李大爷年轻时是勤恳的工人,退休后痴迷养生,尤其笃信“吃饭吃七分饱”这句话。

每天清晨,阳光初现,李大爷就出门晨练。打完一套太极拳,再慢悠悠散步、和老友唠嗑,日子惬意。吃饭时,他严格践行“七分饱”,每餐只吃小半碗米饭,就几口青菜,稍有饱意就停筷。

起初,他觉得身体轻盈,爬楼不喘,暗自得意这养生法有效。可时间一长,问题来了。

社区组织登山活动,李大爷踊跃报名,以为凭日常锻炼能轻松登顶。没想到爬到半山腰,他双腿发软、眼前发黑,豆大汗珠直冒。老伙计们赶紧扶他休息,递上食物和水,他缓了好一会儿才恢复。

李大爷满心疑惑:“养生咋越养越虚?”在家人的劝说下,他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医生了解他的饮食习惯后,严肃指出:“大爷,您这‘七分饱’养生法有误区。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代谢变慢、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吃七分饱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身体没能量运转,就像车没油,咋能跑得动?”

医生进一步解释,长期营养不足会致肌肉流失、免疫力下降,人易疲劳、体力差,还会影响大脑功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身体抵抗力也会变差,疾病易找上门。

李大爷恍然大悟:“差点被这‘养生法’害了!”

1100万人死于吃错饭,

这5个习惯最危险

据《柳叶刀》研究,全球每年约1100万人因不健康饮食死亡,主要源于以下5个危险习惯:

1. 高盐饮食

全球超300万人因钠摄入过量死亡,中国人均日盐摄入量达10克,远超膳食指南建议的5克。高盐易诱发高血压、脑卒中和胃癌,需警惕“隐形盐”(如酱油、话梅)。

2. 全



谷物摄入不足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和矿物质,但多数人依赖精米白面,导致粗粮摄入量仅占推荐量的23%。长期缺乏易引发肥胖、糖尿病,建议每日主食中粗粮占比1/3。

3. 水果摄入不足

中国人均每日水果摄入不足50克,远低于200-350克的推荐量。水果富含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长期缺乏可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4. 含糖饮料过量

全球人均日摄入含糖饮料49克,是推荐量的16倍。过量饮用易导致肥胖、糖尿病,中国因过量饮用含糖饮料死亡人数逐年上升。

5. 加工肉类超标

加工肉制品摄入量超推荐量2倍,其含有的亚硝酸盐和添加剂可增加肠癌风险,建议每周食用不超过1次。



65岁后老人吃饭牢记这4点,

健康更长寿

人到65岁后,身体机能下降,消化吸收能力变弱,吃饭这件事可得上点心。以下4点饮食要点,老人需格外留意。

软烂易消化是基础。随着年龄增长,老人牙齿松动、脱落,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像牛肉干、坚果这类硬脆食物,嚼不烂、难消化,易引发胃胀、胃痛。

建议将食物煮得软烂些,瘦肉剁成肉末,蔬菜切碎煮汤,或做成蔬菜泥、肉丸子,减轻肠胃负担。

少食多餐控食量。老人胃容量变小,一次吃太多易腹胀、消化不良,还可能引起血糖大幅波动。可尝试每日5-6餐,每餐吃到七分饱,即感觉胃不胀、还能再吃一点时就停下。比如早餐吃一碗燕麦粥配鸡蛋,上午10点加杯牛奶、几块饼干;午餐吃半碗米饭、适量鱼肉和蔬菜;下午3点吃个水果;晚餐少量面条或粥,搭配清淡小菜。

营养均衡搭配好。蛋白质是身体“修复师”,老人每天应摄入60-70克,可多吃鸡蛋、牛奶、鱼肉、豆类;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增强免疫力,多吃深色蔬菜、水果;膳食纤维助消化,燕麦、红薯、芹菜等粗粮、蔬果不能少。



清淡少盐少刺激。老人味觉减退,但不可为追求口味而重油重盐。高盐饮食会升高血压,增加中风风险;辛辣、油腻食物易刺激肠胃,引发不适。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多用蒸、煮、炖等烹饪方式,少煎炸。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