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头蹲在田埂上,草帽扇得哗啦响,盯着日历直出神。今儿个立夏,阴历四月初八,村里老人都说“晚立夏热死牛”,这话他记了半辈子。
去年玉米地旱死三成苗,今年刚露头的棉花苗,能扛住 hotter 的天?
“早立夏凉飕飕,晚立夏火烤秋”,广播里的气象预报和老话撞上了。预报说北方六月可能破40℃,可地头王大爷偏不信:“立夏没雨才烤人,明儿要是落几滴呢?
”村东头李婶望着东南天的云絮,又瞅瞅晒干的水窖:“‘立夏雨淋头,三伏凉得透’,这云咋飘走了?”气象站的小刘抱来数据,2024年北方高温日数多了15天,今年厄尔尼诺的尾巴还没走。
“立夏在月头,晒得石头流油”,这话应在阳历五月,咋和阴历算的不一样?田里的麦穗刚灌浆,要是连续三天40℃,灌浆期怕要短三天,麦粒能鼓起来不?
南边的老张来电话,说他们那儿预报暴雨连场,“立夏小满,江河水满”,可咱这儿河底还裂着缝呢。老辈人传下的农谚,到底是看阴历准,还是听阳历的气象预报?
村小学的娃们问:“爷爷,40℃是多热?比去年暑假还热吗?
”这话把人问得心里发紧。
我瞅着地里卷边的玉米叶,心想:要是真热成那样,浇水的机井够不够用?
电费又得涨多少?
镇里农技员来科普,说高温对玉米授粉不好,可老百姓不懂啥授粉,就知道苗蔫了就得浇水。“立夏不热,五谷不结”,可太热了也结不好啊,老祖宗的话是不是得留个心眼?邻村有人开始打深水井,一口井万把块,万一雨多了,这钱不就打水漂了?
天气预报的曲线图上,六月那根线陡陡往上窜,像根烧红的铁丝悬在头顶。村西头的赵叔把遮阳网翻出来,去年没用上,今年怕是要派上大用场了。“心静自然凉”,这话谁都会说,可眼看着庄稼遭罪,心里能静得下来?
集市上的草帽卖得飞快,老汉们摸着草辫直叹气:“当年用蒲扇,如今得戴两层草帽。
”气象卫星拍的云图显示,南方的雨带正往北挪,可咱这儿的温度计,咋还在28℃打转?田里的蚯蚓都钻到树荫下了,老陈头记得“蚯蚓出,天要热”,这是不是要变天的兆头?
村广播又响了,提醒防范干热风,可老百姓更想知道:这40℃的天,到底来不来?
超市的冰柜前排满了人,冰棍卖得比去年早半个月,孩子们吃得满脸甜水,大人却皱着眉。
“立夏北风起,十塘空九塘”,要是整个夏天没几场透雨,村里的老井怕是要见底了。我站在晒场边,看着远处白晃晃的天,突然想起小时候盼着夏天吃西瓜,现在却怕夏天晒坏庄稼。
老辈人传下的农谚,像本旧账本子,记着天老爷的脾气,可如今的天,好像越来越难琢磨了。
玉米苗才半尺高,要是六月就热成那样,追肥的时机咋把握?多浇水会不会沤了根?
镇政府发了抗旱物资,水泵、水管堆在仓库,可老百姓更盼着天上能下几场透雨。
“夏天热不热,就看立夏节”,今儿个立夏没下雨,老陈头蹲在门槛上,吧嗒吧嗒抽旱烟。烟头明灭间,他望着天际线,那儿有片云慢慢聚起来,像块没拧干的湿抹布,不知道能不能落几滴雨。可天老爷的脾气,哪是凡人能摸透的?
这夏天到底有多热,还得一天天瞅着,庄稼人的心,也跟着日头起落悬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