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了,海鲜要悠着点,别贪嘴伤了身。”
每年立夏前后,市场的各类海鲜都特别扎堆,个头也大。
我尤其喜欢买虾,说到底,夏天蒸一盘大虾、搭啤酒,那感觉是真的巴适!
不过,我就遇到过一回大虾过敏的窘事,那味道别提多痛苦——刚吃了两只,脖子耳朵开始发痒,脸也发红,整个人像被太阳晒了一圈。那天我惊出一身汗,赶紧喝白开水压一压,心想这下怕是要忌嘴好几天了。后来问身边人,原来不少小伙伴在立夏以后碰到过海鲜过敏,各种花式症状真的让人头大。
其实呢,老祖宗讲究“时令进补”,还真不是空穴来风。立夏天气一热,湿气、细菌爱作怪,这会儿的海鲜还真有些“易出事”的隐藏bug。尤其是下面这四种,立夏以后真得悠着点儿吃。
螃蟹
你说提起螃蟹,谁没心动过呢?
清蒸、醉蟹、炒年糕,哪个不是吃货的梦?
但立夏后,江河湖海里的螃蟹许多正好要脱壳蜕皮,这时候新壳软、肉不结实,甚至体内细菌增多,吃多了容易拉肚子,还有很高概率过敏。去年市场上有螃蟹特价,十几块一只,我想着“捡个便宜”,结果第二天家里三个人就集体肚子翻江倒海。亲身体会,这便宜千万别贪,多花点钱买当季正肥的,晚点吃也值。
这算是我心头好啦!
不过,夏天市场的大虾活力没春秋好,越高温存放,越容易不新鲜。
我亲身踩过坑:有一次买了便宜的基围虾,回家一闻那腥味不对,还是硬着头皮下锅了,结果一家人当晚轮流跑厕所,真的很崩溃!
后来才知道,虾的蛋白质一旦变质很容易引起过敏和肠胃反应。市场摊主也说,立夏后大河虾贵得飞起,基本都是批发冷藏,活虾少,水产更容易坏。如果要买,一定记得看虾有没有活力、颜色是不是清透,闻一闻有土腥味就别碰了,省得吃坏肚子。
青口、花甲等壳类
这些东西味道鲜,价格还不贵,夏天捧一大盆花甲米线,绝对下饭!
可惜贝类在初夏容易携带寄生虫,煮不透的情况下很容易闹肚子,还会引发皮肤过敏。我就亲眼见朋友吃花甲过敏,脸肿得跟小猪一样,吓得我以后都多煮了二十分钟再吃。此外,贝壳价格便宜的那种往往鲜活度一般,门口小摊五块钱一斤,很可能水养太久,建议大家别贪便宜,宁可吃少点,买肥美点、开口慢的。
鱿鱼、八爪鱼等软体海鲜
夏天很多烧烤摊炒鱿鱼特别火,但这类其实蛋白质结构复杂、不太好消化,有一定“发物”属性。尤其老人小孩吃多了,容易消化不良、过敏,甚至诱发哮喘。我有次贪嘴路边摊撸鱿鱼串,结果刚到家开始闹肚子,那滋味真是一言难尽。尤其市场里有那种速冻鱿鱼圈,价格便宜但新鲜度难保证,吃完还容易嘴破上火。如果一定要吃,建议买新鲜的,大块鱿鱼闻起来没有腥臭味、手感弹性好才靠谱。
说到这里,不得不夸一下“老一辈”的经验真是金玉良言。
立夏之后气温一高,人本来就容易湿热上火,肠胃也不是很给力,这会儿多吃点容易坏的海鲜再过敏,真没必要拿身体做实验。
就拿螃蟹来说,每年阳澄湖大闸蟹最肥的都是九十月,立夏吃螃蟹基本就是“图新鲜”,还很容易翻车。虾和贝类也一样,春末夏初真不如等一等,宁可去大型商超买速冻生鲜,少碰路边活海鲜。
选购上我的小窍门:买海鲜最好选早上的第一波,逛市场重点盯活力和色泽,腥臭味就果断pass。新鲜贝壳敲一下能合壳、虾眼睛清亮、螃蟹肚子发白,这些才是好货。捎一波冰袋回家冷藏,及时加工,别放太久。如果在外面吃,切记别图便宜,小摊小馆卫生防不胜防。
不过说实话,海鲜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关键是量和时机。等入夏新一轮海货肥美时再犒劳自己不迟,现在清蒸鱼、鸡鸭肉搭配新鲜时蔬,肚子舒坦、皮肤也能少犯点难。
总结下来,立夏海鲜虽诱人,这几个“高风险选手”还是别贪嘴。身体才是吃货的本钱,等秋季旺季再补,一样能大快朵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