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版后可能收不到推文,请星标本公众号」


你有没有发现,最近走进网红咖啡馆,咖啡上总撒着一抹翠绿的粉末,凑近能闻到柠檬混着香茅的清新;路过新派云南菜餐厅,总能看见店员戴着白手套,银刀在木姜子根上轻轻一刮,细碎的木屑如雪花般落在酸汤鱼上,瞬间山野香气扑鼻……

这种带着“柠檬清香 + 花椒辛香”的神奇香料 ——木姜子,正从西南深山的灶台,一路火到全国餐饮人的菜单上,成为茶饮、咖啡、火锅甚至甜品的 “顶流配角”。

小红书 7 万 + 种草笔记疯狂安利,抖音 5 亿次播放量揭秘它的 “上餐秀”,就连喜茶、比星咖啡这样的头部品牌都抢着用它搞创新。

这个曾经只在贵州酸汤鱼、云南腌菜里露脸的 “小众调料”,究竟凭啥让见多识广的年轻人甘愿排队打卡?又如何从 “山里货” 摇身一变成为餐饮市场的 “香饽饽”?

01

木姜子,正在从 “山里货”

摇身一变

成为餐饮市场的 “香饽饽”

木姜子属樟科木姜子属落叶小乔木,其果实同样以此命名。在中国,木姜子的种植历史已跨越千年。

早在唐代,它便作为可食用植物开启栽培历程,最初主要在贵州、四川和重庆等地被广泛应用于食用与药用领域。

随着时间推移,木姜子的食用价值被不断挖掘。其花、叶、果实乃至根部,均散发着独特香气,恰似柠檬的清新与花椒的辛香交织融合,堪称食材的优质天然香料。

得益于西南地区作为主产地的天然优势,木姜子的调味特性早早被云贵地区民众洞悉,如今已成为云贵菜系中频繁登场的标志性食材。


在经典菜肴中,它是不可或缺的灵魂 —— 无论是酸汤鱼、酸汤火锅,还是侗家腌鱼、苗家木姜子炖土鸡,木姜子都是关键的 “定味香料”,一旦缺失,菜肴风味便会大打折扣。

在特色小吃里,它同样能画龙点睛:云南腾冲稀豆粉、贵州水城羊肉粉的蘸水中,撒入木姜子碎,顷刻间便能为汤底注入浓郁的山野气息。

而在腌制发酵领域,黔东南的 “木姜子糟辣”(将木姜子与辣椒、生姜、盐一同腌制)堪称炒菜、拌粉的万能酱料,保质期长达半年,成为山区百姓的 “味觉储备粮”。

木姜子从昔日小众调料逐渐走入大众视野,与近年来云贵菜系的走红密不可分。数据显示,仅 2024 年,北京的云贵菜门店数量便突破千家,上海的云贵菜门店数量在省级排名中攀升至第六位。

在这些菜系的餐桌上,木姜子 “露脸” 频率极高:某家云贵米粉店的佐料台上,盛放木姜子的框格外显眼,旁边还贴心配备小跳刀,供食客自行削取;一些云贵 Bistro 中,服务员会现场将木姜子削成木屑加入餐食,行云流水的操作极具观赏性。

在年轻人对 “异香” 食材的热烈追捧下,木姜子热度持续飙升。小红书平台上,其种草笔记已激增至7 万多篇,千赞乃至万赞笔记屡见不鲜;抖音平台上,# 木姜子 相关话题曝光量高达5 亿多次;淘宝平台数据显示,2024 年淘系平台上木姜子相关产品销售额环比增长 238%。


随着热度攀升,木姜子的应用边界不断拓宽,成为众多餐饮品类的创新灵感来源。

有不少餐饮茶饮已将木姜子这一香料结合到茶饮品类中。

今年 3 月,云南本土品牌 “象子茶铺茶” 推出 “木姜子凤梨冰茶”,并在 40 家门店同步上新,店员现场将木姜子根刮到奶盖上的制作过程,吸引大量顾客打卡;

4 月,喜茶将滇西横断山脉的酸木瓜与西双版纳木姜子果实相融合,研发出 “木姜子滇木瓜” 饮品,入口酸中带甜,并定制独家小料 “木姜子豌豆凉粉”,有消费者评价 “一口喝出云南风味”。

云南品牌 “迈迈三三” 推出的饮品《味山妖》,同样以木姜子为原料,浓郁风味搭配超萌粉色木姜子挂件,深受消费者喜爱。


咖啡品牌也纷纷将木姜子纳入创新菜单。去年,比星咖啡推出 “东方 Mojito” 系列,以凤梨打底搭配木姜子,打造 “清新酸质 + 辛辣凉感” 的独特口感;Seesaw 咖啡的 “康好姜来”,将木姜子、凤梨、气泡水与 SOE 咖啡融合,呈现层次丰富的气泡果咖。

此外,广州咖啡店 “小岛” 的木姜子咖啡每日限量 10 杯,往往傍晚前便售罄;酸奶芭蕾也推出木姜子柠檬茶、木姜子酸奶等系列饮品。


新派云贵菜系更将木姜子作为差异化标签。上海 “山石榴” 餐厅推出 “木姜子雪花牛肉”,以木姜子油低温慢煮牛肉,搭配青柠泡沫,将民族风味融入 Fine Dining 体验;部分酸汤火锅连锁品牌将木姜子提炼为 “风味精油”,供顾客自主添加,既保留传统调味的仪式感,又满足标准化连锁的品控需求。

跨界创新同样层出不穷塔斯汀中国汉堡2024 年推出 “山野寻香风味中国汉堡”,搭配融合柠檬香与辛香的木姜子风味酱,并推出 “山野风物香氛卡”,以木姜子天然香气还原民族风情。

袁记云饺在广州天河区概念店 “袁记云饺的猜想” 推出 “木姜子” 口味饺子锅。

而以重庆为起点的“覃二哥・木姜子石锅鱼”,则以云南原生态石锅鱼为核心,凭借特色木姜子锅底的鲜香爽辣,在市场中突围,目前门店数量已突破数百家。


02

从山区调料到网红食材

木姜子如何从小众逆袭成顶流?

总的来说,木姜子能走红,是因为味道好、会创新、营销厉害,再加上大家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各种因素加在一起,让它从一种小众调料变成了热门食材。

1、云贵菜变火,木姜子跟着 “出圈”

曾经,木姜子主要应用于贵州、云南等地的菜肴制作中,在酸汤鱼、酸汤火锅等菜品里,它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元素,一旦缺失,菜肴风味便会大幅减损。

近年来,云贵菜在全国范围内的受欢迎程度持续攀升 —— 数据显示,北京的云贵菜餐馆数量已突破千家,上海的云贵菜门店数量在各省排名中位列第六。

食客们品尝云贵菜时,很容易察觉到木姜子的独特之处,其香气融合柠檬的清新与类似花椒的辛香,令人印象深刻。

当下,众多云贵菜餐厅更是在菜品呈现上不断推陈出新:

其一,云贵菜以酸辣风味为核心基调,木姜子所具备的 “柠檬清香 + 花椒辛香” 复合气息,与川渝火锅的浓烈麻辣、江浙菜的柔和鲜甜形成鲜明差异,恰好迎合了年轻食客对新奇味觉体验的追求。

以贵州酸汤鱼为例,木姜子油的加入能够赋予汤底更加丰富醇厚的酸香层次,越品越觉韵味十足 。


其二,诸如云贵 Bistro 等新型餐饮形态,将木姜子打造成极具特色的 “体验型食材”。

上海的 “山石榴” 餐厅采用木姜子油对雪花牛肉进行低温慢煮,并搭配青柠泡沫,使原本乡土气息浓郁的食材登上 Fine Dining 的精致餐桌;杭州的 “麒麟山市” 餐厅里,服务员会在顾客面前现场将木姜子根削成细碎的木屑,均匀撒入酸汤鱼中。

这种充满仪式感的服务过程,成为社交平台上备受关注的热门打卡场景。

2、独特味道,精准击中尝鲜需求

木姜子的味道太特别了 ——闻着有柠檬的清新,吃起来又带点微微的辛辣刺激,炒菜、腌肉、煮汤时放一点,立马能提升香味

在如今追求个性化饮食的时代,大众早已厌倦千篇一律的口味,偏爱新鲜、独特的风味。而木姜子这种 “混搭” 香气,正好精准戳中了大家的尝鲜心理,成为餐桌上的惊喜之选。

更关键的是,木姜子的应用场景早已突破传统边界,不再局限于酸汤鱼、腌菜等传统菜肴。在新式茶饮与咖啡领域,它摇身一变成为创意担当:

喜茶将云南酸木瓜与木姜子巧妙搭配,推出 “木姜子滇木瓜” 饮品,还别出心裁地加入木姜子豌豆凉粉小料,让顾客一口饮尽云南山野的风情;

比星咖啡则用凤梨与木姜子打造 “东方 Mojito”,水果的酸甜碰撞木姜子的清凉辛辣,层次丰富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不仅如此,跨品类创新也让木姜子频频出圈。袁记云饺推出木姜子口味的饺子锅,让传统面食焕发新滋味;冰淇淋品牌WonderCup将木姜子与凤梨结合,制成独特的 Gelato,让这种山野香料从餐桌走上甜品柜台。

从主食到甜品,木姜子正以多元姿态融入更多日常消费场景,用独特风味重新定义人们的美食体验。

3、网络传播 + 商家营销,热度持续破圈

木姜子的走红,离不开社交平台和商家的 “推波助澜”。社交平台种草力强:小红书上关于木姜子的种草笔记超过7万篇,抖音#木姜子话题播放量破5亿次。这之中“上餐秀”成为吸睛亮点,商家把木姜子的使用变成了 “表演”。

很多人刷到 “木姜子削入酸汤鱼”“奶茶上加木姜子屑” 的视频,立刻被这种新奇的吃法吸引,忍不住想打卡尝试。

在餐饮场景中,广州“黑手制面” 餐厅在制作贵州红酸汤意面时,店员会戴黑色手套,用银刀现场削木姜子根的木屑,细碎的香料落在餐盘上,搭配精致摆盘,仪式感拉满。


不少茶饮品牌也将木姜子的“上餐秀”融入到门店手作之中,例如云南本土品牌 “象子茶铺” 推出的 “木姜子凤梨冰茶”,店员会现场将木姜子根刮到奶盖上,细碎的木屑与奶香交融,视觉上如雪花飘落,嗅觉上则释放出柠檬与香茅的复合香气。


在一些高端餐厅,“木姜子”的“上餐秀”更是直接上升到了“艺术表演”:

有一道创意菜品“木姜子可可”,店员用喷枪炙烤 “树干” 造型容器,融化的巧克力中缓缓流出木姜子甘纳许,搭配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形成 “冰火交融” 的感官冲击;

还有餐厅将云南高海拔木姜子与番茄、百香果等食材混合发酵,制成酱汁后淋在熟成60天的军曹鱼上,在这个过程中展示木姜子的发酵变化。

4、从 “山里货” 到 “畅销品”,产业链成熟是基础

以前木姜子大多靠野生采摘,产量不稳定。现在云南、贵州等地建立了规模化种植基地,木姜子鲜果年产量超过 2 万吨,还开发了木姜子油、木姜子糟辣酱等加工产品,保质期长达半年以上。

供应链稳定了,餐厅和饮品店不用担心断货,就能大胆推出各种木姜子新品。比如喜茶能深入滇西产地定制酸木瓜和木姜子的采购标准,正是因为背后有成熟的种植和加工体系支撑。

03

餐饮人,正在挖局“云贵食材”

“木姜子”的走红背后,隐藏着一条清晰的逻辑线:在同质化的餐饮市场中,餐饮人正通过挖掘“地域食材”来寻找新的突破口。为何云贵地区成为挖掘的重点?

这是因为云贵高原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孕育了中国最具辨识度的食材体系。

1、首先,这些食材体系延伸出了“香、辣、酸、野”四大味觉的差异化壁垒。

酸味方面,凯里红酸汤、白酸汤、虾酸等,酸味层次丰富,从果酸到乳酸,适配火锅、汤品、凉拌等多元场景。香味方面,木姜子、香茅草、千里香(带薄荷清凉感)、山苍子(带辛辣尾韵)成为打破传统调味框架的“风味核武器”。

食材方面,鸡枞、松茸、牛肝菌等野生菌提供鲜味暴击,刺梨、酸木瓜等野果自带健康标签。

2、其次,民族文化故事丰富,能赋予产品高溢价。

云贵有 20 多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独特的饮食智慧。苗族的酸汤是祖传的发酵手艺,侗族的腌鱼腌肉藏着深山里的保存智慧,彝族的火塘烧烤充满原生态仪式感。将这些故事进行包装,餐厅就能拥有独特的卖点。

3、此外,健康轻食潮流盛行,云贵食材刚好契合需求。

酸汤通过发酵制成,富含益生菌,有益肠胃健康;木姜子、刺梨等食材自带天然营养成分,符合当下 “朋克养生” 的消费需求;而且云贵菜多采用涮、煮、烤等少油少盐的烹饪方式,如酸汤涮菜、清蒸野生菌等,深受减肥人群喜爱。

为了挖掘“云南食材”的增量,餐饮人想尽办法。如火锅品牌盯上了“贵州酸汤”,充分挖掘其潜力。

锅底方面,一些品牌推出“酸汤+麻辣”的鸳鸯锅底,将贵州酸汤的酸香与川渝麻辣相结合;还有尝试“酸汤+菌汤”组合,利用贵州酸汤的醇厚酸味激发菌汤的鲜美。 食材方面,将酸汤与各类海鲜搭配,如酸汤煮虾、酸汤涮鱿鱼等,酸汤的酸性能够去腥提鲜,让海鲜更加鲜美。 营销方面,不少餐厅在店内张贴酸汤文化海报,播放介绍酸汤的视频,服务员在顾客用餐时讲解酸汤知识,增强顾客对贵州酸汤的文化认同感。

同时,不少茶饮品牌也盯上了云贵的“小众水果”。刺梨本是西南深山里的神奇果子,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P,因此受到众多茶饮品牌的关,并以此推出不少刺梨系列产品。

书亦烧仙草有“刺梨柠檬柚”“刺梨白月光”“刺梨朱砂痣”等;台盖则将将刺梨汁与咖啡结合上新了推出“刺梨美式”。

在此过程中,不少餐饮人提炼了以下三种策略:

一是直接“复制粘贴”到其他品类。比如将贵州酸汤做成标准化的锅底料包,无论开在哪里的店,直接拿出来用就行;云南的野生菌晒干磨成粉,炒菜、煮汤撒一点,鲜味立刻有。

二是把“吃饭”变成“体验”。比如云南菜餐厅上菜时,店员现场用刀刮木姜子根的木屑落在菜上,香气扑鼻,顾客忍不住拍照发朋友圈;有的店设置“野生菌盲盒”,让客人自己认鸡枞、牛肝菌,再看着厨师现烤;还有的开设“酸汤制作课”,教大家回家自己发酵酸汤,体验完还能买材料包带走。

三是借社交平台“晒野性”。把木姜子串挂在店里当装饰,玻璃罐里摆着发酵的酸汤,墙上贴满野生菌的照片,顾客一进来就觉得“不一样”,拍照发小红书、抖音;跟着村民凌晨上山采菌子,记录贵州阿妈手工捶打木姜子油的过程,这些真实的画面比广告更吸引人,播放量轻松上百万。

结语:

这种从山野到城市的味觉迁徙,本质是传统食材通过工业化改造、文化重构与现代消费需求精准对接的典型案例。随着冷链技术与电商渠道的完善,木姜子或将成为继藤椒之后的又一国民级香料。

作者 | 小贝

出品 | 餐饮O2O

餐饮O2O商学院4--6月课程表

合作/投稿/咨询等,欢迎加微canyinjun

电话/微信号:13392164760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