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2025年《法治蓝皮书》发布会,会上发布了《中国司法透明度报告(2024)》,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50家中级人民法院中排名第3位,连续第十年在中国司法透明度排名中位居全国前列。

司法公开是法治社会的基石,也是提升司法公信力,增强人民群众认同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吉林中院始终坚持“以公开促公正,以公正树公信”的工作理念,不断构建完善“全流程、全方位、全融合”的阳光司法机制,让透明成为司法的标配、让公信成为司法的名片,以阳光司法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

多措并举——全方位拓展司法公开

吉林中院以新时代法治发展为契机,以数字技术为引擎,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持续推动司法公开从“量变”到“质变”跃升。利用“VR庭审”、网上诉讼服务平台、文书公开“双平台”机制等措施精准公开、推送审判流程信息,使“真公开、促互信”成为基础、使“少跑腿、多知情”成为常态;通过及时公开院庭长办案、“四类案件”监管、“三个规定”执行情况,建立全流程案件监督制约体系,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严格落实执行立案前督执工作,加强答疑释明,提高服判息诉占比,启用执行立案登记事务“一站式”办理,促进案件自动履行。多年来,吉林中院依托智能化、高效化诉讼服务,实现线下、网上诉讼服务职能全覆盖,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提高了诉讼服务的便捷性和高效性,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满意度。



放眼全局——全融合开展司法服务

吉林中院以“广开门、勤纳谏”的大局视角,积极加强与人大代表的沟通联络工作,邀请人大代表到院观摩调研,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助推吉林地区审判执行工作迈上新台阶。深入推进法治副校长、“宪法宣传日”等普法宣传活动,邀请学生代表走进法院,“沉浸式”学习法律知识,“零距离”感受法治文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法治意识根植于学生心中,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坚持“抓前端、治未病”,推进“法院+N”的多元化解纷机制建设,及时发布先行调解典型工作案例,发挥基层“法官说法工作点”和“百姓说事点”调处解纷作用,持续推进矛盾纠纷“一体化”解决和源头化解,营造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巨细无遗——全流程保障公开质效

吉林中院在裁判文书公开中采取全市法院裁判文书上网提级管理方式,对生效裁判文书的上网情况进行全程动态监管。运用“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指导提升裁判文书质量,将司法为民价值理念深入应用到裁判文书释法说理中。加强院庭长审判监督管理,制定权责清单,对各类法律文书进行质量把关,既实现对审判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又实现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管的有机统一,确保严格公正司法。在庭审公开中全面启用画面模糊、AI消音等隐私保护措施,落实庭审活动突发事件处置流程,规范庭审流程标准化运行,有力推进庭审活动规范开展。



吉林中院将秉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理念,全面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大局观,不断深化司法公开,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做到以透明促公正,以阳光促公信。

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荟羽

图片来源:吉林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编 姜岸松

二审 丁美佳

终审 李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