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水,一开始都是淡水,但是现在大海的水都是咸的,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向大海流去,在这过程中把很多盐分和矿物质都带到海洋中去了,时间一久,海水整体的盐度就会很高!

但是海里和陆地的淡水都生存着不少的鱼类,这些鱼类都有着各自的生存环境,很多人好奇,在河水汇入大海的时候,这些淡水鱼也会跟着一起进入到海中,淡水鱼能在盐度很高的海水中存活吗?

举一个最经典的例子,那就是黄河,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一路从西部向东方汇入渤海。黄河中生存着丰富的鱼类,根据记录起码有上百种。



黄河的水流是十分湍急的,一般人掉进河里,几乎是很难救上来的,那么鱼类就更不用说了,它们一般只能通过河水不断的注入海水中,它们到海里,能存活吗?

盐,让淡水和海水隔绝开来

淡水和海水属两个不同的世界,海水和淡水的盐含量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海水的含盐量约为3%,而淡水的含盐量通常低于0.05%。

所以,这两种鱼类从小生活的环境本就不一样,因此淡水鱼到海里是存活不了的。



为何淡水鱼无法在海水中生存?

1、 鱼体内的盐分需要与外界的水体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当淡水鱼进入海水的时候,海水的盐含量太高了,这些鱼体内的水分就会被大量的吸走,最后就会脱水而死。

2、 长期生活在淡水中的鱼,它们的鳃早已习惯低盐环境,突然进入到海水中,它们是不能立刻适应的,自身就处理不了这种高盐度,鳃细胞被破坏后,就不能正常呼吸了,窒息而亡。

3、 海水中饱含钠、钾、钙等离子,这些含量远远高于淡水,淡水鱼在这种环境中,身体内立刻失衡,根本生存不了。

依据以上,这些从黄河中被冲进大海的淡水鱼,会很快在这个过渡期死亡,但其实并没有,在黄河入海口没有大量死亡的鱼群。

跟想象不一样的是,很多鱼在这个过渡的区域还十分的活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混合水域是什么样的?

黄河每天都会把大量的泥沙冲进海里,因为其水速实在是太急了。长期冲击下,就会在入海口的地方形成冲积平原, 这样一来,这一片区域不断变大,最后水流的速度就会减慢。

在此基础上,淡水与海水的交汇不是马上完成的,而是慢慢的混合,形成“盐度阶梯”,那些有一定的盐度,但是盐度又不高的地方被称为“淡水舌”。



在这个区域,淡水鱼是能生存的。

原因主要有三点:

1、 淡水鱼也不是完全不能在有一定的盐度的水中生存,淡水中也有一定的盐分。在“淡水舌”区域,这些鱼类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不会因为有一定的盐度就会致死。

2、 淡水鱼其实很聪明,它们的身体能够快速对周围的环境产生感应,一旦周围的盐度太高,就会本能地游到自己身体感觉到舒服的区域,让自己处于一个能够适应的环境中。

3、 河水在冲刷的过程中,不但把鱼类带到入海口,同时也把大量的浮游生物带到这里来。因此在这里的鱼儿会很快乐,因为到处都是食物,可以饱餐一顿!

所以在黄河的入海口看不到大量死去的鱼群,反而是一片活跃区,所有的生物在这里过渡!



特别的鱼:洄游鱼

在鱼类中,有一种很特别的鱼,它们可以自由地在淡水与海水之间来回穿梭。它们就是洄游鱼。

洄游鱼分为两类,

有一种是降海洄游鱼,主要生活在淡水里,但是会进到海里繁殖,它们到海里产卵后一般就会死去,其幼鱼又返回到淡水中生活。

还有一种是溯河洄游鱼,平时生活在海里,或者在混合区域也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在产卵的时候会去到淡水中,中华鲟就是其中一种,因此每年都会在海里面游到淡水区域产卵。



那么,这种鱼怎么能够这么灵活地在不同的盐度中生存的呢?

其实洄游鱼的身体本身就比较特别,能够在不同的盐度中调节自己的渗透压,以此适应周边环境的变化。

再加上它们本身就比一般的鱼类更灵活一些,身体能够排出一部分盐,维持自己体内的渗透平衡。

一些“洄游能力”特别强的鱼类,如海鲈,甚至可以在海水和淡水中自由切换,既能在淡水区觅食,也能在海水区产卵。而黄河鲤鱼则是个特殊案例,虽然是典型的淡水鱼,但凭借厚厚的脂肪层,提高了短期的耐盐性,一般可以在海水中存活2-3周,甚至还能逆流而上,重新跃回黄河。



另外,还存在一些“洄游能力”超乎平凡的鱼,能够在海水和淡水中自由活动,海鲈就是这样的存在,能在淡水区域觅食,然后又跑回海里产卵。有的又是因为自身的特殊性,能让自己在淡水和海水中自由切换,比如黄河鲤鱼,它们的身体有一层厚厚的脂肪层,从而提高了自己的耐盐性,即使在海水中生活两三周,也没事,然后还能逆流而上,冲破压力,又回到黄河中生存。

所以,那些从黄河中冲入大海中的淡水鱼,并不会全部死亡,它们根据自身的特殊性,在这个区域各显神通,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继续生存。

这也可以说得上是生命的奇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