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2020年6月7日,大众日报报道,青岛首次开展了放流“仙山第一鱼”的活动,共有约2000尾的鱼被放流到了崂山水系中。

那么这“仙山第一鱼”究竟是什么鱼呢?

它是崂山的十大特色产品之一,是一种十分珍贵的鱼类,甚至还有“鱼中珍品”,“淡水鱼之王”之称。



虽然它有很多的美誉,但是它的种群情况却很不容乐观,甚至一度陷入了灭绝的困境中,人们也曾多次尝试拯救,然而繁殖出来的20万尾鱼苗也没能“挽救”成功这一濒危的鱼类。

不过专家也并没有就此放弃,反而继续钻研,又是一个10年的艰难培育,如今这种特殊的鱼类怎么样了?



«——【·生存困境·】——»

这个有“仙山第一鱼”美誉的鱼叫做仙胎鱼,学名叫做香鱼,是一种十分珍贵的淡水鱼,它鱼形如梭,最大的也不超过20厘米长,背脊是淡青色的,腹部则是白色的,肉质鲜嫩,十分美味,有人甚至觉得它有一股淡淡的黄瓜味。



从明代开始,仙胎鱼就是贡品,声名远播,十分受追捧,但是现在别说是吃了,想找到一条野生的都难。

2009年9月28日,半岛网报道,仙胎鱼已经濒临灭绝,当地有关部门的保护行动也一度陷入了困境。



曾经仙胎鱼在崂山一带很长江,当地的居民还经常抓来吃,虽然鱼的个头很小,但是味道也是真的鲜美。

仙胎鱼的游动速度很快,很难抓,但是长期和这些鱼相处的当地人也有一套专门抓鱼的办法,仙胎鱼对黑影比较畏惧,一看到就不敢靠近。



于是当地人就用棍子或者绳子放在水里投影,然后将仙胎鱼逼到死水的地方,就能直接用网捞起来。

但是后来仙胎鱼就越来越少,曾经一位大学教授曾在崂山一带寻访仙胎鱼,他们一行人几乎捞遍了崂山附近所有的河流,但就是一条也没捞到。



那么仙胎鱼究竟是因为什么“消失”的呢?

人类的捕捞是其中的一大原因,仙胎鱼本身的繁殖就比较困难,大量的捕捞就会导致它们的种群后继力量不足,新生鱼越来越少。

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水利兴修和河流改道,导致水系断流,仙胎鱼的洄游受阻。



仙胎鱼是一种洄游型鱼类,专家调查发现,它们以往在崂山中流入大海的河流中非常常见,但是水库的修建,导致河水截断,它们的洄游通道被阻断,繁殖难上加难,以致于数量越来越少。

为了拯救仙胎鱼,青岛市从2003年就开始启动了拯救计划,2004年,相关部门开始建立仙胎鱼养殖基地,并且还人工培育出了一批鱼苗,足有20万尾。



这样的鱼苗数量对于一个濒临灭绝的鱼类来说是极大的帮助,然而这项“挽救计划”最终却失败了。

仙胎鱼的养殖成本很高,它的市场价格自然也不会低,但是养殖出来的仙胎鱼时机不对,很难卖上价,这和仙胎鱼的天性有很大关系。



每年的2月份是仙胎鱼育苗的时间,每年的9到10月份就能成年,然后它们就开始产卵,但是仙胎鱼“当年生当年死”,产卵之后它们就会自然死亡。

而在八九月份,买仙胎鱼的人很少,销量很差,人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没来的卖出去的仙胎鱼死掉,最终“挽救”失败。



«——【·10年培育·】——»

为了保护仅剩不多的仙胎鱼,当地有关部门建立了保护区,禁止捕捞,让仙胎鱼可以休养生息,壮大种群。

除了原地保护之外,人工繁育也同样是拯救仙胎鱼的重要措施。

2020年8月21日,半岛都市报报道,仙胎鱼已经实现了规模化的繁育,而这样的成果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



2010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相关部门再次展开了仙胎鱼的培育工作,其中孔祥科就主要负责这一项目。

仙胎鱼的培育有很多的难题,繁殖就是一大难关,在自然条件下,仙胎鱼是雄性先成熟,之后它们会去刺激雌性,然后雌性才会性成熟,之后才能进行繁殖。



这样仙胎鱼每年会在中秋节前后繁殖,上市的时间就只要三四个月,而科研人员研究了新的育苗方式,可以控制仙胎鱼的繁育时间,几乎可以做到全年出鱼。

人们在最初的两三年就掌握了仙胎鱼的人工繁育技术,每年的产量也很可观,但是技术仍有不足之处,仙胎鱼的上市时间短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养殖过程中,仙胎鱼需要不同的水体环境,这与它的洄游习性也有很大关系。

仙胎鱼是在河水中育苗的,这是它们以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出生后这些幼鱼就会顺河流而下游到大海中,此时以硅藻为食,一直到长大,之后再次返回到河流中繁殖,循环往复。



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需要模拟仙胎鱼的生长环境,同时还要准备它们在不同阶段所需的不同食物。

自然条件下仙胎鱼的个头很小,只有1两左右,并且寿命很短,只在特定的季节能吃到,这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为此科研人员也对它们做了研究,一条成年的仙胎鱼已经能够长到三四两重。



这些人工繁育成功的鱼,除了会进入市场之外,也会被放流到它们的原生地,逐渐促进仙胎鱼的自然资源恢复。

仙胎鱼作为崂山特有的鱼类,是当地水生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员,保护它们对维护崂山的生态健康也具有重要作用。



仙胎鱼在当地有着几百年的食用历史,还有“仙山第一鱼”的美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价值,是当地的一张特色名片。

仙胎鱼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既能保护这一濒危鱼类不至灭绝,还能让人们有机会再次品尝到曾经成为贡品的鲜鱼。

参考:

半岛网《仙胎鱼濒临灭绝 专家摸索海水养殖来拯救(图)》,2009-12-9
半岛网《建水库有"家"难回 崂山仙胎鱼频临灭绝(附图)》,2009-9-28
半岛都市报《崂山仙胎鱼实现规模化繁育,10年培育全过程揭秘》,2020-8-21
大众日报《“仙山第一鱼”增殖放流崂山水系!青岛历史上首次开展仙胎鱼放流》,2020-6-7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