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出了点意思,谈判的时候突然变得“有点脾气”了,甚至抬出了美国国债这张牌。
要知道,日本以前可是一副“听话小弟”的样子,生怕惹得美国不高兴。
而这次,他们好像打算在特朗普面前好好秀一把存在感了,甚至暗示:美国国债这种事,咱是不是可以拿出来聊聊?
以前大家都觉得日本跟美国谈判吧,多半就是做个表面功夫,毕竟美国长期扮演着“老大哥”角色,日本为了关系和谐,也一直不敢多说什么。
但现在,他们的态度确实变了。
就在5月2日,日本财政大臣加藤胜信在节目上甩出了一句话:“我们日本是美国国债的大债主,这事儿没什么不敢聊的。”
这一表态直接打破了过去日本偏保守的姿态,让人觉得,日本这是要把美债变成谈判桌上的武器了。
其实,说到底,就是因为美国在国债问题上有个大漏洞,而日本这次学聪明了,知道要捏住美国的小尾巴。
从账面上看,美国现在光国债就累积到了36万亿美元,每年支付的利息就能占到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如果市场利率稍微再涨点,特朗普团队的财政平衡就要崩盘了。
换句话说,美国的国债问题其实一直是个高压线,日本就是抓住了这一点。
说起来,以前日本还挺小心,这么敏感的话题他们从不主动提,更别说拿来当谈判牌。
但现在日本可能想明白了,与其任由特朗普在谈判桌上一通收割,不如自己也放出点“狠话”,给对方点压力。
要知道,日本可是美国国债的头号债主之一,手里握着1万多亿美元。
这张牌拿不出来说,确实有点浪费了。
特朗普的谈判方式就是人尽皆知的“狮子大开口”策略。
这次他对日本的“要价”阶段差不多可以用“明目张胆”来形容,开口就是多个领域一起谈:要求日本进口更多美国商品、多掏驻军经费、还想让日元升值压低日本出口的竞争力。
就连汽车出口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被他翻出来,说日本在汽车引擎盖上搞什么“保龄球测试”,专门误导买家买美国车。
听得日本立场再软,也忍不住心里暗暗吐槽:“特朗普,你认真的?”
而且,特朗普不仅在谈判时咄咄逼人,生活在社交媒体上的他更擅长公开场合宣扬“某些国家想尽办法讨好我,只求不给他们加税”。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们跪着求我,先生求您了,别加税,您让我做什么都行!”这话,谁听了也不舒服啊,尤其是日本这样总是第一个被拉过来谈判的“盟友”。
但这就是特朗普一贯的调子,他不是让对方直接交钱,就是用羞辱性手法“打服”谈判对象。
其实,这和中国近两年的强硬态度有关。
日本人看到了,中国在面对美国关税战时没有特意讨好,而是选择了果断反制。
结果,美国竟然没占到便宜。这对日本来说是个启发:看来跪着和站着没太大区别啊,那为何不试着硬气一点,争取利益最大化?
再者,日本也不是傻的,特朗普这波“狮子大开口”的套路让人联想到了上世纪的“广场协议”,当年可没少吃这个亏。
把日元大幅升值再对本国产业一通打压,最终让日本经济发展按了暂停键。
这么惨痛的教训,日本想忘也忘不掉。
现在他们肯定不会轻易再被拖进这种“城下之盟”了。
还有个关键是,日本和中国的贸易联系越来越紧密。
在经济上,日本得靠着中国这个最大贸易伙伴,特朗普却还在主张与中国脱钩。
日本很清楚,这种脱钩对他们来说是一场自杀式行动,所以即使谈判桌上再怎么被动,在某些核心领域日本也会坚持自己的立场。
虽然这次美债的“杀手锏”让日本挣了点面子,但真要硬到底,其实压力也不小。
你说日本真敢大规模抛售美债吗?也未必。
一方面,美国国债是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日本轻举妄动,自己经济也得倒霉;另一方面,这种过于高调的反制措施,说不定引来美国更激烈的报复,所以这种威胁可能更像是一种试探。
退一步说,日本即便真想强硬到底,也得掂量掂量自己在美日关系中的地位。
特朗普确实太狠了,但美国对日本安全的保护伞也不是说丢就能丢的。
作为一张重要的“牌”,日本还是得尽量避免让谈判彻底崩盘。
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微妙的平衡:日本既不愿意完全让步,又不能真的撕破脸,只能一边试探美国的反应,一边寻找更聪明的谈判路径。
这次风波让日本人彻底看清了,盟友之间的“公平”有多单薄。
过去日本总觉得,和美国绑得越紧,未来越占便宜;但现在发现,美国只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完全不管你是盟友还是对手。
让日本去填美国的财政窟窿、扛美国的经济包袱、还要买一堆他们自己都不愿意消费的商品,怎么看都不划算。
可话说回来,日本也没有完全的退路。
毕竟经济、军事、外交方方面面的纽带已经把两国拴得死紧。
日本不是不明白特朗普的施压本质,只是目前的局势下,如何在夹缝中找到一条生存之路,才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核心问题。
说到底,日美关系就像一场博弈,日本久居从属地位,但一次次这样的谈判,让他们彻底认清了真实的格局。
以前日本可能还想着能“和谐共赢”,但现在他们逐渐明白,要靠别人放下私欲太难,还不如自己多争点筹码。
只不过,这条路会不会真的带来翻盘,可能得等时间来验证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