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春风激荡青春的热血,为纪念五四青年节,弘扬左翼文化精神,5月4日,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第二季“左翼文化与当代青年责任”系列活动“五四”专场在左联纪念馆以融合了话剧《前哨》片段的沉浸式导览开场,带领现场的市民与学生穿越时空,回到了95年前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那个青春激荡的日子。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理论宣传+新媒体传播”三位一体模式,将左联精神转化为“青春话语”,推动红色文化从历史文本入心入口。



活动当天,左联纪念馆的展厅化作流动的舞台。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身着上世纪三十年代服饰,以《前哨》中左联五烈士的英勇事迹为主线,通过情景再现、角色独白与观众互动,带领市民穿梭于左翼纪念馆。演员们以饱满的激情演绎革命青年追求真理、不畏牺牲的壮烈场景,在学生演员的带领下,在场所有人一起念起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有人眼中泛起了泪光,“仿佛触摸到了先辈们炽热的理想”,一位参与活动的青年感慨地说道。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演出结束后,学生们结合排演过程中的感悟,以“左翼文化与当代青年责任”为题,结合当代语境重新解读左联精神。“他们说你是个诗人,于是我有点懂你了。”出演殷夫的大学生李佳宬不仅在演说中完成了对烈士的精神告慰,更展现出Z世代传承历史叙事的自觉,对理想主义的炽热追寻:“百年前的同龄人用生命书写信仰,今天的我们更应思考如何用创作回应时代。”



本次活动由新民晚报社、中共虹口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上海戏剧学院、中共四大纪念馆协办。在“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的促成下,现场还同步举行了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与中共四大纪念馆的研学基地签约仪式,共同打造青年思想引领新阵地。

秉持以文学团结青年的宗旨,活动主办方向学生代表赠送了《自有夜珠来——‘夜光杯’美文征集佳作选粹》,寓意“以书载道,以文育人”。左联成立之初,鲁迅提出“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而诞生于1946年的《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作为上海的文化名片,始终是连接文学与大众的桥梁。面对数字时代“文字表达衰退”的挑战,“夜光杯”与左联纪念馆以“青年写作计划”探索“红色理论青年化”路径,续写“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鲁迅精神。“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不仅是文学平台,更成为凝聚青年思想、传承红色基因、塑造城市人文生态的实践载体。当年的左联盟员平均年龄不到30岁,这次活动让大家看到,今天的青年同样能用创新表达让红色文化“活”在当下。



“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第二季还将与虹口区作协合作,陆续推出青年创作专栏、红色文学行走等活动,鼓励青年以笔墨续写左翼文学的精神图谱。新时代的青年,心怀滚烫的理想,肩负时代的使命。向新发力的“夜光杯·左联·青年写作计划”将以“沉浸式体验+理论宣传+新媒体传播”三位一体的模式,推动红色文化从“文件话语”到“青年话语”的生动转化,以新媒体传播扩大红色文化声量,以青春实践诠释城市精神品格。(本文摄影 王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