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春夏之交,在柳林县石西乡马家山村,腾飞专业合作社迎来了一场“甜蜜变革”——这个曾经以旱地西甜瓜为主的传统种植村,今年首次尝试大棚西甜瓜种植,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西甜瓜提前三个月上市,在五一假期前迎来采摘旺季。从“靠天吃饭”的旱地农业到“错峰增收”的设施农业,小小的西甜瓜成为村民的“致富果”。】

四月的马家山暖意融融,腾飞专业合作社的17座连栋大棚在阳光下泛着银光,棚内藤蔓上结满了圆滚滚的西瓜,翠绿色的果皮透着光泽,空气里弥漫着清甜果香。瓜农们穿梭在棚里,拨开叶片,查看西瓜成熟度。

采访:柳林县腾飞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马腾飞

以前种旱地西瓜,靠天吃饭,亩产收入不到5000元,遇上旱涝天气还得担风险。今年合作社首次尝试大棚种植,3座暖棚,14座大棚,还有配套的滴灌系统,暖棚瓜4月20日就开园了,比露天瓜提前三个多月!

谈及收入变化,马腾飞笑得合不拢嘴。

采访:柳林县腾飞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马腾飞

现在头茬甜瓜批发价每斤20元,一亩能产3000斤左右,西瓜一斤15元,一亩能产4000斤左右,三个大棚收入差不多20万元,比去年旱地瓜收入翻了一倍也多!

据了解,合作社今年共投入200万元建设大棚,引进“红橙脆”、“金蜜脆”、无籽“麒麟”礼品瓜等品种,通过温控技术精准调节成熟期,实现“错峰上市”。

采访:柳林县腾飞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马腾飞

今年我们转型大棚瓜,就是要打“时间差”——五一前抢占高端市场,紧接着春秋棚就上来了,大棚一完,我还有五十亩旱地瓜,也就上来了,实现“一年三收”。虽说第一年投入大,但按目前行情,17座大棚全年预计产值60万元,带动20户农户(户)均增收3万元以上。

大棚采摘区热闹非凡,五一假期前,每天有不少游客自驾前来,采摘游玩。大棚不仅是种植基地,更是游客打卡地。

采访:游客

听说这里的西甜瓜上市了,今天特意跟朋友过来看一下。这是我刚摘的西瓜,个头虽然小,皮也非常薄,但吃起来却非常甜,比市场上卖的还要甜还要脆。我打算带孩子们过来体验一下,让孩子们亲自参与到其中,既能让孩子们认识、亲近自然,又能让孩子们体验到采摘的乐趣。

尽管是第一年转型,腾飞合作社通过精准控温控水提升了品质——糖度达到16度以上,果肉细腻无渣,成了市场“抢手货”。为了巩固成果,合作社正筹备建设小型分拣包装车间,引入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售。

采访:柳林县腾飞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马腾飞

根据市场需求,明年计划再扩建几座大棚,不仅服务周边县市,还要瞄准太原、西安的中高端市场。带动更多的农民加入,让“错峰瓜”成为咱合作社的新名片。

近年来,大棚瓜在石西乡已经不是新闻,但大规模的大棚瓜种植,马家山村腾飞专业合作社是首家,不仅让大批瓜提前甜了市场,更走出一条“错峰上市、品质为先”的增收新路,照亮了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

来源:柳林融媒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