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好,我是脑叔,一个爱聊脑的家伙。

疲惫不堪是现代生活中许多人常常面临的严重问题,但仅仅依赖睡眠往往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事实上,过于专注于睡眠可能反而加剧疲劳,因为我们忽略了其他同样重要的休息需求。医学博士桑德拉·道尔顿-史密斯指出,休息是目前最被低估的、无化学物质、既安全又有效的替代疗法。因此,她提出了七种不同类型的休息,以应对现代人慢性休息不足的问题。

1.身体休息

首先,最基本的休息是身体休息。这指的是通过睡眠、放松或小睡来恢复体力。其实,“主动”的身体休息也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听起来可能有些矛盾。所谓主动休息,就是进行一些轻松的恢复性活动,例如瑜伽、伸展运动、按摩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不仅能放松身体,还能缓解肌肉的紧张感,让身体更好地恢复。

2.精神休息

你是否常常一躺下就开始思考各种问题,甚至大脑变得更加活跃?这可能是精神休息不足的表现。尽管睡眠有助于恢复体力,但它并不总能完全缓解精神疲劳。依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可能暂时提升精力,但长期依赖只会加重焦虑和精神负担。


为了帮助精神放松,道尔顿-史密斯建议我们在工作间隙进行短暂的休息,或在睡前通过写日记整理思绪。我常常给我的客户推荐一种叫做“思维扩散”的活动。它的核心在于让思想流动,而不是强迫自己控制或压抑思绪。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树叶顺流而下,或是云朵在空中漂浮。通过这样的练习,我们可以在思维和情感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而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3.感官休息

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刻被各种刺激包围——手机屏幕、喧嚣的环境、过多的信息流和噪音。这些不断的感官刺激让我们大脑处于持续运作状态,难以得到充分的休息。道尔顿-史密斯提到,刻意减轻感官负担是有效的休息方式。例如,建议在睡前至少45分钟不要接触电子屏幕,以避免视觉过度疲劳。

此外,“五感接地”也是一种有效的放松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聚焦并感知自己当下的感官体验。例如,专注于聆听一段音乐、感受手中的物品或是呼吸带来的细微变化,这些都能帮助我们回归当下,获得深度的感官放松。

4.情绪休息

情绪休息是让我们能够表达真实自我的机会。很多时候,当别人看到你明显不安时,询问你过得怎样,你可能会不自觉地回答“没事”或“还好”,这种压抑情绪的行为会给我们带来额外的心理负担。相反,我们可以学会表达真实的情感,比如:“其实我真的很失望。”这种情绪的释放不仅能缓解压力,还能让我们的情感得到必要的休息。

此外,情绪休息还意味着与那些能带来情绪平静的人在一起。我们与他人的互动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状态,找到能够让自己感到放松的人,并进行健康的情感交流,有助于恢复情绪上的平衡。

5.社交休息

每个人的社交需求不同:有些人通过与他人互动获得能量,而有些人在社交后会感到身心俱疲。了解自己是哪种类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社交活动。如果你是一个外向的人,可能在与他人交流时充满活力;而如果你是内向型的人,长时间的社交活动可能让你感到精疲力尽。因此,了解自己的社交“电池”容量,适时给自己一些独处的时间,能有效防止社交疲劳。


6.
创意休息

对于从事创意工作的我们来说,创意休息是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曾经历过创作瓶颈、写作疲劳或头脑风暴的困境。这时候,创意休息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是强迫自己创造某些东西,而是让自己沉浸在灵感的环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而不是总想着产出。

道尔顿-史密斯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来实现创意休息。暂时放下正在进行的项目或问题,让大脑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7.
精神休息

最后,身心可能都渴望从精神层面得到休息。精神休息是指我们与比自己更伟大的事物建立连接,这可能是通过冥想、祈祷、追求目标或加入社区活动来实现的。通过这些活动,我们能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感,找到精神上的“栖息地”。例如,参与活动、志愿服务或自然静修等,都能让我们的内心得到抚慰和充电。

About the author:

Claudia Skowron is a licensed clinical professional counselor with extensive experience working in numerous clinical settings including inpatient, partial hospitalization, intensive outpatient, and private offices.

声明: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交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