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叶剑英元帅来到北京疗养院探望张爱萍上将,说是来探望他的病情,其实还有一件令他难以启齿的事情,那就是想让张爱萍将军再度出山,回到中央主持工作。
但是在见到张爱萍的时候,叶帅却实在张不开口,毕竟张爱萍的身体状况非常的不好,于是便和他聊了几句就匆匆离开了,对于叶帅的举动张爱萍非常的疑惑,在知道来龙去脉之后,顿时被气得拍案而起:“简直是胡闹,我必须回去!”
我国国防部的“大管家”
张爱萍出生于1910年四川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在年少的时候聪慧好学,所以也是我党初期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因此他也是经常被委以重用,不仅被安插在一线部队当中担任政治教员,而且在1926年的时候还赶赴上海参加地下工作。
之后张爱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当中都有着过人的表现,并在1955年授衔的时候被授予上将军衔,但是这些荣誉的背后是身体上数不尽的伤痛,这也导致张爱萍在晚年的时候经常受到病痛的折磨。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爱萍担任解放军第7兵团浙江军区的司令员,他曾经指挥沿海岛屿的剿匪作战,多次消灭国民党军残部的潜伏的特务吗,并且深入海防前线修筑工事吗,极大将强了浙江地区的海防建设。
因为他的出色表现,党中央决定让张爱萍从事国防建设工作和国防工业战线的领导工作,对此张爱萍一开始是拒绝的,毕竟以他半吊子的水平,想要担任国防部如此重大的担子,他心里实在是没底。
对此毛主席曾经宽慰他说:“谁也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若是不会就自己学嘛,咱们干革命不就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嘛?”
对于主席的教导张爱萍是铭记在心,于是只要一有时间,他便泡在图书馆里研究各种知识,如果有不清楚或者不明白的地方,他就会虚心求教我国的科学家们,因此在我国初期建立海军和空军的时候,张爱萍也是没少出力。
“两弹一星”背后的功臣
除了在空军和海军上的突出贡献以外,在“两弹一星”的构建上,张爱萍也有着十分突出的贡献,1960年正致力于空军和海军建设的张爱萍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着手开展研制“两弹一星”的工作。
张爱萍在街道这项工作之初的反应就是拒绝,这倒不是因为他本人胆小怕事,而是出于他认真细致的性格导致的,因为对于那些没有把握的事情,张爱萍向来不敢夸下海口。
要知道之前空军和海军的建设虽然也很难,但是毕竟还是有迹可循,但当时核武器的研究是处于完全垄断的现状,这让张爱萍是一点头绪都没有,但是为了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张爱萍还是决定硬着头皮迎难而上。
于是张爱萍当先找到了我国的研究员朱光亚,恳请对方教导一些关于原子弹方面的知识,朱光亚当时也是被这件事情搞得焦头烂额,但是面对张爱萍的不耻下问,他还是每天都抽出来一些时间,系统地给张爱萍介绍原子弹。
之后在朱光亚的引荐下,张爱萍先后见到了钱三强、于敏、邓稼先等诸多科研工作者,并从他们身上学习到了不少先进知识。
而在对核武器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张爱萍便竭尽所能地为国家核武器的建设挥洒汗水,无论是从选址还是仪器的研发,他都力求做到亲力亲为和精益求精,就连参加核武器基地建设的兵工团,都是张爱萍亲自筛选出来的。
除此之外张爱萍还十分的关心科研工作者的身体状况,因为在研发核武器的时候,我国恰好赶上粮荒,这就导致很多人根本就吃不饱,而从事科研工作又是一件非常消耗精神的工作,所以张爱萍一有时间就去察看科研工作者们的生活环境和健康状态,力求保证给他们准备充足的食物和营养。
正是因为有这样精益求精的态度,才会让我国的科研得以顺利地进行下去,殊不知此时的张爱玲早已经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了,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依旧奋战在第一线当中,之后更是亲眼目睹了我国核武器的成功。
放心不下选择再度出山
在原子弹的研制成功之后,张爱萍又率先提出了组建导弹部队的想法,我国的国防事业再度提高一个档次,于是党中央在慎重考虑之后,决定同意采纳张爱萍的想法。
但是由于常年的操劳,再加上身体的旧病复发,张爱萍的身体依然是不能让他主持大局,于是在力不从心的状态下,张爱萍爽快地从岗位当中下来,并将机会交给了下一代的年轻人。
但事实证明,姜还是老的辣,没有立刻张爱萍坐镇还真不行,在组建导弹部队的时候不仅状况百出,而且进度还十分缓慢,不仅浪费了不少人力物力财力,甚至连一点进展都没有。
无奈之下时任军事科学院的宋时轮将军亲自来到张爱萍面前,请他再度出山主持大局,但是现在的张爱萍连走路都十分的吃力,哪里还能胜任如此高强度的工作,而且“一将无能,拖累三军”的道理张爱萍不是不明白,所以处于谨慎的态度,任凭宋时轮好话说尽,张爱萍还是不敢贸然接下重担。
眼见张爱萍确实力不从心,宋时轮也是能表示理解,但是没想到三天之后叶帅竟然也亲自到访,为的也是请老将军出山,但是在见到张爱萍的状况之后,也是欲言又止。
张爱萍察觉出了叶帅的异常,随后便找人了解缘由,原来是之前我国的导弹在发射的时候,因为工作上的疏忽导致一根导线没有接好,所以引发了重大事故。
张爱萍听后怒不可遏,当即拍案而起就要回去主持工作,毕竟这样疏漏在张爱萍看来是非常不能理解的,与其交给其他人,还不如自己亲力亲为。
有了张爱萍再度出山之后,我国的导弹建设在没有出现过纰漏,而张爱萍更是亲自制定了详细的科研方向和进度规划,尤其是在纪律方面,更是做到了一丝不苟,在他的带领下,我国的国防事业才能屡创辉煌,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中留言和讨论。
参考资料:
【航天奠基人】张爱萍:国防建设事业的伟岸先锋. 中国军视网-解放日报
伯乐张爱萍,中红网,2011年03月17日。
铁军人物:张爱萍军事思想与实践,中红网,2025年02月25日。
“导弹将军”张爱萍:“我们不能没有打狗棍”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年01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