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3年6月的一天,叶剑英照常来到朱德同志居住的院子里看望他们老两口.
几年前他们的独子突然染上了重病,叶剑英为了照顾老战友的情绪,时常会来看看他们。
叶剑英和朱德在交谈
但当叶剑英来到祝老总居住的院门前时,却突然皱起了眉头,几分钟之后,叶剑英径直走进了院子里,朱老总的妻子康克清也客客气气地迎了出来。
朱德夫妇都没有想到的是,叶剑英这位老战友一进门就摆出了一副非常严肃的架势。
只见他坐到了朱德家的沙发上慢慢地说道:
“朱老总,你们现在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要批评你们呐!”
朱德听了叶剑英的话先是一愣,而后伸出双手,笑着对叶剑英回答道:
“欢迎你来批评,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尽管讲。”
朱德
当叶剑英说完了自己批评朱老总的理由之后,这两位老战友就突然相视大笑了起来,这既是他们之间心有灵犀的默契,也是他们之间革命友谊的体现。
那么,叶剑英到底为什么要突然对朱老总提出批评呢?朱老总与叶剑英元帅之间又存在着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南昌起义的好伙伴
朱德与叶剑英的缘分似乎是天生注定的,因为他们俩不仅都是我党的高级军事将领,人生经历也极其相似。
这两位老将军都是客家人,也都曾经考上过云南陆军讲武堂,而且,他们也都选择在进入陆军讲武堂之后给自己改了一个名字,这才有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叶剑英和朱德。
朱德与叶剑英第一次见面是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当时的叶剑英公开通电,反蒋随后便到武汉参加了一场由各界国民组织联合召开的会议。
在会场上叶剑英见到了一个模样十分忠厚的老大哥,这个老大哥就是朱德。
朱德快步走到叶剑英的身边,紧紧握住他的手用浓厚的四川口音对他说道:
“叶师长,我刚刚听了你的演讲,你讲得真好啊!”
当时的叶剑英很快就对这个忠厚的老大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此刻的他们还不知道,一场巨大的危机正在向自己袭来。
汪精卫
1月24日,朱德打听到了一个武汉国民党左派内部会议上的消息:汪精卫他们正准备,用开会的借口将贺龙和叶挺骗到官邸内解除兵权。
由于朱德暂时走不开,所以这个传递消息的任务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叶剑英的身上,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叶剑英立刻马不停蹄地赶往贺龙和叶挺居住的公寓报信。
在公馆内,叶剑英和叶挺、贺龙商量后决定,他们应该立刻前往南昌一带,那里的国民党军队兵力空虚,只要大部队成功夺取了南昌的控制权一切就还有转机。
这场秘密会议不仅挽救了贺龙和叶挺等人的性命,更为后来的南昌起义奠定了基础,随后,他们立刻离开居住的公馆,星夜兼程赶往南昌。
后来,朱德利用他和国民党将领朱培德的同学关系将自己调到了南昌地区担任第三军官教育团的团长,如此一来,大家就相当于掌握了一支可以发动起义的武装力量。
朱培德
1927年7月31日晚间,朱德利用他在军阀部队内部的关系宴请南昌城内的几个高级军官,因此,当时南昌城的防御力量就变得空虚了起来。
这个时候,叶剑英便和叶挺他们一道按照先前的计划开始对南昌城实施占领,8月1日凌晨,叶剑英他们终于打响了我党武装革命的第一枪。
虽然我军顺利占领了南昌城,但周围的敌军很快就靠拢了过来,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朱德和叶剑英不得不带着起义军战士们暂时撤出南昌以暂时躲避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南昌起义可以说是朱德和叶剑英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合作,他们对于彼此的表现都感到非常满意。
但此刻的他们或许还没有想到,自己在南昌城头打响的那一枪将会直接改变中国往后几十年的历史。
南昌起义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朱德和叶剑英不仅是革命战场上的好伙伴,还是两位优秀的诗人,他们私下聚在一起的时候,两人甚至还会用互相作诗的方式来逗乐。
战场上的“诗友”
1947年3月,蒋介石派出手下的大将胡宗南开始向延安进军,为了指挥全国的革命战争毛主席和党中央果断决定让中央机关逐步撤出延安。
为了避免风险,当时的中央在转进突围的时候分成了两批人马,朱德和叶剑英虽然没有被分在一起,但在转进的路上他们仍然选择用苦中作乐的方式来舒缓心情。
1948年1月,叶剑英在转进的途中路过了山西省的五台山,这让整天处于紧张情绪之下的叶剑英终于有了一丝放松的空间。
众所周知,五台山是我国的三大佛教圣地之一,不少古代著名的文人墨客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作品,于是,酷爱写诗的叶剑英也在五台山脚下大发诗兴。
很快,叶剑英就写好了三首名为《过五台山》的诗词,虽然叶剑英的确是在写诗,但他在诗词里还是展现出了自己作为革命者的豪迈。
在写完诗之后,叶剑英特意将这些诗抄录了下来写了一份寄给在别处工作的朱德,而且,叶剑英在写给朱德的信中还颇为自豪地让朱德给出一番评价。
朱老总在接到叶剑英的信之后哈哈大笑,他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位老战友在转进的路上居然还能保持如此乐观的心态。
朱老总将叶剑英寄给他的那三首诗反复阅读了好几遍,最终,他给叶剑英寄去了两样东西。
叶剑英
在这两份东西中,有一份是朱德针对叶剑英诗词所写的评价,另一份则是朱德根据叶剑英的诗词写下的另外三首诗。
按照我国古人写作的习惯和特点,朱德与叶剑英这一来一回的六首诗也可以算得上是“一唱一和”了。
这件事情传到了其他同志的耳中时,大家也都被朱老总和叶剑英的天真自然给逗乐了,不过,在艰苦的革命环境中,这种乐观的精神还是很有必要的。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虽然朱老总和叶剑英的生活都变得更加忙碌了,但他们仍然没有忘记在工作之余给彼此写诗娱乐,这些爱好对于两个常年带兵打仗的将军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1959年4月,朱德担任了我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如此繁重的工作让朱德的身体日渐消瘦了下去,为了能够时常跟老战友聊聊天,叶剑英就经常主动去探望朱德。
所以,叶剑英也成为了朱德晚年家中的常客,1970年,朱德唯一的儿子朱琦患上了重病,这让已经年逾八旬的朱德备受打击。
叶剑英得知了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赶到朱德的家中,叶剑英向他和康克清表示了慰问。
此时的朱德虽然内心万分悲痛,但他还是保持了一个军人的冷静和理智,看到这一幕,叶剑英的心中如同刀绞。
于是,叶剑英决定自己一定要多来看看朱老总,哪怕是陪他聊聊天,减轻一下老战友的心理压力也是一件好事。
风趣的将帅情
1973年6月的一天,叶剑英照常来到了朱老总居住的院子里,但他四下环顾了一圈之后,立刻发现了这个院子中存在的一个巨大的隐患。
朱德故居
原来,朱老总居住的院子里当天居然没有卫兵站岗,这不仅违反了中央的有关规定,也可能会对朱老总一家的安全造成一些隐患,叶剑英只能一边想一边快步走进了屋内。
看到老战友来了,朱老总的脸上终于有了许多欣喜的神色,他热情地伸出双手迎接叶剑英,叶剑英也满脸微笑地看着朱老总。
这个时候,康克金大姐也端着一盘水果走到了叶剑英的面前,叶剑英作为朱老总家里的常客自然也不客气,他很快就来到沙发前坐了下来。
谁知,当叶剑英坐下来之后,他却开门见山地对朱老总说道:
“朱老总,你们现在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要批评你们呐!”
朱德听了叶剑英的话,直接笑了笑伸出双手热情地表示:
“欢迎你来批评,我们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尽管讲。”
听了朱老总的话,叶剑英这才将门口没有警卫站岗的事情告诉了他,不过,朱老总对此似乎并没有感到惊讶。
他不紧不慢地告诉叶剑英,是自己让大院里的那些战士休息的,当天正好是周末附近的礼堂在放电影,他和康克清大姐就想着让这些年轻人出去娱乐一下。
叶剑英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他知道朱老总向来非常关心基层士兵的生活,有时候,朱老总甚至还会为了照顾一两个战士替他们站岗。
但作为军队的领导人,叶剑英还是向朱老总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叶剑英告诉朱老总,他作为我军的领导干部身边没有人陪护是不符合规定的。
朱德与家人
虽然朱老总是出于一片好心,但如果在这个时候突然有紧急的工作任务需要完成那可就麻烦了。
朱老总听了叶剑英的话只能笑呵呵地点了点头,看来他和康可卿也意识到了自己这么做的问题。
可是,朱老总既然都已经给那些解放军战士放假了,总不能让他再食言把那些正在休假的战士叫回来吧?
朱老总只能暂时拉着叶剑英的手用一种恳切的目光看着他说:
“我晓得错了,但这一次的情况毕竟特殊,我保证不会有下一次了,行不行?”
彭德怀、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
叶剑英当然看出了朱老总的难处,他也笑了起来点点头说道:
“坏人还是由我来做吧,我从其他地方再给你们找两个战士来就是了。”
听完了叶剑英的话,两位老战友笑着抱在了一起,其实,他们都非常清楚彼此的心思,但他们往往总是替别人想得多了一些,替自己想得少了一些。
康克清大姐本还想留叶剑英吃顿晚饭再走,但叶剑英告诉朱老总自己在单位里还有其他的事情,两人这才依依惜别。
康克清
晚年的朱老总身体情况一直都不太好,但他还是坚持完成了许多党和国家的重要工作,甚至在朱老总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没有忘了接见外宾。
1976年7月6日,病魔带走了朱老总的生命,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叶剑英和其他的同志们都悲痛万分,大家围绕着躺在花丛中的朱德同志转了一圈又一圈,迟迟舍不得离去。
不过,按照我们党的一贯原则,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去世后遗体必须进行火化,朱德同志自然也不能例外。
叶剑英知道,直到朱老总生命的最后一刻,最放不下的仍然是新中国的事业。
在朱德同志去世之后,叶剑英慢慢接过了朱德先前在全国人大负责的一系列工作,后来,叶剑英也顺利成为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员长。
在他的主持和推动之下,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实现了停火的目标,由他亲自审阅的《告台湾同胞书》一经发表就在海峡两岸引发了热烈的反响。
另外,作为一名从军中走出来的老将,叶剑英也十分关注解放军的装备和战术建设,在他的推动之下,解放军的导弹研究工作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此时的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我国的经济也开始在改革开放的快车道中飞速发展。
叶剑英
毫不夸张地说,当年叶剑英从朱老总手中接过的各项事业都已经完成了,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
同时,他也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替老战友朱德完成了他们共同的心愿。
在我党领导的革命历程当中,朱老总和叶剑英的友情故事始终焕发着其独特的魅力,直到今天,人们依旧能够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到两位先辈的赤子之心。
每当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他们的面容都会在人们的脑海中飞快闪过,这既是人民对他们的怀念,也是历史给予他们最高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