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国馆
4月25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大师班邀请姜文到场做分享。
看到台下很多人全程举着手机拍他,他劝大家把手机放下:“多用点脑子,少用点手机。”
在分享中途,他又岔开话题说:“我怕你们一会儿烦了,说怎么这么爹呢?”
进一步解释说,自己不能不“爹”,因为他就是爹,一位六十多岁的爹,都快能当爷爷了。“我不能假装是一个少年,是一个不懂事儿的孩子装萌,现在好多六十多岁装萌的,但是我不好意思。”“咱们该干嘛干嘛!”“我就得告诉你,多用点脑子,少用点手机。”
姜文当时是被邀请来分享电影创作心得的,提醒大家少用手机只是现场看到太多人的精力只在拍照上,而忽略了他所讲的内容,临时穿插进来的一句话。
但在这句提醒之后,他又花了很大的篇幅做解释。看得出来,他真的很担心第二天的网上,会有很多人跳出来骂他爹味太浓,过于说教。
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堂堂著名导演,平时还颇为放荡不羁的姜文,如此感到不安呢?
当然是因为有太多的前车之鉴。
不得不说,在网上被骂爹味太浓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巴奴火锅的创始人杜中兵在一次直播中,和网友讨论火锅价格时,劝刚毕业的大学生,月薪低于5000的时候,少吃或不吃巴奴火锅。
他进一步说到,火锅并不是服务于底层人的,当经济条件有限,又想吃火锅时,更好的选择是吃麻辣烫。
他的直播并没有多少人观看,但他此番言论一出,第二天直接被骂上了热搜。
年轻人当仁不让是网上的主力军,相当多的人感觉自己受到了巨大的冒犯,认为杜老板一副高高在上说教的驾驶,爹味太浓。
觉得他只知道教育年轻人,却忽略了年轻人巨大的生活压力,也对年轻人的消费选择权不尊重。
随后,杜中兵被逼得连发几条短视频,给网友道歉。
他承认自己可能因为很早就育有一儿一女,久而久之,习惯了身为人父的身份,导致了和年轻人群体产生了代际隔阂,“单向输出的说教方式让我与年轻消费者渐行渐远”。
他还说:“通过此次事件,我深刻感受到与年轻人离得太远,所以,我在此正式地、真诚地为大家做一次反思。”
杜中兵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知道年轻时是否有过当众作检讨的经验。如今年过半百,对着镜头低声下气念检讨书的样子,显得有些笨拙,尴尬,还有些北魏,实在叫人唏嘘。
虽然杜中兵在道歉视频中极尽卑微的姿态,但多少有些滑稽的是,他说以后要戒掉爹味,不再说教,和年轻人保持平等沟通的同时,却又在视频的最后强调,希望年轻人能传承“勤俭节约、拼搏奋斗”的中华传统精神。这何尝不也是在说教?
就连他在最后引用的名言“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本意是想借此来表达自己对年轻人的尊重。但他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这正是很多爹味十足的父辈们常常引用来鼓励、教育孩子们的话。
其实,我们仔细再来看杜中兵在直播时说的那番话,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说的。
而且,他的目的显然也不是真的想给年轻人上上课。恰恰相反,他的目的和后来的道歉是一样的:讨好年轻人。
因为,年轻人是他的钱袋子。这一点他很清楚。他是一个企业家,生意人,自然不会和钱过不去。
他本来以为说一些实话,会显得足够坦诚和真诚,会得到年轻人的喜欢。
只是他没想到,马屁拍到了蹄子上,网友们不认账。
网友们也不是所有人都真觉得自己受到了冒犯,很大程度上,只是为了骂人,为骂而骂。
如果杜中兵当时在直播中,直接为巴奴火锅做广告,说自己选的食材多么新鲜、安全,自己用的火锅底料是多少年传承的独家秘方……再讲一个深情的故事,告诉大家自己有一个美食家+慈善家的梦想,所做的一切,不为别的,只为让大家吃到一份独一无二的火锅……
照样会有人站出来骂他忽悠消费者,骂他的火锅卖得太贵,骂资本的万恶嗜血。而且很可能,这些人和现在骂他的人是一群人。
别说是杜中兵,就连胖东来的老板于东来,也免不了被骂爹味十足。
也是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胖东来宣布,胖东来的员工结婚时不允许收取或支付彩礼,婚礼酒席不得超过五桌,且不能铺张浪费。如果有人违反,将取消公司的福利。公司还鼓励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生活的目标,不要依赖父母买房买车。
本来大家苦彩礼久矣,以致于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强行规定,要杜绝彩礼,对于收取高额彩礼者实施严厉惩罚。江西多地甚至出台政策,让不收彩礼或收取低价彩礼的,孩子以后读书可以享受优先择校、优先入学的权利。
胖东来自然也是意识到了彩礼,特别是高额彩礼的弊端,所以才对自己的员工做出约束。
甚至可以揣测,就像胖东来在零售行业的标杆效应一样,胖东来可能也想在拒绝高额彩礼、树立健康的婚嫁习俗上率先做出榜样。
胖东来这一政策公布以后,自己的职工倒是好像没有什么不满,反而是广大网友极其愤慨。
他们骂于东来爹味太浓,不该干涉大家的私生活。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骂于东来的人和骂收高额彩礼就是卖女儿的人,应该就是一拨人。
不仅是像杜中兵、于东来这样的企业家,会动不动就被骂爹味,就连董宇辉这种备受欢迎的国民女婿,也不能幸免。
在董宇辉和当红作家李娟的一次对谈中,董宇辉多次用排比句夸赞李娟,被网友责备为空洞无物、虚幻的夸赞。同时网友还指责董宇辉在对谈中,急于输出自己的观点,缺乏倾听,说教味太浓,爹味太重。面对董宇辉的夸赞,李娟说“这真是一坨巨大的赞美”,网友自发解释李娟实在受不了董宇辉的说教和矫饰,不得不委婉揶揄。
后来,尽管李娟多次出面澄清,“一坨”是自己的习惯用语,那次和董宇辉的对谈,是她一次很愉快的经历,但网友们不答应,一定要骂董宇辉,替她讨回一个公道。那一股子热情,正如当初一窝蜂夸赞董宇辉一样。
和杜中兵不同,于东来、董宇辉面对网友骂自己爹味太浓的时候,并没有站出来道歉。
因为他俩在最近几年,几乎无时无刻不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对网络上那一套早已司空见惯,练就了精钢不坏之身。
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杜中兵也好,于东来、董宇辉也罢,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的佼佼者。他们自有他们的过人之处。
面对普罗大众,他们的很多经验是值得借鉴、学习的。
可是他们在分享自己的经验时,很多人却总是像被踩到了尾巴一样,急得跳脚、骂娘。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莫说是批评,很多人连半点儿建议的声音都听不进去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人与人之间,本来不分身份地位,年龄大小,彼此之间都应有互相借鉴、学习的必要。
而对于批评,孔子也说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可是,我们现在,即便对方只是一个对大众的经验分享,或是诚恳的建议,就立马有人跳出来,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骂回去。
他们是如此的敏感、脆弱,乃至神经质,所以他们连自己的父母都骂。
“爹味”这个词,首先就是对父母的极大不满,甚至有点羞辱。
这些人看来,大概为人父母,做好子女的奴仆就是,供给吃穿用度,提供情绪价值,没有其他的事情,站得远远的就好。
教什么为人处世,在他们看来,就是说教,是一张可恶的嘴脸。其他人,但凡发表一点让自己不认同、不喜欢的意见,就要立即给对方戴上一顶“爹味太浓”的大帽子,骂回去。
这些人不懂逻辑,不讲道理,只知道站位和一味的情绪发泄。
在他们看来,男人和女人、长辈和晚辈、富人和穷人、领导和下属、城里人和乡下人……都是天生的水火不容的天敌。
只要是对方说的话,不管有理没理,对自己是有好处还是没好处,都应该不分青红皂白地骂回去。
他们觉得那是自己的个性。却不知道,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种短视、固执、无知、愚蠢到不可理喻魔障之中。
以致于现在,就连姜文这种人,在无意之中说了一句大实话之后,要立马再费相当的口舌来为自己解释、开脱,以免陷入被骂“爹味”太浓。
照这样下去,越来越多的真有远见卓识的人会选择三缄其口,沉默不语。
整个网络上,就只剩下这群人今天骂过来,明天骂过去。
那将是一种氛围,我们自己好好想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