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下午3点,哪吒的实时票房再次来到了电影票房排行榜的第三位。


同时,排片占比也从5月1日的2.3%,来到了7.8%。


跟拍片息息相关的,无疑是上座率,在5月1日当天,哪吒以17.2%的上座率,成为了当日最卖座的影片。

从春节到五一,哪吒上映90多天取得153亿的票房,毫无疑问是巨大的成功。

其他影片面对一个已经上映了3个月的影片,依然毫无挑战能力,还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现象。

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世界还是37岁的梅西和40岁的C罗年年换着拿金球奖,NBA舞台上还是年年上演詹姆斯大战库里的戏码,能说明这些人的水平高吗?

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我们的电影,似乎陷入了死局。

没有票房就没有投资,没有投资就没有好演员好剧本,没有好剧本好演员就没有好票房。

更可怕的是,随着短视频的电影解说赛道越来越激烈,人们已经没有习惯,耐着性子去看这部电影是如何发展的,台词如何设计的。

人们只想知道,小美和小帅到底做了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欣赏电影也好,欣赏文学作品也好,都是需要培养的。

一方面,随着各种限制越来越多,艺术家在电影上很难有所突破,姜文即便有才华再拍一部《让子弹飞》,投资者们也会考虑有没有可能收不回成本。

另一方面,观众们长期都看得是霸道总裁爱上我这种戏码,豆瓣电视剧排行第一的《大明王朝1566》,国产电影巅峰的《霸王别姬》,有多少人能看得懂?有多少人愿意看呢?

创作力下降的,不仅仅是电影电视剧,20年前你想听歌,有多少歌手可以选择?听四大天王,听摇滚,听周杰伦听王力宏,现在呢?年轻一点的原创歌手除了毛不易,还有几个能拿出来看的?

毛不易的主业也不是唱歌了,更像是一个会唱歌的综艺人了。

过去几十年间,从碟片磁带到在线播放,一直到短视频,文化娱乐的传播方式有了极大的改变。

当年歌手们发歌,还要去电台参加节目,现在收音机最后的阵地,恐怕就只剩下某些汽车和爱好者了。

变迁不可怕,电台就这样被时代抛弃了,就像传呼机座机一样,很快也被淘汰了。

然而不论形式上是手写的文字,还是音频短视频,人们想要表达的都一样,都是想要通过故事,歌曲讲述自己的看到的世界。

随着人们对这个世界认识越来越深刻,人们的表达理论上应该越来越深刻。

“我活不活无所谓,我只要你死”这种话听起来十分提气,也非常有精神,但是如果三个月之后,他依然是那句最好听的话,那么这个地方的表达,肯定缺了些什么。

也许随着短视频的进一步冲击,人们会更没有耐心去看电影,也许约会的方式会改变成两个人一起在屏幕上刷短视频。

也许哪吒会是我们这一代人,见证我们的电影最后的辉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