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又上“五一”假期旅游热榜!成都市文广旅局数据显示,“五一”假期首日,外地在蓉游客175.2万人次,同比增长5.7%;全市A级景区接待游客139.3万人次,同比增长28.4%。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五一期间,以踏青、骑行、采茶等为代表的“生态+体验”场景在成都持续升温——从点点碧绿、翩跹起舞的夏夜萤光,到漫山遍野、连绵起伏的茶树,再到能感受自然韵味、如画风景的绿道骑行,成都各地打造了多元文旅消费场景,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的游客们在此游玩,也让这个假期既有“烟火气”,更有“浪漫味”。
▲五一期间,不少市民游客前往天府绿道骑行
5月3日,五一假期已经过半,但市民游客们的热情依然不减。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赛丽农场入口处,家长正带着孩子排队领取采摘篮,工作人员赛丽一边核验订单一边介绍,“早在4月中旬,五一期间的农场消费预订名额就已经抢空了,接待的人数比平时翻了一番。”从北京远道而来的游客邱女士则早就选好了成都市区的观鸟点位,“成都的绿化和园林景观做得很出色,加上湿润的天气让鸟儿更活跃,很容易拍出好照片。”
萤火闪烁、观鸟寻趣
自然生态成热门体验
暮色降临,天台山的森林被萤火点亮,宛如星河落入人间,呈现出浪漫的生态奇观。五一假期,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正迎来第一波萤火虫观赏期,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前来游玩。假期首日,来自山东的陈先生带着妻子、女儿漫步山间,“生长在都市里的孩子从小就没有见过萤火虫,这次我们一家来到成都旅游,听说这里有亚洲最大的萤火虫观赏基地,就想带孩子来看看这些‘暗夜小精灵’。”
▲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市民游客前来观赏萤火虫
像陈先生一样的人还不在少数。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相关负责人王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早在4月底,五一假期前三天景区内酒店、民宿客房的预订量就已接近90%;截至5月2日,天台山旅游景区的客流量已经突破2.6万人次。”
红星新闻记者了解到,天台山具有独特的气候与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孕育出20余种萤火虫,占全国已知萤火虫种类的15%左右,具有“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观赏时间长”的特点。每年4月至10月期间,从山脚到山顶,各个品种的萤火虫交替出现,形成多个波次的观赏高峰期。“五一期间,我们打造了‘萤光奇遇’夜游灯光秀,设置了免费的天文望远镜,还打造了‘悬浮树’‘透明画框’等打卡场景,将自然风光和艺术新奇融合,为游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务和更丰富的体验。”王帅说。
▲成都天台山旅游景区迎来第一波萤火虫观赏期
成都的“生态+”体验场景,还不止于此。今年,《成都鸟类名录5.0》正式发布,据统计,成都鸟类数量约占全国总数的38.94%,鸟种数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从青龙湖湿地公园,到浣花溪公园、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五一期间,成都市区内各个观鸟点位人头攒动,挤满了扛着相机巡拍观鸟的摄影师们。
来自北京的游客邱女士热衷观鸟,五一假期她特意在成都安排了两天观鸟行程,挑选了武侯祠、青羊宫、杜甫草堂、浣花溪公园等地。“成都的绿化和园林景观做得很出色,加上湿润的天气让鸟儿更活跃,很容易拍出好照片。”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选择来成都观鸟,正是看中这里能让她在体验美食、游览古迹的同时,还能顺路完成观鸟爱好,“在成都既能游玩打卡,又能观鸟,两不误,简直是‘观鸟人天堂’。”
▲来自北京的游客邱女士拍摄的白颊噪鹛
“在成都观鸟的整体感受还是不错的,最大的惊喜是鸟种的差异性。”邱女士说,特别是西南地区的常见鸟种与她常驻的华北地区、东南地区不太相同,“今天,我在大熊猫基地就拍到了红嘴相思鸟和白颊噪鹛,白颊噪鹛在草丛里翻找食物、尾巴上下摆动,特别可爱。此次五一假期结束后,我也会把这些观鸟的照片分享到社交媒体上,让更多人感受到观鸟的乐趣。”
绿道骑行、非遗体验吸引市民游客
还有乡村旅游亮点纷呈
踏青郊游、绿道骑行,成为不少市民游客在成都度假的首选项目。下午,红星新闻记者走访成都天府绿道,沿途都是骑行爱好者的身影。他们有的是成都本地市民,带着朋友前来骑行;有的则从重庆、上海等地慕名而来,选择在成都当地租车骑行。
13岁的唐正和同学王嘉阳、姜宇泽上午9点从金牛区开始骑行,“我们这次准备挑战在6小时内沿着天府绿道骑行一圈,距离在96公里左右。沿途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廊桥,累了就停下来拍拍照。”
▲13岁的唐正和同学王嘉阳、姜宇泽
来自重庆的张岚带着丈夫、女儿前来成都度假,“我们是自驾游来成都玩耍的,为了方便,直接在绿道周边租车骑行,还买了防晒霜、防晒帽等。整体感受非常不错,尤其是五一期间阳光很好、微风吹拂,来自全国各地的骑友都汇聚在天府绿道,氛围感十足。”除了骑行,张岚还带着孩子报名了成都天府绿道的“田野探秘计划”,收麦挖蒜、插秧摸鱼,根据农时进行农事体验活动,“让孩子在绿道田野里和大地来一场亲密‘贴贴’。”
乡村文旅,也是今年成都五一假期的“重头戏”——假期前,成都公布了观花、采摘、茶旅、徒步、民俗文化+康养5大主题的10条特色乡村旅游线路。红星新闻记者从旅游线路周边的民宿酒店了解到,彭州、崇州、龙泉驿等地在五一假期前已有酒店出现满房情况,部分民宿甚至在4月初“五一”期间的房间就已全部预订完。
▲赛丽农场设置了做竹筒饭、采蘑菇、钓龙虾等“接地气”的体验项目
位于成都市双流区的赛丽农场早早做好了准备,“我们的农场面积超过一百亩,五一期间,为迎接游客,还特别设置了做竹筒饭、采蘑菇、钓龙虾、摘西瓜、挖土豆等‘接地气’的体验项目。”农场工作人员赛丽告诉红星新闻记者,3月份,就已经陆续有省内外的游客预订五一期间的名额了,其中大部分是亲子游,日均接待量在100组家庭左右,“此外,我们还增派了10多名工作人员,以防游客太多忙不过来。”
跟着非遗传承人做蓝染,是陈朵在五一期间在成都最满意的文旅体验,“去年逛了成都市区景点,今年特意选择到近郊踏青,感受公园城市的生态之美与非遗文化魅力。今天我和朋友不仅体验了蓝染,还参与了采茶制茶。”她坦言,这是第二次来成都,乡村游让她看到了城市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明月村岚染工坊,市民游客正在体验蓝染
工坊外,蓝染托特包、短袖、围巾等随风摆动,自带复古氛围,充满了古朴的民族风情。“假期里来体验蓝染、采茶的游客明显增多,不少外国游客或是散客独行,或是随团前来,他们对非遗项目兴趣浓厚。”明月村岚染工坊负责人宋绿茵说,截至目前,五一期间,工坊每天的游客接待量在300人左右,“此外,我们还在文殊院旁边开放了‘明月集’手工店,假期期间客流量最多达到400人,销售额在4000元左右。”
红星新闻记者吕佳羽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