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降临,当都市的霓虹灯在夜幕中亮起,松江区叶榭镇杉涧水榭露营地中,一簇簇篝火则伴随着欢声笑语,在帐篷和树林间闪烁不停。这个春日里,充满“松弛感”的野外露营,成为了不少社交平台的搜索“高频词”。而在杉涧水榭,露营“发烧友”则直接在野外扎起“村落”,以帐篷为家,体验起了都市中的“游牧生活”。
露营“村落”体验“野外”慢生活
周六中午12点,露营地长居客木子在虫鸣鸟啼声中睁开双眼。简单洗漱后,他起身架上烤炉,用一杯鲜煮咖啡开启了一天的“野居”生活。来自静安区的木子是互联网行业从业者,自从爱上露营,基本每周他都会来到“野外”度过周末。算下来,一年要在帐篷里度过近100天。
木子的帐篷不大,但沙发、茶几、矮床、羊毛地毯、咖啡壶等物件一应俱全。10平方米不到的空间,还被分隔出了卧室和客厅。“就像是成年人的‘过家家’。”木子这样形容自己的露营生活,“在这里除了考虑吃,就是睡,生活变得特别原始、简单。”2023年,木子在朋友的推荐下开始接触露营,城市的喧嚣被溪流鸟鸣取代,积累的工作压力也在燃烧的篝火中消散。“这里的宁静让我重新找回了内心的秩序感。”木子说。
除了是露营“发烧友”,木子的另一个身份是杉涧水榭露营地的一名“村长”。在露营林地中央,10余个帐篷错落分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露营“村落”。和木子一样,他们都是露营深度爱好者,也是营位年卡租户。营地推出的长期营位,让帐篷不再需要随搭随拆,不少租户将营地作为根据地,齐备各种露营装备,根据个人喜好,把帐篷布置的如同小“家”一般精致温馨。帐篷之间还布置有多个天幕、烧烤架、篝火台,“每周下班后,到这里来捡木头、劈柴、生火,和大家一起聊聊这周发生的事情,是一件特别放松的事情。”木子说,作为“村长”,他也会不时为大家安排一些惊喜。“现在基本上‘村民’生日、还有逢年过节,我们都是一起庆祝,一起吃烧烤,看露天电影,收获了很多难忘的瞬间。”
共筑人与自然和谐生活圈
特别“慢”的露营体验,与杉涧水榭露营地独特的经营理念息息相关。不同于当下大热的商业化露营风格,杉涧水榭以“山野无痕”作为经营宗旨,即在提供自然活动的同时,尽可能关注并维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
杉涧水榭露营地占地80余亩,共分为四大片区。南区草坪提供休憩小院与自然餐食,常搭北区开放自然露营,卫生区提供基础洗漱,由杉树、枫树、乌桕树组成的野生林地,则成为了体验野外生存、利用原始工具探索自然的场所。
露营体验之外,杉涧水榭露营地更注重于搭建起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多元化连接纽带。根据露营人群特点、偏好,营地建立起骑行、亲子育儿等多个社群,并结合营地自然资源,定期为各社群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同时鼓励各社群开展联动,搭建起属于露营爱好者的互动社交网络。
“比如我们的5-10岁孩子社群会与自行车社群一起开展社区性的亲子骑行活动,专业的骑行教练来教孩子们骑车。或是我们的艺术类社群来与亲子家庭一起用倒伏的树木设计涂鸦、制作物件等等。很快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也让露营变成了一种温暖、有趣,且具有陪伴性、富有意义的生活方式。”杉涧水榭露营地运营经理瞿翊堃介绍说。
谈及未来规划,瞿翊堃表示,杉涧水榭还将持续寻求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路径。“开发生态农业,种植完全无农药化肥的有机产品,是我们的下一个探索方向。目前,我们已经在尝试热力堆肥,并通过堆肥将有机废料转化为清洁热能,为营地进行能源供给。”瞿翊堃说,“让大家去了解自然,共享自然,将是我们一直要做的事。”
记者:沈思韵
编辑:周雨薇 张小小
审核:周样波 陆怡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