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前沿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陆峰博士受中国信息报社邀请,给《中国国情国力》杂志2025年第3期撰写卷首语,全文如下: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愈演愈烈,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
一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需要我们加快提升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强大的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是产业持续迭代升级的首要引擎,是先进生产力培育的关键根基。我们必须锚定战略定力,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二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需要我们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究。强大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强支撑。我们要聚焦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要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重点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全面彻底摆脱和解决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关键技术卡脖子问题,提升产业安全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三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需要我们推动科技和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创新,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深海空天开发、氢能与储能。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四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需要全新确保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企业是重大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新质生产力培育的主力军。我们要发挥好政府的战略导向作用,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让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要建立以企业评价为主导的人才评价、培养、引进、奖励等扶持政策,以企业用人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坚持不唯职务、不唯职称、不唯论文,不论辈分,海纳百川,广纳人才。持续完善多层次、相互补充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和风险投资,满足不同成长期企业融资需求。优化产业监管政策,对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和对中小企业实施包容普惠的监管政策。
五是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需要我们完善人才培育体制机制。推进知识教育向能力教育、创新教育转变,改革考试和升级选拔方式,畅通专才升学通道。加大教科书更新力度,推进各级各类教科书与时俱进,让课堂跟上时代发展步伐。推进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藩篱,调整学科设置,打造复合课程、跨学科体系 。推进教育机构教师、科研机构研究员和科技企业工程师定期轮岗执业。
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培育,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居于世界前列的创新能力、科技实力和产业体系,全面支撑国家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整体跃升,是我们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坚强保障。
本文作者:北京前沿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研究院 院长 陆峰博士
本人发表在《中国国情国力》杂志2025年第3期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