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便民21群

渭南拼车1群

渭南招聘1群

4月28日上午,澄城县人民法院韦庄法庭上演暖心一幕:一起历时近十年的劳务合同纠纷,在特邀调解员的耐心疏导下达成和解,雇主王某当场支付5000元,劳动者李某多年的“讨薪心结”终于解开。这场调解不仅让纠纷止于法庭之外,更让司法温度浸润民心。


十年欠薪路:从雇佣到欠条的漫长追讨

2016年6月,李某受雇为王某的半挂车驾驶员,双方约定月工资7000元。同年9月12日,李某离职,经核算,在职期间(3个月零7天)应得劳动报酬共计22610元,王某已支付14610元,剩余8000元未予清偿。2019年,李某再次上门催要,王某写下欠条承诺还款,却始终以各种理由拖延。直到2025年,李某抱着最后希望向法院起诉,一场跨越近十年的追薪长跑终于迎来转机。

先行调解现场:法理情理交织 促成当场履行

承办法官经审查发现,案件事实清楚、法律关系明确,且标的额不大但涉及民生权益,为高效化解矛盾、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遂将案件委派至驻庭特邀调解员张服义开展先行调解。调解室里,张服义没有急于摆法条,而是先让双方说清难处:李某坦言“这些年讨薪跑了无数趟,实在心力交瘁”;王某也承认“并非故意拖欠,确有资金周转困难”。

抓住双方“都想解决问题”的共识,调解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关于劳务合同的规定切入,又设身处地分析:“李某靠辛苦劳动赚钱,您作为雇主,诚信是立业之本,拖欠工资不仅伤感情,走诉讼程序还可能影响信用记录。”一番话让王某红了脸,主动提出“能否分期支付”。李某则表示:“只要今天能拿到一部分,剩下的我可以让步。”

最终,双方达成一致:王某当场通过联系亲友筹借到5000元,考虑到王某的现实困难,李某主动表示理解并作出让步,自愿放弃剩余3000元诉求,双方约定就此案纠纷一次性了结,不再追究其他责任。当王某通过手机转账完成支付,李某盯着到账信息长舒一口气:“这下心里的石头总算落地了。”

锦旗背后的司法探索:把纠纷化解在“最前端”

次日,李某带着印有“诉前化解纠纷 调和滋润民心”的锦旗来到法庭。他说:“本以为要打‘持久战’,没想到调解员几天就帮我解决了问题,真的太感谢了!”

这起案件的高效化解,正是澄城县人民法院推进多元解纷机制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澄城法院积极整合特邀调解员、基层组织等力量,通过“背对背沟通、面对面释法”,让矛盾在萌芽阶段得以化解。“群众的锦旗,是认可更是鞭策。”韦庄法庭庭长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优化调解机制,让司法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用实实在在的解纷成效回应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

从一纸欠条到握手言和,这场跨越近十年的追薪之路,在韦庄法庭的调解护航下画上圆满句号。未来,韦庄法庭将继续深耕多元解纷机制,立足基层实际,主动延伸司法服务触角,通过柔性调解、耐心疏导,以实际行动筑牢基层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防线”。

来源:澄城县人民法院

【置顶信息】

渭南华州区卧龙垂钓基地,2025年第一场三千斤合阳爆口鲤鱼! 4月29日星期二(放鱼3000斤) 5月1日星期四上午9点开钓。

:微信/电话:13279131616

【发布】本地招聘、便民信息等

请进群添加客服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