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总有一些黑暗角落隐藏着罪恶。湖南怀化的杜少平,便是这样一个在黑暗中肆虐长达 16 余年的 “黑老大”。他的罪行令人发指,不仅涉及残忍的故意杀人,还组建恶势力犯罪集团为非作歹。
然而,正义虽迟但到,最终杜少平在法庭上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沉重代价,他的那句 “求留他一命”,在累累罪行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罪恶的开端:操场工程引发的命案
2001 年 12 月,对于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一中来说,本是一项校园基础设施改善的好事 ——400 米操场土建工程启动。但谁也没想到,这一工程竟成为了一场人间悲剧的导火索。
杜少平,这个彼时的下岗职工,通过不正当手段违规承揽了该工程。为了管理工程,他聘请了罗光忠等人。而新晃一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委派了员工邓世平、姚本英(后病故)进行监督。
邓世平,出生于 1950 年,在新晃一中负责后勤工作,为人正直,对工作认真负责。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他发现杜少平的施工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出于对学校和学生负责的态度,邓世平先是拒绝在相关文件上签字,随后又勇敢地向县里举报了这一情况。
然而,他的正义之举却为自己招来了杀身之祸。杜少平得知邓世平的行为后,心中对他充满了怨恨。在杜少平看来,邓世平的举动阻碍了他获取更多的利益,破坏了他的 “赚钱计划”。于是,一个罪恶的念头在杜少平心中逐渐滋生。
2003 年 1 月 22 日,这是一个让人心痛的日子。当天,杜少平伙同罗光忠,在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将邓世平残忍杀害。他们的手段极其恶劣,先是下迷药,然后用塑料袋套住邓世平的头部,再用胶带进行捆绑,最后还用锤子击打邓世平的头部。
结束邓世平的生命后,当晚二人就将尸体掩埋于操场的一个土坑内。为了彻底掩盖罪行,次日罗光忠还指挥铲车将土坑填平。就这样,一条鲜活的生命消逝在了黑暗之中,邓世平因为坚守正义,成为了杜少平罪恶行径的牺牲品。
而他的家人,从此陷入了无尽的痛苦和迷茫之中,四处寻找他的下落,却始终没有答案。
黑暗笼罩:“关系网” 与 “保护伞” 让案件尘封
案发后,本应迅速展开调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但现实却并非如此。杜少平的舅舅,时任新晃一中校长黄炳松,为了掩盖杜少平的杀人犯罪事实,开始多方请托、拉拢腐蚀相关公职人员。
而杜少平的同学,时任新晃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政委杨军等人,在接受请托后,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选择干扰、误导、阻挠案件调查。
这些公职人员的行为,使得这起案件长期未能侦破,真相被深深掩埋。在这长达 16 年的时间里,邓世平的家人始终在苦苦追寻真相,他们不相信邓世平会无缘无故失踪。
邓世平的弟弟四处奔走,向各方反映情况,但都因为这张错综复杂的 “关系网” 和背后的 “保护伞” 而没有结果。与此同时,杜少平却逍遥法外,甚至还变本加厉地组建起了恶势力犯罪集团。
从 2005 年开始,杜少平的犯罪行为愈发猖獗。2005 年 4 月,他伙同他人故意伤害致一人轻伤;2008 年,他纠集多人组成恶势力犯罪集团,在当地实施了寻衅滋事、非法拘禁、聚众斗殴、强迫交易等多起犯罪活动。
他们在怀化当地为非作歹,百姓们敢怒不敢言。无论是在商业活动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杜少平的恶势力集团都如同毒瘤一般,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使得怀化的部分地区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
正义之光:真相大白,罪恶终得审判
时间来到 2019 年,随着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深入开展,新晃 “操场埋尸案” 迎来了转机。
2019 年 6 月 19 日,邓世平的遗骸终于在新晃一中操场处被挖出,这一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怀化市委书记彭国甫在 6 月 21 日晚回应称,要新官理旧事,深挖彻查历史遗留大案要案,务必采取有力有效手段深挖彻查,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和上级部门的重视下,案件的调查工作迅速展开。警方通过艰苦细致的侦查,搜集了大量的证据,逐渐揭开了这起尘封 16 年案件的真相。
2019 年 12 月 17 日至 18 日,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对被告人杜少平等人故意杀人案及其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进行公开审理并当庭宣判。
法庭上,杜少平的罪行被一一揭露。他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寻衅滋事罪、非法拘禁罪、聚众斗殴罪、强迫交易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被告人罗光忠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他 12 名被告人分别判处一年至八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一审宣判后,杜少平心存侥幸,提出上诉。但他的上诉被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 2020 年 1 月 10 日二审依法裁定驳回,维持原判,并对杜少平的死刑裁定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最高人民法院经依法复核于同年 1 月 16 日裁定核准了对杜少平的死刑判决。2020 年 1 月 20 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下达的执行死刑命令,湖南省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对 “操场埋尸案” 故意杀人罪犯杜少平依法执行死刑。
至此,杜少平长达 16 余年的罪恶行径终于画上了句号,正义得到了伸张。
在整个审判过程中,还有一些细节值得关注。一审开庭前,杜少平企图通过向司法机关提供所谓希望可以立功的检举材料,来换取留下一命的机会。
在一审庭审中,他的态度发生了极大的转变,表现得特别谦恭。向他提问时,他总是低着头,侧着耳朵倾听,生怕漏了每一个字。面对提问,常常双手合十,作揖求饶状。
每次发言前或发言完毕都对公诉人、律师、法官态度非常谦卑,在最后陈述中也乞求政府 “放他一马”“留他一命”。但他所犯下的罪行不可饶恕,他的这些举动无法改变法律对他的公正审判。
另外,关于被告人罗光忠是否参与锤杀邓世平老师的事实认定上,被告人杜少平、罗光忠的供述存在分歧。
在庭审中,杜少平辩称罗光忠也持锤子击打了被害人邓世平的头部,当年他提议,“罗光忠,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我们一人打邓世平一锤子,这样两个人都搞了这个事情 (锤杀邓世平),你也不会担心我举报你,我也不担心你举报我”。
但是,罗光忠辩解没有击打,在庭审中罗光忠说:在用胶布封脸、打击邓世平的过程中,只是配合杜少平,头都扭开,不敢看邓老师的脸。为了查明真相,湖南省公安厅物证鉴定中心还对杜少平、罗光忠进行测谎试验 (心理测试检验)。
根据测谎结果表明杜少平 “在击打被害人相关目标问题上有相关特异心理生理反应”,“倾向认定杜少平击打被害人嫌疑”;未发现罗光忠在击打被害人相关目标问题上有相关特异心理生理反应,可以排除罗光忠击打被害人的嫌疑。
这一系列的调查和鉴定,都体现了司法机关在审判过程中的严谨态度,确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让审判结果经得起法律和时间的考验。
深远影响:敲响警钟,推动法治进程
杜少平案的侦破和审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0 年 5 月 25 日,杜少平操场埋尸案,分别写入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人民最高检察院的工作报告,这足以说明这起案件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它不仅仅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更是反映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这起案件,我们看到了黑恶势力对社会的严重危害,以及 “关系网”“保护伞” 对法治建设的破坏。
在湖南怀化当地,这起案件也成为了人们热议的焦点。它让当地百姓看到了政府打击黑恶势力的决心和力度,重新树立了对法治的信心。同时,也对其他潜在的违法犯罪分子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让他们不敢再轻易以身试法。
此外,杜少平案还推动了当地司法系统的反思和改革。相关部门以此为契机,加强了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完善了案件侦查、审判等各个环节的制度,防止类似的 “关系网”“保护伞” 事件再次发生。
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杜少平案为全国的法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它提醒我们,在法治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破除各种 “关系网”“保护伞”,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才能让法治的阳光普照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