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防研究网在2025年1月24日报道,印陆军100辆K-9自行火炮采购计划获批。据悉,印陆军将在第二批100辆全部交付后下单第三批K-9自行火炮订单。

即将交付的第二批K-9自行火炮为适应印北部边境高海拔作战而加装防寒装备,包括为发动机和设备装备加热器等,拟主要部署在拉达克地区。



印媒报道称,第三批K-9自行火炮拟部署至印巴边境地区,以填补印巴边境自行火炮的空缺。巴基斯坦于2019年签署首批SH-15采购协议,数量为236门,合同金额约5.12亿美元,目前正在分批交付;



巴基斯坦SH-15为155毫米/52倍口径自行榴弹炮,采用6×6轮式卡车底盘,兼具高机动性和快速部署能力。其公路时速可达60-70公里,战略转移效率远高于履带式火炮。



它使用普通高爆弹时射程约30-40公里;配备火箭增程弹(ERFB-BB)时可达50公里以上;若使用制导弹药(如GP155系列激光/卫星制导炮弹),射程可延伸至70公里,并具备高精度打击能力;



兼容北约标准155毫米弹药,包括高爆弹(HE)、烟雾弹、照明弹、末敏弹(反装甲)及精确制导炮弹(如GP155);配备数字化火控系统、自动装填装置和北斗卫星导航,支持快速定位和“打了就跑”战术,适合高威胁环境;



克什米尔多为山地和高原,道路条件复杂。SH-15的轮式底盘在公路机动性和快速部署上优势明显,可快速进出战场,避免敌方反炮兵火力;SH-15发动机和冷却系统针对高海拔优化,适应克什米尔的高原低温环境,可靠性较高;

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需要应对印度K-9等火炮的威胁,SH-15的模块配套完备,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可压制敌方炮兵阵地,快速反应特性符合巴军“机动防御”战略;



SH-15为轮式卡车炮,战略机动性(公路/长途部署)远优于履带式K-9,后者依赖重型运输车辆,部署速度较慢。此外,SH-15采购和维护成本更低,适合巴基斯坦有限的国防预算;K-9作为履带式火炮,维护复杂且油耗高;作战灵活性方面,SH-15可快速展开/撤收(3分钟内完成射击准备),更适合克什米尔的游击式炮战;K-9更依赖预设阵地和后勤支援;SH-15火控系统和信息化水平(如北斗导航)与K-9相当,但中国提供定制化升级选项(如高原专用套件),适配性更强;



巴军方对SH-15的测试反馈积极,尤其是高原表现和成本效益。鉴于印度持续扩编K-9部队(已订购200+门),巴方很可能追加订单以保持火力平衡;

针对印度陆军即将订购第三批次K-9,估计巴军SH-15配备更先进的火箭增程弹(ERFB-BB/RA)或冲压增程弹(如中国WS-35),将射程从现有的40-50公里提升至70-100公里以上,以压制印度K-9的40-50公里射程(使用普通弹药);炮弹采用模块化装药系统,优化装药控制,提高射击精度和射速,缩短从展开到开火的时间(目前SH-15的射速为4-6发/分钟,与K-9相当);引入激光制导或卫星制导炮弹(如GP-1/GP-6),增强对高价值目标的精确打击能力;

面对印度绝对军事优势,巴军的SH-15卡车炮需要改进底盘悬挂系统(如采用全轮驱动和中央充放气轮胎),提升越野机动性,缩短“打了就跑”的战术反应时间(目前SH-15展开/撤收时间约3分钟);必须加装轻型复合装甲或主动防护系统(APS),抵御印度反炮兵雷达定位后的反击火力或无人机威胁;降低红外/雷达信号特征,例如采用迷彩涂装或热遮蔽网;

巴军可以集成更先进的战场管理系统(BMS),与无人机(如中国CH-4/土耳其Bayraktar TB2)实时数据链联动,实现“侦察-打击-评估”闭环;提升SH-15的快速机动能力,缩短暴露时间,并配备电子干扰设备干扰印度AN/TPQ-37/“施瓦提”反炮兵雷达;采用高精度定位/定向系统,提升首发命中率和多炮协同射击效率;

后勤保障体系方面,巴陆军迫切需求简化维护流程,降低对高技术保障的依赖,适应巴基斯坦复杂地形和后勤条件;然后,根据巴军需求定制功能(如沙漠环境散热系统、高原动力优化),或与中国合作开发低成本版本;

对于巴军而言,可以将SH-15纳入巴军“雷霆”弹道导弹、远程火箭炮(如A-100/A-200)的联合火力体系,形成对印军纵深目标的梯次打击;利用SH-15的高机动性,在印军K-9部署区域(如沙漠/平原)实施伏击战术,依托无人机侦察快速定位并摧毁K-9阵地;

SH-15的改进方向将聚焦于“”射程压制、快速机动、信息化生存”,通过与中国技术合作或本土化升级,使其在克什米尔边境的复杂地形中形成对印度K-9的非对称优势。同时,需结合无人机侦察和电子战手段,抵消印军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部分优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