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的底层,读书这件事被深深误解,存在着两条顽固的错误认知。一方面,不少人觉得读书本身就等同于成就;另一方面,更是笃定读书必然能带来财富,压根没考虑过可能遭遇的亏损风险。追根溯源,对于出身传统家庭的底层民众而言,观念的禁锢才是横亘在他们面前的最大阻碍。

自孩提时代起,长辈们就如同进行一场激烈的竞赛,向晚辈们灌输各种各样的规矩与观念,数量之多,远远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畴。例如,他们只坚信唯有亲手劳作才能赚到钱,认为只有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领着固定的工资,这辈子才能安稳无忧,而出去做生意则意味着动荡不安。即便涉足商业,大多也是局限于夫妻店或家族店的模式,凡事都习惯亲力亲为…… 正是这样的观念,使得职业经理人制度很晚才在中国落地生根。直至今日,雇佣保姆、佣人的现象仅在大城市的少数家庭中可见,大多数时候,父母更倾向于亲自承担家务、照顾小孩。要是自家拥有物业,许多人更愿意亲自经营一家店铺,至于能否盈利,反倒成了次要考虑的事。明明将店铺出租每月能有 2 万的收入,可亲自经营后,一个月的毛利润也不过 2 万,还得家里再出一人帮忙,看似省去 5 千的人工成本,实则投入两人的精力,每个月不仅没有额外收益,甚至还可能倒贴。然而,如此简单的账目,大部分人却始终算不明白,总是幻想着自己能够将生意做大做强,最终却只能无奈面对不赚钱的现实,最后自我安慰说反正自己也无事可做。

我们必须认识到,95% 的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基本都是农民,农耕家庭的习惯早已深深烙印在骨子里。有几亩地就自己耕种,若请人帮忙,便会被视作败家之举。农民们经历过饥饿的岁月,深知粮食和钱财的来之不易,故而习惯将它们储存起来。但富人的观念却大相径庭,他们把钱视为一种生产资料,用于创造更多的价值。

除此之外,贫穷还会致使精神层面的匮乏。当一个人处于贫穷状态时,其精神世界很难富足起来。由于贫穷,他们接触世界的机会极为有限,只能触及到最底层的事物。而积累财富的过程,以及在更高阶层生活中所获得的观察、感受与认知,能让人对世界有更全面的理解。唯有全面了解,才能更好地分辨对错,才有资格谈及精神富足。令人痛心的是,许多贫穷之人眼中所谓的精神富足,更像是在绝境中的自我安慰。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底层人群的辨识力往往有所欠缺。一个人所能获得的东西,实际上时刻都与自身德行相匹配。有时,凭借一时的运气,或许能遇到远超自身阶层的高人,接触到非凡的见识。但大多数人,最终会亲手将这些难得的机缘赶走。他们因自身认知有限,看不懂其中的门道,又带着自负的弱者心态,便会出言不逊,辱骂高人是在割韭菜。同时,由于见识有限,反常识思维严重,所以总是反问质问。弱者常常放弃自己的思考能力,沦为只知争强斗狠之人。因为跟他们讲道理根本无法理解,最后只剩下最原始的手段:暴力和威慑。然而,高人自然不会与弱者针锋相对,他们有自己的行事规则,只会通过讲道理来沟通。高人不断地讲道理,而下人却不停地怼人,最终高人只能无奈叹气,转身离开。下人看到高人走了,还以为自己的行为奏效,心中暗自得意。可过了几天,下人发现自己再也无法获取新的知识,却反过来指责高人没修养,说两句就不理人了。正所谓 “近则不逊,远则怨”,在现实生活中,与底层人群相处时,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

近年来出现的 “小镇做题家” 这一梗,也从侧面反映了底层所面临的困境。“小镇做题家” 通常指那些出身小镇或农村,凭借刷题、死记硬背等方式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从而进入大学的寒门学子。他们承载着家庭甚至整个家族的期望,试图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然而进入社会后,却发现仅靠做题获得的知识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世界。他们缺乏资源、人脉以及对多元文化和社会规则的深入理解,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这一群体其实也是底层困境的缩影,虽然通过努力学习突破了部分阶层限制,但观念的局限、见识的不足依然束缚着他们进一步发展。就像前文提到的底层人群,“小镇做题家” 们同样面临着对世界认知不够全面的问题,在面对超出认知范围的机会或挑战时,容易因自身局限而错失或应对不当。

长达 2000 多年的科举制度,对中国人的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家养成了读书与荣华富贵之间错误的因果关系认知。在科举时代,读书几乎是普通人进入仕途、改变命运、获取荣华富贵的唯一途径。“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无数寒门子弟十年寒窗苦读,只为科举中第,从而实现阶层跃升,过上富贵生活。这种历史背景下形成的观念,历经千年传承,深深植入了中国人的思想深处。即便到了现代社会,教育制度和社会环境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这种潜意识里将读书与荣华富贵简单划等号的观念依旧存在。这使得很多底层民众对读书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只要读好书,就必然能获得物质上的成功,却忽略了现代社会成功所需的多元因素,如社会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人脉资源等。这种片面的观念不仅影响了底层人群对教育的正确投入和规划,也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他们对人生发展路径的选择,进一步加剧了他们在面对现实生活时的困境与迷茫。

困住底层人群的最大枷锁,就在于绝大多数的底层人士看不清自身所处的困局,始终固执己见,一辈子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一事无成却还浑然不觉。这不得不让人深思,究竟该如何打破这些观念的枷锁,帮助底层人群走出困境,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与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