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诗词世界,共享诗意人生

作者 :芦苇

来源:国学文化(gxwh001)

心劳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

协和医科大学,曾邀请了作家冯唐做演讲。

冯唐回忆了前半生的经历,说道:

“在我短暂的从医生涯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为压力过大,难以消化,而患上癌症。人就这一辈子,不妨活得慢一点,活得轻松点。”

在演讲最后,他给出了远离疾病的“九字箴言”:不要脸,不着急,不害怕。

细细琢磨,简短的九个字,不仅是养生秘诀,也是成年人最清醒的活法。

人到了一定年龄,只有放下所谓的脸面,放下外界的枷锁,不装、不怨、不虑,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01

不装

郭冬临曾经演过一个小品《有事您说话》。

他本是单位的一位普通职员,为了充面子,他经常吹牛,说自己在铁路部门认识人,能买到别人买不到的票。

一天,同事老牛正好需要两张票,找他帮忙。

其实,他根本不认识铁路部门的人,但牛皮吹出去了,不得已,只能大冬天穿着军大衣抱着棉被去火车站连夜排队买票。

结果刚排到他这,票没了。

担心被同事嘲笑,他只能打肿脸充胖子,自掏腰包从“黄牛”那里买了两张高价票。

老牛上门来取票时,他怕媳妇说漏嘴,偷偷央求道:“同事面前,给我留点面子。”

老牛拿到票刚要走,他又开始管不住嘴,吹嘘自己打个电话就能搞到五张票。

没想到老牛一听,立刻表示还需要三张票。

他顿时后悔,但话已出口,只好硬着头皮又答应下来。

后来单位科长听说他跟铁路部门有关系,也找上门来,让他给单位办点事。

眼看瞒不住了,媳妇只能说出实情,但科长不但不信,还夸他有本事。

最后,不但惹来了一堆又一堆麻烦,气坏了媳妇,也为难坏了自己。


中国有句老话——“死要面子活受罪”,天大地大,面子最大,丢了什么都可以,唯独不能丢了面子。

自古以来,要面子,是很多人的通病。

古有“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今有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今天帮这个,明天帮那个,结果自己生活过得一团糟。

还有一些人为了表面的光鲜亮丽,不惜超前消费,承担高额负债,可戳破虚假之后,只有自己知道,真实的生活有多糟糕。

作家亦舒说:

“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用的东西。当你越是在意它,它就会越发沉重,越发让你寸步难行。”

“面子是一个人最难放下的,又是最没用的东西。当你越是在意它,它就会越发沉重,越发让你寸步难行。”

所以,千万不要让面子成为你的负累。

广厦千间,夜眠只需三尺;家财万贯,一日不过三餐。

生命中最终留下的,不是华丽的房子车子,好看的脸面,而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日子。

随着年龄增长,责任变重,我们终会慢慢领悟:面子再重要,也抵不过眼前的日子重要。


02

不怨

你有没有类似经历:

身边总有一些人特别爱抱怨。

上班时,不是吐槽工作任务多,薪酬少,就是抱怨公司领导这不好、那不好。

回到家,要么抱怨丈夫没本事,要么数落孩子成绩差。

就连外出旅游时,嘴里也总是嘟囔个不停。一会嫌弃景点人太多,一会挑剔景区的饭菜不好吃。

仿佛,周遭事物对她来说,就没有满意的时候。

遇到一点点不顺心,就抱怨一整天;遇到一丝丝挫折,就变得萎靡不振。

到头来,同事疏远,家人不待见,工作和生活陷入一团糟。

《曾国藩家书》中说:“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

越爱抱怨,生活就越糟糕。

抱怨看似是简单的发牢骚,实则却是一种毒药。无形中伤人伤己。

抱怨越多,痛苦就越多,人生道路的阻碍也就越多,最终只会毁掉自己的一生。

只有停止抱怨,放下牢骚,日子才能越过越好。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读中文时,读到一半因外语不好,被迫肄业,到昆明乡下去当老师。

当时的昆明经常遭到日军轰炸,动不动跑警报,动不动死人,有时还吃了上顿没下顿。

但在汪曾祺眼里,这样暗无天日的场景,成了另一番有趣的生活景象。

每次警报响起时,很多人被吵得直跺脚。而汪曾祺却觉得这恰恰是谈恋爱的好时机,因为这个时候女同学乐于被人照顾,男同学正好可以献殷勤。

昆明多雨,许多同事一到雨天就抱怨天气不好,他心里却爱极了这雨,形容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后来,他被下放到农村,日子过得更苦了。别人嫌弃的脏活累活,他却任劳任怨。每天起猪圈、刨冻粪,背粮食……

虽然经常累到一句话说不出来,但他绝不允许自己意志消沉、愁眉苦脸,总能想办法找到点乐子。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

“一个人在困境中仍然能认真地对待生活,抵御生命中的黑暗,不悲不喜,不怨不怒,才是真性情、真人格。”

百味人生,苦甜参半,没有谁的生活一直晴空万里。

面对生活,有人哀声载道,怨气连连;也有人坦然笑之,积极应对。

所谓心由境转,境由心生。

不同的生活态度,往往也决定了不一样的人生结果。

逢事爱抱怨的人,负能量越来越多,日积月累,整个人的运势都会日暮途穷,生活当然也会受到影响。

而乐观的人,积极地对待一切事物,就算生在泥泞之中,也总能开出芬芳的花。

人生在世,最终靠的是心境。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改变,身边的一切总会慢慢好起来。


03

不虑

《庄子·渔文》中记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整天疑神疑鬼,害怕自己的影子,

一次走在路上,无意间回头看到自己的影子,以为遇到了鬼怪。

他想要摆脱它们,便快步跑起来。

不料,他跑得越快,身后的影子追得越紧。

他自认为是跑得太慢,更加拼命地跑下去,最后精疲力竭活活累死了。

生活中,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对外界过于敏感,明明什么都没有发生,却因为过度的焦虑紧张,最终拖垮了自己。

豆瓣上有个网友曾讲过自己的故事。

公司有个晋升的机会,他很想申请,于是去问朋友怎么做比较好。

朋友结合自己的经验,为他出谋划策,还帮他找了很多参考资料。

一个月后,朋友却见他面色蜡黄,整个人憔悴不堪。

一问才知道,他最近一直为晋升的事发愁,不敢提申请。


晚上一闭眼,他的脑子里就会预演各种情况:

“如果申请不过怎么办,领导会不会觉得我急功近利”;

“如果最后没申请成功,同事们会不会笑话我……”

明明什么都还没开始,他就消耗了大半的精力,整个人被弄得疲惫不堪。

最后当上司询问他为什么没有申请晋升时,他才反应过来:

原来上司一直很欣赏他,自己不过是杞人忧天。

这个网友就是典型的多虑型人格,还没开始晋升之前,就被自己内心的纠结活生生困住了。

其实,一个人越是犹豫不决、思前想后,就越容易患得患失,停滞不前。

作家松浦弥太郎说:“那些经常困于不安和焦虑的人,对未来往往都有想太多的毛病。”

一遇事情,就习惯胡思乱想,提前焦虑。长此以往,陷入焦虑和内耗的怪圈。

俗话说:“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真正聪明的人,永远不会把时间留给焦虑,而是凡事先干起来再说。

学会放下无谓的纠结,放下心中的焦虑困惑。

当你用简单的心态,投入到眼前的事情上,一切也就变得豁然开朗了。

《古今医鉴》中有言:“心劳百病生,心静则万邪息。”

胡思乱想多了,身体就垮了,唯有心思宁静,心态稳定,才能身康体健。

人活一世,草木一秋。

到了一定年龄,你会发现生活所有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心若通达,就没有过不去的事。

点个【在看】,戒掉面子,放宽心态,愿我们在繁杂的世界中,都能活出滋味,活得潇洒。

常在后台收到粉丝留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作者:芦苇,国学文化特约作者。本文系国学文化(gxwh001)原创,读国学文化,品人生百态。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诗意文化出品图书《哈哈哈!如果大宋词人也有朋友圈》《特级教师的爆笑诗词课》全网热销中,欢迎购买。加入诗词世界粉丝群,可以添加诗意君微信shicishijie01。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