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写了质疑冯唐可能是骗子专骗中年妇女的文,一个女学员就在群内和我进行了讨论。她喜欢冯唐 嘿嘿
女学员表达了她的想法:
“一切为我所用,遇见啥都别浪费了[捂脸]” 意思是:苏老师,你太敏感了,你狭隘,忒小人之心。
她的想法,就让我想起,昨天那位读李一诺《力量从何处来》的前同事学员,也说了一句,意思是:读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用想太复杂。
我不知道她们是不是对的,或者还是我太敏感。作为干培训师这行的,由于培训距离洗脑太近,我产生很多职业敏感性。我想说的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绝不是人人都拥有的能力。而他们的危险恰在此处!因为把这个想得太简单了,事实上,很多很多人也正是由于这么想,所以最终.....倒了霉。
譬如一些理财被骗的老头老太太。他们最开始不过就是想帮帮别人,听个讲座,领点小礼品,心里想:我能守好我的钱。
为啥我说他们想的简单了?
因为骗子是专业的,尤其专业在对人人性和心理的把控方面,极为具备天分。
当代的心理骗局有两种:
第1种是明显的骗局或犯罪。比如说理财的诈骗,从一盒鸡蛋一场沙龙,最后到一张小单,最后再到一张大单,直至被骗走,这是的确的犯罪。
第2种则不是犯罪,而是一种商业吸血手段。你比如说心灵成长的课程啊,你说他是犯罪吗?它不是!但是它虽然没有骗,但它源源不断的要拿走你的钱,因为控制了你的力量来源,让你上瘾并因此持续付费。最本质,它只提供一点情绪价值,属于财商里的负债项,而非资产项。
冯唐、李一诺这些励志型,他们实质就是第2种,还有很多教练,心理课程等等。花点钱,也不至于死人,仔细想也没有什么真正的价值。他们非常敏锐的把握住这个空间。
如果你把这个也真的视作一个问题,并想解决。怎么办?,首先就要在个体心里面建立一种免疫机制。由于绝大多数人被环境折磨,使得心态变化起伏特别大,产生心理恐慌,导致缺少力量,骗子们因此乘虚而入以导师的形象出现,一切光明正大。所以我们可以治标的就是避免被骗子们趁虚而入。看下面这首歌。
张楚的这首歌《赵小姐》里面有段歌词特别好。
在懂手段的男人面前她会沉不住气
她知道这太危险她会吃亏的
最后她的纯洁战胜了好奇
她决定只上街买点儿便宜的东西
所以我提醒大家去保留这种直觉,而不是精神上那么不设防,保留一种kyc的精神,是特别特别重要的。
群内讨论中,由于我的观点可能比较尖锐,另外一位女学员挺身而出。她说:
看上图,我们又延续了令人兴奋的讨论。
她说:“苏老师你才习惯于自以为是”。“经常觉得能看穿一切,别人都停留在肤浅的表面”
我很高兴,因为我的确就是这么认为的,如她描述。当然另外一个角度,我也觉得如果我“身价过亿”,她们多半就不会这么认为了,可能觉得唉苏老师真TM智慧,和冯唐一样。 (成人沟通,实质永远都会是以力量为准则的,当然这恰是我认为低级,想打破的)
然后我回复了
其实,我就是个普通培训师,而把她们“惹恼”,开口说话,不再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这就是我一直鼓吹的“开智”,达成的过程。
不过,我说完了之后,他们就又都沉默了,群再次回复静默。
这则是传统文化、模式和惯性的力量。
最后联系标题总结一下:如果要想治疗心灵恐慌症。治标,就是要意识并保持赵小姐的直觉;治本,则是自我管理,那是另外一个系统的事儿,可以参考我的书第五章《客户经理的自我管理》。
这个视频号里,可以搜《赵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