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邹玉杰律师;
做一辈子刑辩,防一万人失足……
作为一名刑辩律师,必须具备一项关键能力——会讲故事。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人人都爱听故事。
我们日常接触的大多数人,往往不愿意听大道理,却对小故事情有独钟。
无论是委托人、犯罪嫌疑人,还是办案人员,他们都更愿意听故事,而不是枯燥的理论或道理。
因为故事生动形象,能让人耐心听下去,甚至忘记时间。
其次,故事更容易让人理解。
如果我们经常讲大道理,很多人可能因为文化程度或心情原因,难以听进去。
讲道理容易给人说教的感觉,引发逆反心理,让人不愿继续听。
但将道理融入故事中,就像两个人在平等交流,没有高低之分,也没有说教的成分,更容易让人接受和理解,表达效率也会更高。
最后,故事更容易被记住。
这里不仅指听众能记住,更重要的是讲话者自己更容易记住。因为只有记住故事,才能讲得清楚明白,让别人听懂。如果自己都记不住,讲起来逻辑混乱,甚至遗漏重要片段,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即便别人有耐心听,也不一定能完全理解,而且给人的感觉也不会太好。
但故事则不同,它更容易被记住。当你讲述一个亲身经历或特别有趣的故事时,这些内容更容易被大脑吸收,记忆也更深刻,讲述时也会更加自然,效果自然更好。
如何才能讲好故事?
既然故事有这么多好处,那么作为刑辩律师,应该讲什么样的故事,或者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才能让别人听得清楚、记得住、有启发呢?
其实有一个套路,大多数人都能运用得很好。比如许荣哲在《故事课》中提到的故事公式:目标、阻碍、努力、结果、意外、转折、结局。
这就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要素或模型。只要按照这个模型去组织和讲述故事,都能引人入胜,让人听了还想再听。
如果我们分析大多数电影的讲故事方式,就会发现它们也是这样的:
1.故事的主人公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2.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
3.但遇到阻碍后,主人公并没有直接放弃,而是坚持努力;
4.努力过后,取得了一个结果,但这个结果可能只是阶段性的胜利;
5.之后,又遇到了其他不可控的意外,再次陷入低谷;
6.但在低谷中,主人公仍然没有放弃,继续坚持,突然间遇到了一个重大转折;
7.最终迎来了一个圆满的结局,正义战胜了邪恶。
我们可以发现,所有有影响力的好故事,基本上都遵循着这样的模型。虽然有时可能会缺少一两个要素,但整体上大致都是这个模式。因此,我们在日常讲故事或与他人聊天时,也可以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模型。
比如,当我们讲述自己办理案件的过程时,可以这样描述:我们遇到了一个疑难复杂的刑事案件,但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将这个案件打成无罪。
然而,现实却是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毕竟,这是一个疑难复杂案件,实现目标并不容易。这时,作为律师,我们不可能直接放弃,因为放弃就意味着没有后续的故事了。我们坚持努力,即使遇到阻碍也不放弃。或许中间会有阶段性的胜利,但仍然没有达到最好的结果。
经过反复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解决了所有问题,找到了最关键的突破点,为客户争取到了无罪的结果。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通过讲述这类故事,我们不仅可以塑造律师办案能力强、有担当、有正能量的形象,同时也能顺带安抚那些遭遇冤假错案的当事人,让他们从中看到希望,觉得自己的未来并非仅仅是梦想,而是有实现的可能。
所以,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一定要学会讲故事,因为故事里面充满着能量。
作者:邹玉杰律师
九章刑辩创始人,安徽律师门户网创始人;
亳州律协刑委会主任,金亚太(亳州)律师事务所主任,谯城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
目标:穷二十年蛮力,救一百条人命!
#亳州刑辩
#亳州市最厉害的刑事律师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