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学过很多的反义词。

比方说,屡败屡战和屡战屡败;早晨和黄昏;月升和月落。

同样一件事,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截然相反了。

若一个人不懂得正反面看,那就很容易陷入痛苦的死胡同。

同理,好日子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把逆风当考验,把顺风当惊喜。



01

多数的痛苦,都是自找的。

上世纪初,作家毛姆来中国旅行。当年,时局动荡,毛姆想旅游顺畅一些,就做了大量的准备。

他到中国的时候,行李箱就带了十几个。

他从长江口开始,抵达重庆、成都,又去了四川腹地。后来辗转到北京、沈阳。最后回到上海,坐船去了香港。

四个多月的旅行时光,给毛姆带来的,有惬意的风景,也有说不出的痛苦。

为了搬动行李,就不得不麻烦别人,走到哪里,都不能轻装上阵。

比搬运更难过的,是他需要的东西,行李箱中都有,因此错失了和当地的亲密体验。

他在文章中写道:“这些当地人对你而言毕竟是陌生的,你找不到破解他们神秘之处的线索,即使他们在许多地方与你有相通之处,也无济于事......”

虽然毛姆也观察了很多本地人,还和本地人交流。但是毛姆对生活的体验是不够的。

比方说,他带伞出行,就没有体验一场雨的快乐,也没有感受到戴斗笠是什么滋味。他穿戴整齐了,就不会去穿上本地人的长袍,感受逛街的滋味。

走了很远的路,看到了很多人和景色,其实都是一种“屏风体验”——也就是说,你和本地的风土人情,到底是隔着一道若隐若现的屏风的。

你拥有很多的东西,这会让你有幸福感,也会让你有负重前行的痛苦感。

也许你会说:“既然东西多了,是累赘,那就丢了好了,轻装上阵。”

但是你真的什么都丢了,又会进入到另一种痛苦。

记得有一年,我在冬日里,去湘西旅游。

一位老太太,吹了吹寒冷的风,脸就干燥难受。而此刻,她也没有带雪花膏之类的东西。

老太太先是责怪自己,为什么不多带一点东西,接着责怪老伴,为什么不提醒自己。不得已,老太太去小卖部购买,又骂骂咧咧,嫌弃价格太贵,比老家的贵多了。

看吧,这拥有是痛苦,这失去也是痛苦,没有还是痛苦。

日本临终关怀护士大津秀一,经过多年的调查,写了《临终前会后悔的25件事》。

她发现,很多人在老去的时候,还是很痛苦的。他们总是在悔不当初。

“没有做自己想做的事、没有实现梦想、做过对不起良心的事、被感情左右度过一生、没有尽力帮助过别人......”痛苦就像影子一样,跟随人的一生。

但凡你做的,都不会百分百满意,痛苦也就无端地冒出来。



02

学会反着来,生活就会好起来。

哲学家庄子说:“鉴明则尘垢不止,止则不明也。”

意思是,明亮的镜子,是不会落灰尘的;有灰尘的镜子,就不明亮了。这一反一正,还真的不知道如何处理。

唐朝神秀禅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要让镜子长期明亮,那就要常常清扫。

诚然,想要人生长期幸福,那就要常常清理心情,随时知道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在一个方向,死磕。

痛苦的时候,是心态不对,反着来,心态好了,生活就好了。

生活物质有限,你反着攀比,以节俭为骄傲。

很多东西,就是人有我无,我有人无,是没有可比性的。但是人就喜欢攀比,希望什么都有。

若你发现自己东西少,那就调整反向,比一比谁的节省方法多,找到了廉价的超市,去了不要钱的景点等。

你因为用更少的钱,买到了喜欢的衣服,高兴一整天,而不是因为衣服廉价而懊恼。

赚钱很是内卷,你反着行动,学会外卷。

人人都去的地方,赚钱很难。你就去人少的地方,或者从人多的地方,往外走。

比方说,是烧烤一条街,你去卖烧烤,难啊。但是你去唱歌,就别出心裁了,甚至你是独门生意。

如果你有了门路,别人也了争夺。也不要懊恼,这说明你要变成领头人了。

感情变得糟糕,你反着待人,距离产生美。

一个人不爱你了,会让你痛苦。你走开就好了,有了距离,反而有了一种回忆的美。

你和兄弟姐妹闹翻了,血脉都丢了。你保持冷静,而不是对骂。过了几年,大家都放下了。

父母和孩子吵吵闹闹,不愉快。但是分家之后,就好多了。

弄丢发展机遇,你反着对待,那原本不属于你。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伤心,大可不必,你只要整理心情,去迎接月亮就好了。

弄丢的,都本来不属于你,是从你身边经过了而已。

人这一生,带来痛苦的,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生活的感悟。

我们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其实不是,“没有”比“有”更加幸福。

有再多的钱,不如没有病痛;有再好的位置,不如没有工作,退休回家。

事实上,我们为了“拥有”,付出大量的努力,其最终结果,就是为了“没有烦恼”。反着来,什么都通透了。



03

世界上的东西太多了,但都存在相生相克,也存在互相转换。

冬去春来,秋来夏走......你感悟天凉好个秋的时候,冬天的脚步近了。

因此,我们要远离痛苦,真的很简单,享受当下,调整心态,就够了。

既然此路不通,回头走,也是路。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