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 山 美
在山西省晋中市中部,太行山晋中段中部西麓,有一处风景幽美、人杰地灵的地方。这处地方,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阳邑县,随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阳邑县改名太谷县,县城由阳邑村迁至白塔村(现在县城的旧址)。2019年12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太谷县设晋中市太谷区。
凤 山
出太谷城南行六公里处,有一座挺拔的山峰。山体偏东北西南走向,两翼展开,中间收拢,顶部前伸,后部上翘,整个山岭体态犹如一只展翅飞翅的凤凰大鸟。同时,据传说,凤凰曾在此山上栖息过,现在山顶上还有个石头池,据说是凤凰的饮水池。因为这些,所以人们给这座山峰起名为凤凰山。起凤凰山这个名字,在当地还有个美丽的故事传说。
很早以前,在这座山下住着一户哥哥叫春生妹妹叫秋姑的人家。兄妹俩靠租着几亩薄田艰苦度日。一年大旱,收成大减,除交完地租就没有余粮了。年关除歹,秋姑煮了一点粥让哥哥吃,春生推让妹妹秋姑吃。正当兄妹俩互相推让的时候,忽然柴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拄着拐杖衣服褴褛要飯的老婆婆。兄妹俩看见老婆婆可怜,就把那点稀粥让老婆婆吃了。“孩子你们真好”,老婆婆吃完粥说着从怀中掏出一块洁白的白绫交给秋姑,并说:“凭你一双灵巧的手,在白绫上绣上一只凤凰吧,凤凰会帮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说完便拄着拐杖拉开门走了。
秋姑按照老婆婆的嘱咐,没明没夜地在白绫上绣起凤凰来。很快,一只活灵活现的彩色凤凰便在雪白的白绫上绣好了,秋姑就把绣有凤凰图案的白绫当作一张好看的彩色画挂在了屋子正面的墙上。一天夜里,哗啦一声大的响声把秋姑从睡梦中惊醒,她抬起头来就见一只彩色耀眼的大凤凰从挂在墙上的白绫中飞了出来,飞落在了屋子的地下一会儿,又飞回挂在墙上的白绫中去了,但看见地上凤凰落的地方有一个金光闪闪的东西。秋姑下坑走过去一看,是一颗凤凰下的金蛋。兄妹俩就把这颗金蛋卖了,买了地和耕牛,从此过上了好日子。
此事也不知怎样的就让县衙的县官知道了。县官是个贪婪金银财物的狗官,于是就派人到春生和秋姑家要白绫,兄妹俩不给,来的人就奉县狗官之命把春生抓走并投入大牢,并威胁秋姑说,三天之内不交出白绫就要把春生处死。
秋姑无奈,为了救哥哥的命,准备交出白绫。在交出白绫之前,秋姑多了个心眼,在白绫绣着的凤凰的图案上,又在凤凰的嘴和翅膀的周围加绣了一圈,意思是想让风凰惩罚狗官并帮助她和哥哥逃离虎口。秋姑绣好之后便带着白绫来到县衙,对狗官说,你先放出我哥哥我就交出白绫。狗县官命人把春生从大牢带到堂上,秋姑见到哥哥便掏出了白绫。当秋姑掏出白绫展开正准备交给狗官时,就听哗喇声,一只彩色大凤凰从白绫中突然飞出扑向狗官,在狗官身上狠狠地啄了起来,啄得狗官浑身是血,在地上翻滚,哭爹喊娘地嚎叫。凤凰快速飞到春生和秋姑跟前,让春生和秋姑坐在了自己的背上,展开翅膀飞上了春生和秋姑住的那座山上。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取名为凤凰山,为简便省略起见,把这座山俗名为“凤山”。
凤 山 春 色
要说凤山景色美,那首先要看的,就是凤山春色。
“春醒寒山睡,朝岚接远天。翠含初霁雨,青染未浮烟。花气风中落,钟声云外悬。携尊来一啸,人在图画边。”(注1)这是赞扬凤山春色的诗句。春天已经醒来,但寒山仍然睡着,早晨的雾气,漫延到很远很远的天边。春天山野的翠绿中含着天气转睛的雨霜,大地虽然被青色塗染但却没有升起浓浓的浮烟。有些禾苗开起了鲜艳的花朵,花朵散发的香气随着微风到处飘散,寺庙的钟声向很高的云外传去。看到此情此景,来游的尊客,激动的不由得大声喊出,说我站在了一张美丽的图画前。看,对凤山春天的景色描绘得是多么动人啊。
是的。当你春天特别是在春天有蒙蒙细雨或有雾气的时候来看凤山的时,看到的正是这些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是的,当你站在离山体不远之处,看到的是在云雾弥漫处,是绿荫覆盖、郁郁葱葱、各色花朵象星星一样散布其中的一张彩色画,你就象站在这张彩色画的前面。是的,你看到的还象是一只五颜六色的大凤凰,它正向你飞来,离你越来越近。
“绕渠寒流夜潺潺,说有蛟龙在石间。”(注2)凤山象一张大彩色画和一只大凤凰的景色使你迷恋,但凤山春色还有另外一个景色你也值得欣赏。看,在凤山的东西两侧分别有两股清澈的泉水潺潺流出,然后是顺着由高到底的山坡蜿蜒曲折的渠道滾滾而下,真就如两条蛟龙在舞动。彩色画,大凤凰,再配上两股如蛟龙的泉水的流动,那又是怎样的美景呢?
“牧竖未须重指手,狂人已在杏花庄。”(注3)这两股泉水,水质极隹,流径又形似龙舞,人们把其中东面的一股取名为酎泉,西面的一股取名为龙泉。据水务部门化验,水中富含铁、钙、镁等多种矿物质,放射性小,密度低,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长期以来,一直是当地一带村庄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一家地方酒厂、一家大型军工企业和一个国防科研单位曾使用过此处泉水,现在当地又建起多家水厂,用此水生产销售矿泉水。当你捧起一掌泉水喝到嘴里时,顿觉甘、洌、醇、甜,浑身爽快,犹如饮上杏花美酒,犹如自己已到了出产杏花美酒的杏花村庄。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两股泉水,均由凤山流出,凤山虽不是特别高,但凤山有名,所以凤山定会有仙;泉水不是很深,但它象蛟尤,所以凤山定有灵气。所以当地人们就把流出两股泉水的地方起了个既名付其实、又形象生动的俗名:一个叫“神头”,一个叫“泉儿头”。那就让我们再去看看神头的“仙”和泉儿头的“龙”吧。
酎 泉 寺
所谓“神头”的地方,就是酎泉发源的地方,而人们又在这酎泉发源的地方在唐代就建立了一座寺庙,后历代多次修建和改建,原来是叫“隆道宫”,为道教庙宇,后改建为酎泉寺,为佛教庙宇。
顺酎泉水溯源而上,走不多远,便能看到泉水出在山体的底部,有多个泉眼小孔。泉水从泉眼汩汩流出,然后汇成一股索绕山破的涓涓的小溪细流,流入一个名叫酎泉池的池潭,池谭内的泉水碧光闪闪,清澈见底,水中有鱼虾在游戏。酎泉池上盖有水阁凉亭,亭顶玲珑细巧。酎泉池中间建有通行的石桥通道。 酎泉池周围是树草相围,绿荫苍翠,鸟语花香,生态非常幽美,充滿无限生机。
穿过酎泉池中间的石桥通道,通过酎泉寺的大门便进入了寺庙的大院内。寺庙以山体的低部黄色砂岩的石礕为依托而建,既添补了石礕设有草木的裸露,又使寺庙能牢稳地建立而与山体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整体统一。
寺庙内的古建筑群有大雄宝殿,殿内塑有佛像,身高四丈,全体贴金,体态丰满,形象逼真。还有观音殿,、天王殿、罗汉殿、娘娘庙和大戏台等。还有许多亭台、谢阁、廊舍等三百余间,飞檐翘斗、雕梁画栋。再加上酎泉水的环绕和泉池花木的搭配,使寺庙建筑群显示出宏大华丽的气派,犹如太原市的晋祠,所以人们对此地又有“小晋祠”的美称。更值得一提的是山体的石礕上还存有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题“第一山”石刻真迹,更体现出此地有深厚的文化低蕴。
游完寺庙大院后,便可通过大雄宝殿后面的弯曲走廊登上半山腰的观景台观望下面风景,特别是逢每年的的农历三月十六赶庙会的时候,更可以看到一番热闹火红的景象:寺庙内外,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在寺庙院内的人们,有的在逐一观赏寺庙建筑,有的进殿敬香跪拜,有的在戏台前看大戏。在寺庙外,有的人在游看酎泉水池和周围风景,大道两旁商摊一个紧挨一个,商家叫卖,赶集的人们在选购商品和商家讨价还价,在通达寺庙的大路上,仍然是车辆和行人不断的前来赶集。真是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真就象是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游完东面“神头”的酎泉寺,再去游西面“泉儿头”的龙泉宫。
龙 泉 宫
始建于元代至正十五年的龙泉宫,原名为圣母祠,后改为龙泉宫,是一座道教寺庙。这座道教寺庙,不管是原名圣母祠,还是改名后的龙泉宫,这些名字都是和这里的这股泉水有关,为什么呢?因为这股泉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传说。
很早以前,当地的一户人家中掌管家权的婆婆行事阴恶,所以人们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恶婆婆。恶婆婆行事阴恶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虐待刚过门的小媳妇。
一天,恶婆婆对刚过门不几天的小媳妇说:你每天除打扫庭院、孝敬公婆和侍奉男人外,还必须供应全家人的用水。在当地山区来说,担一担水要上上下下往返好几里的山路,对于一个只有十六、七岁的女人来讲,确实是件很困难的事。但很要强的小媳妇不示弱,她当着婆婆的面说了句“担就担吧”后,每天天刚亮就早早起床担着两只齐身高的大桶上路了。一开始,肩压肿了,腰扭疼了,脚磨破了,但她咬着牙坚持着,熬过了一段时间,肩不肿了,腰也不疼身板儿也硬朗了,两只脚也磨练出来了,担的水足够全家人用水了。
恶婆婆見没有难住小媳妇,于是又想出另一个刁难小媳妇的办法。对小媳妇说:你担的水后一桶早被你放的屁崩臭了,老娘不能喝。这样后一桶水就只能白白倒掉了,小媳妇吃的苦可就更大了。一天天快要黑的时候,小媳妇吃力地担着水正往家赶,忽見前面有一位老者拉着一头毛驴挡住了路,老者提出要喝点她担的水,小媳妇见老者疲惫饥渴的样子就答应了。当老者刚喝完,大毛驴就把长嘴伸到桶里咕咚咕咚喝了起来,喝完后桶又把长嘴伸进前桶喝了起来,结果把前桶的水也喝得所剩不多了,这可难住了小媳妇。再去担吧天色已晚来不及了,不担吧回去是会遭恶婆婆打骂的。眼泪不由得流了出来。老者问她为什么哭,她就把原因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老者。老者听了哈哈大笑,并说这好办,说着便从腰间拽出赶毛驴的小木鞭,交给小媳妇说:回家用这把小鞭子在水缸中左转三圈右转三圈,水就满缸了,以后就这样转,不用再担水吃苦了,并特别嘱咐只能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一圈也不能多转,如若多转,大水就会涌来带来大祸水灾的,说完老者拉着毛驴走了。
小媳妇拿着小木鞭回到家中,半信半疑在水缸中用小木鞭左转了三圈右转了三圈,果然水就满缸了。从此之后小媳妇天天就这样用小木鞭在水缸中左三右三各转三圈,就来了滿缺的水,也就不用吃苦受累天天往返几里难走的山路挑水了。
不见小媳妇起早搭黑挑水,可水总是满缸的,恶婆婆觉得很奇怪。于是她揣着一颗贼心偷偷地跟踪和观察小媳妇的行动,终于发现了小媳妇用小木鞭在水缸中转圈来水的秘密。她也想试试自己用小木鞭在缸中转圈看水也满缸到底灵不灵。她于是一天早晨起得特别早,趁小媳妇还没有起床来转水之前,她便悄悄地来到厨房水缸前,拿起小木鞭在水缸中转起圈来,她只知模仿小媳妇用小木鞭在水缸中转圈,但不知只能左转三圈右转三圈而不能多转的秘密,只是不停地使劲快转,突然一股大水从缸中喷涌而出,把个恶婆婆劈头盖脑冲倒在地,咕噜咕噜呛了几口水才从地上挣扎起来,扯开嗓子大喊救命。
此时小媳妇刚起床正在自己的屋子里镜前梳头,听到喊声知道事情不好,一手按住梳在头上的木梳,不顾一切冲到水缸前一屁股坐在了水缸上,大水被压下去了,只留了一股清泉源源不断地从她身下缓缓流出,但小媳妇却再也站不起来了,永远坐在了流着清泉的水缸上。
小媳妇永远坐在水缸上,用自己年轻的生命避免了一场将要造成的大水灾横祸,却从此又给一直缺水干旱的当地的人们带来了一股极隹的生活生产用水,使当地的人们家家喜气洋洋,农田块块的禾苗长得绿油油的茂壮。
为了纪念这位吃苦耐劳、善良和勇敢的小媳妇,为了感谢她既给当地避免了一场水灾横祸,又带来了一股生存发展的福祉之水,人们便把她称为。“水母娘娘”,在泉水源头雕塑了她手按头部木梳的石像。并把从她身体下流出的这股清泉取名为“龙泉”,寓意为一条龙从这里生了出来。每月农历的初一和十五或其它节日,当地人总要前来给水母娘娘上香敬供,一方面敬仰这位造福人间的英雄母亲,另一方面也依托水母娘娘能使自己生育的儿女也象这里流出的“龙泉”和山顶落栖的龙凤一样成龙成凤。并祈求水母娘娘象勇敢压大水那样保佑自己儿女消灾免难,平安健康,学业优良,工作顺丰,事业有成。这早以成为当地民间特有的“水母龙泉”传统风俗文化。
从酎泉寺出来,向西行一段路,接着便顺着龙泉的流径溯源而上(现在已有公路可通达),快接近寺庙的时候,有一座巨形的石牌坊山门,石牌坊上雕有各种花卉图案。进了石牌坊山门,便能看到清代名人趙铁山“听山水之音”和明代名人元好问“山环水绕”的石刻题词。寺庙外面有座大戏台。龙泉宫最低层便是水母洞,可看到一尊妇女石雕,右手按着头部的梳子,泉水从她坐着的地方汩汩流出。寺庙建筑群随山势升高分层而建,分别为石窖层、砖窑层、三清殿、斗母殿和大三宝殿等层。
寺庙座落在半山腰的的坳谷之中,既添补了山坳的空挡,又被山体环抱,就好象母亲怀中抱着的婴儿,更显得建筑与山体融为一体。又由于古树松柏的陪衬,也更显得整座寺庙幽静的古刹之风格。
登上龙泉宫的最高处向下展望,所看到的尤其是在农历每月初一或十五和三月十六赶庙会和其它节假日,前来赶庙会、上香祈拜、游寺庙、看大戏的人络依不断,同酎泉寺情景一样,也是非常的火红热闹。同酎泉寺不同的地方是你会看到前来祈拜水母娘娘为子女求福的人特别多,往往要排成长长的队。
山 顶 三 塔
看完龙泉宫,就该登上山顶去看顶部的风光了。凤凰山(凤山)海拔1227米。现在已有盘山旅游公路汽车可直达山顶,在过去来说,能登到山顶,确实是一次登山实战锻炼。
逐渐登山,先来到福缘寺,原名为空王庙。福缘寺是座落在凤山南背快接近山顶的位置。始建于唐代,屡遭战火焚毁,多次重建。日军侵略者和阎锡山军队拆毁寺庙修碉堡炮楼。近些年多方集资又重建。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东西两侧的观音殿和地藏殿等建筑,依山逐高的层次,现住有多名尼姑。
接下来就到达山顶。原来的凤凰石池也风化破碎,现又人工修建了个石池,给人以“凤凰知何去、剩有游人处”的感觉。
最后就看三座佛塔了。三座塔中间一座曾被日军毁坏,也是近年重建。三塔均为八角五层尖顶楼阁式砖塔,有的中间有些层次为空室,有的全为实心,不能进登。各层均有出檐,檐下有仿木构砖雕斗拱,工艺非常精湛,表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塔并非等高,但均挺拔,又建在山峰的顶端,更显得山峰巍峨、雄壮和高耸,更显示了人工与自然确当的相融的智慧。
太 谷 凤 山 三 塔
在山顶建立三塔寓意是什么?民间说法很多,一是说敬天的三柱香,因山顶之高,离天更近,敬香更能得到老天爷的保祐;二是说代表风、云、雨,其意可能是风能吹来云,来云后就能下雨,就是要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是说三雁飞翔,因为此山因凤凰降落而取名凤凰山,因为有凤凰而来栖息,说明太谷是个栽有梧桐树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等等。这些也许都是人们的意愿,但真正这三座塔应该表示什么内涵最为确当呢?
凤凰山啊!
你是站立在太谷大地的一位巨人,
你一手拉着太谷东南的群山,
你一手挽着太谷西北的川乡,
你是群山的主峰,
你是川乡的脊梁。
你已走过千千万万个春秋,
但依然还是那么色彩斑斓、迷人、美而漂亮。
耸立在凤凰山之巅的三座宝塔啊!
表现的应该是太谷人民的光辉形象!
宝塔在岁月的狂风暴雨中能在山顶千年屹立不倒,
而太谷人民在战天斗地的过程中表现的更是无比坚强。
宝塔能在一次次战火的焚烧和人为的破毁中又获得重生,
而太谷人民在历史的磨难中没有被摧垮而建设美好家园的斗志更加高涨。
新时代宝塔更显得年青而具有魅力,
太谷人民更能与时俱进把自己的好传统、好精神、好风格创新、发扬、光大。
站在山峰之巅宝塔之旁,来俯视凤凰山拉着的太谷的山区。只見面积有约500余平方公里的山区就象是波涛起伏的苍苍茫茫的绿色海洋。林木茂盛,又飘来阵阵果香(林果是太谷区一大支柱产业)。又見在绿式中隐现着座座别墅式的新居和一处处的“美宝山庄”。
站在山峰之巅宝塔之旁,再来眺望凤凰山挽着的太谷的川乡。看见的又是苗禾挺秀,阡陌纵横;粮多菜广(太谷是粮、菜是太谷的两大支柱产业),花红禽养(花卉和家禽养殖也是太谷的两大支拄产业);以无边寺白塔为标志的太谷古城与现代楼房建筑群的新区相互对映;一处处以红色砖瓦为房顶的美丽新村和一座座现代新式厂房的工厂又分布在绿荫之中;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在田间作业,建筑工地工人们在紧张施工,耳边不时又隐隐约约传来了劳作的人们欢快地唱出的悠扬动听的太谷秧歌的歌声。
看,太谷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农业高新枝术示范区的先进区,她正如在穿越太谷大地的高速公路上奔驶的汽车和在高速铁路上穿行的列车,正在快速前进,正在为国家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祝太谷区取得更加灿烂的辉煌!
近年来,当地对凤凰山的古建筑群在修复维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建筑,使得原有建筑群更加丰富,使得古貌变新颜。同时,在酎泉寺和龙泉宫之间,又修建了一个大型的森林广场公园,增加了新的旅游项目,使得整个凤凰山景区锦上添花。在景区东面的三公里处,又有大佛山的天宁寺古建筑群。当地人把大佛山称为大哥,把凤凰山称为三弟,这样看完弟弟看哥哥,不是更有趣了吗?现已开通了由城区到各个景点并汽车均能直达山顶的旅游公路,为游人前来观光旅游大大提供了方便。
(注)(注2)(注3)诗句均摘引至原太谷县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