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务部回应看中美经贸博弈的底层逻辑

当“谈判”成为烟雾弹:美式套路的AB面

“中国同意与美进行关税谈判?”当白宫放出风声时,商务部的一句“正在评估美方诚意”瞬间戳破舆论泡沫。这背后,是美方延续数十年的“谈判套路”——左手高举“对话”旗帜,右手紧攥“制裁”大棒。



特朗普时代的“极限施压”剧本仍在上演:一边宣称“寻求公平贸易”,一边对华钢铝产品发起301调查,甚至将起重机列入关税清单。数据显示,当前美对华加征关税商品规模仍超3500亿美元,而美国消费者却默默承担了90%的关税成本。这种操作,堪比在谈判桌上先往对方茶杯里撒盐,再假意递上茶点。

中方划出“三道红线”:谈判不是单行道

面对美方的“双面游戏”,中国商务部直接亮出底线:撤关税、停霸凌、废补贴。这三个“必须”绝非讨价还价的筹码,而是重建互信的基石。



以芯片战为例,美国砸下527亿美元补贴本土企业,却指责中国“扭曲市场”;《通胀削减法案》以环保名义将中国电动车拒之门外,自己却大开绿色补贴后门。这种“驰名双标”在TikTok听证会上暴露无遗——议员们连基本技术原理都未弄清,便急于给中国企业扣帽子。更讽刺的是,美方一边高呼“接触”,一边将37家中国实体列入黑名单。这种“谈判诚意”,连自家企业都看不下去:特斯拉上海工厂每分钟下线一辆Model Y,苹果75%供应链扎根中国,谁更离不开谁?

关税回旋镖: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美方的单边主义早已引发全球反噬。世贸组织会议上,欧盟、加拿大等30余国集体声讨美国关税政策;沃尔玛货架上,中国制造的商品不减反增,价格却因关税上涨由美国消费者买单。反观中国,稀土出口管制、钨制品禁运、WTO诉讼三箭齐发,精准打击美方痛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全球经济格局的悄然变化:RCEP生效后,中国与东盟贸易额首季暴涨7.4%;中国-中亚峰会签下百亿订单,德国总理率12家巨头抢滩中国市场。当美国鼓吹“友岸外包”时,112国已将中国列为最大贸易伙伴——这不仅是经济选择,更是对霸权逻辑的无声抗议。



中国破局术:以定力破套路

商务部那句“正在评估诚意”,实为四两拨千斤的战略智慧。从孟晚舟事件到气球闹剧,中国用行动证明:讹诈在中国这里永远失效。真正的谈判,从不是威逼下的妥协,而是实力对等的交锋。

中国手握三张王牌:全球最大消费市场、全产业链优势、多边合作阵营。若美方继续“说一套做一套”,中国的反制工具箱早已升级——从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到“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每一步都踩在时代脉搏上。



结语:旧剧本该翻篇了

当中方强调“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时,实则在提醒华盛顿:21世纪的谈判桌,容不下殖民时代的傲慢。从金砖机制革新到全球南方崛起,中国正以“共享发展”重构国际规则,而美国仍困在“制裁瘾”中打转。

最后送给美方两句话:想谈,先撤关税;要打,14亿人随时奉陪。毕竟,在真正的实力面前,所有套路都是纸老虎。而历史终将证明:合作共赢的剧本,永远比零和博弈的独角戏更精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