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长假期间,兴致勃勃的游客们晒出自己的旅游照片,发现里面都少不了各种酸奶的身影。
在北京,后海溜达一圈后,来一瓶老北京人从小爱喝的老酸奶;在天津,听五大道附近大喇叭循环播放“正宗天津瓷瓶老酸奶,全世界最好喝的酸奶”;从内蒙古回家的游客,从行李箱中拿出在景区买的各种奶皮子、酸奶酪……
图源:小红书@给我吃一口! @小女巫 @炎小鱼i7(已授权)
酸奶到底是哪的特产?怎么在哪个景区都能碰到酸奶?
酸奶,遍布全国的特产
从北到南,变化的是纬度,不变的是景区里酸奶的身影。
“哈尔滨酸奶糕”相关话题在小红书浏览量高达2700万;牢牢占据哈尔滨中央大街核心位置的百年老店马迭尔冷饮厅里,也有15元一瓶的马迭尔酸奶。
图源:小红书@尓滨燕子(已授权)
北京紫光园的奶皮子酸奶更不用说,据新京报报道,蛇年春节期间,紫光园奶皮子酸奶日销售量突破40万杯,一跃成为各地网友求代购的“新北京特产”。
图源:小红书@紫光园酸奶
在小红书搜索“南京鼓楼医院”,排名前列的话题除了就医咨询,还有自带4万篇笔记的老网红“南京鼓楼医院手工酸奶”,5元一杯,健康无糖,三甲医院信誉背书,喝着放心。
图源:小红书@isalive(已授权)
更别提奶制品大省新疆,酸奶制品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单“酸奶疙瘩”就在小红书有1万多篇笔记。
图源:小红书截图
值得注意的,还有遍布各个城市景区的老酸奶。
大理古镇有大理老酸奶,太原钟鼓楼广场有老太原酸奶,西安回民街有西安老酸奶,唐山有唐小主酸奶,青岛栈桥旁除了网红海鸥还有青岛老酸奶。
徐州彭城老酸奶的身影从回龙窝蔓延到云龙湖周边;老北京酸奶的覆盖范围更广,遍布后海、南锣鼓巷、故宫和恭王府等各大景点。
(左到右)老北京酸奶、老太原酸奶、青岛老酸奶、徐州老酸奶|图源:小红书@安师大薛之谦、@jacky @superluckychen(均已授权)、徐州绿健乳品饮料有限公司
在厦门鼓浪屿,可以从路边小店顺手买一瓶老酸奶边喝边逛;在天津五大道,买酸奶还可以听一段“来到了天津卫,嘛也没学会,我学会了喝酸奶”特色天津快板。
图源:小红书@SY @星星瓶(已授权)
各种旅游攻略帖里,某某景区必吃榜上,也多有当地老酸奶的提名。似乎不吃老酸奶,就等于没来过北京/上海/杭州/青岛/大理/厦门/徐州/西安/太原……
酸奶究竟是哪里的特产?为什么大江南北各大景区都有它的身影?
为什么各大景区都有酸奶特产?
总的来看,中国人对“酸奶”的喜爱由来已久。
蒙牛营养研究院孙健博士在《酸奶中国发展史趣谈》中介绍,早在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就开始食用酸奶。据《礼记·礼运》中记载,周、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841~221年)的祭品除肉食外还有乳制品,“以烹以炙,以为醴酪”“牧羊酤酪,以佚伏腊”,这里的酪即为现代酸奶的前身。
在唐朝时期,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食用酸奶对身体有益。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描述,酪的功效为“补肺脏,利大肠”。孟诜在《食疗本草》中也将其描述为“主热毒,止渴,除胃中热”,也就是说,中医理论已经意识到了食用酸奶对肺脏和肠道的好处。
现代人同样对酸奶有着浓厚的健康滤镜,与此相对应,酸奶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占有量也水涨船高。
据勤策消费研究发布的《2024年中国乳制品行业报告》,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高,酸奶因其富含益生菌、有助于消化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2024年,酸奶及其制品占中国乳制品总体市场的20.8%,仅次于液体乳和奶粉。
商场里打着“高端健康酸奶”口号卖出40元一杯的Blueglass和花样百出的茉酸奶可能只能吸引年轻消费者,景区里的酸奶特产却能凭借其朴实无华的外貌无差别“收割”老中青三代游客。
更何况,在酸奶届中,“老酸奶”这一品类也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据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在《中国酸奶发展简史(收藏版)》一文中记载,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各地都开始生产装在大肚瓷瓶或玻璃瓶中的凝固型酸奶,该类酸奶也在全国各地流行。其中,北京牛奶厂(三元的前身)、上海市牛奶公司、广州市牛奶公司(风行乳业的前身)生产的酸奶更是代表性产品。
这种装在瓷瓶或玻璃瓶中的凝固型酸奶,也就是景区最流行的瓶装老酸奶的原型。
20世纪70年代,北京瓷罐酸奶|图源:首都之窗
当然,现代景区中的老酸奶,除了自带怀旧属性,还能满足游客们到此一游的“拍照打卡”需求。
毕竟好不容易挤出假期、一路高铁转地铁颠簸折腾来到朝思暮想的景区,不打个卡终归不算数的。
一方面,老酸奶的包装颇具特色匠心,瓶身上往往印着城市名字。拍张照发到朋友圈,去哪旅游根本无须多言,简直是拍照打卡利器。
用老酸奶一键打卡大理古城|图源:有意思报告
另一方面,与景区内同样具有打卡纪念意义的文创周边相比,老酸奶定价也相对较低。
中国旅游研究院专项调查显示,目前博物馆和旅游景区线下销售热度较高的文创冰箱贴单价多在40元以上。
而各地老酸奶的价格范围基本在20元以下,除了刚才提到的15元一瓶的上海老酸奶、20元一瓶的厦门老酸奶,还有8元一瓶的青岛老酸奶、10元一瓶的玻璃瓶装的北京老酸奶等,价格大都比冰箱贴和其他文创低。
这样看起来,老酸奶显然是更有性价比的拍照打卡工具。
再加上老酸奶身上还自带城市情怀,让很多外地游客忍不住来一瓶,从酸奶中体验一把本土生活细节,希望能够一口融入当地。
不过结果也可能会让人失望,因为各大景区的老酸奶,似乎都是同一种口感:酸奶味,区别只在于加不加糖、加了多少糖。
不过,各地老酸奶撞型,也不光是酸奶的锅,还受全国各地同质化景区的影响。
在抖音平台,#千城一面#话题视频播放量超42亿次,评论区大量吐槽直指各地文旅项目“审美疲劳”与“缺乏特色”。
其中,各个城市都有的古镇或古街是重灾区。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古镇旅游发展报告》显示,51.3%的受访者认为古镇同质化严重,38.5%的受访者认为缺乏独特文化体验。
无论你是想去北京体验胡同巷子,还是去扬州感受小桥流水、烟花春日,或是去“有风的地方”云南感悟西南民族风情,最终可能都是挂着千篇一律的“我在××很想你”路牌,开着复制粘贴的酒吧和汉服体验馆,卖着几乎一样的烤鱿鱼、臭豆腐和老酸奶。
凡有景区,几乎也有老酸奶。而且很多景区里售卖的老酸奶的外观大致相同:标志性的蓝白配色,要么是白色玻璃瓶或瓷瓶,要么是青花瓷样式的塑料碗,差别最大的,只是包装上的地名前缀。
(左到右)大理老酸奶瓶装、蒙古老酸奶瓶装、老北京酸奶瓶装、西湖老酸奶碗装|图源:有意思报告、淘宝、小红书@给我吃一口!、@Pinocchio(已授权)
不过,虽然各个景区都有老酸奶,但所处地点不同,心境不同,这小小的一瓶老酸奶所承载的回忆也别具一格,每一口都藏着专属于旅行中的小确幸。
参考文献
[1] 戴斌 & 赵一静. (2025年3月). 看过的历史 走过的世界——冰箱贴文创产品热销的文化意义与市场逻辑. 中国旅游报(第1版).
[2] 中国食品报. (2018年1月). 中国酸奶发展简史 (收藏版). 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3] 国家乳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0年3月). [视角] 酸奶中国发展史趣谈.
[4]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24年6月). 2024中国古镇旅游发展报告.
[5] 新京报. (2025年3月). 奶皮子酸奶走红,餐企乳企扎堆入局,热度能否持续?
作者:辛文昊
编辑:田纳西
值班编辑:礼物
没人哄的中产,靠床哄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