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电校园里

屈圆风荷用“奔跑”

串联起她的四年时光

从晨光熹微的操场

到深夜灯火通明的实验室

从全国竞赛的领奖台

到秦岭山间的徒步小径

她以脚步丈量成长

用汗水浇筑理想

她的故事没有惊天逆转的剧本

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正如她热爱的马拉松

每一步都扎实,每一程皆风景


屈圆风荷参加2024西安马拉松

屈圆风荷,中共党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1级本科生作为以本省专业最低分录取的高考生,她通过不懈努力,最终以推免成绩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继续深造攻读博士研究生。本科期间,她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参与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竞赛20余项。

从跑步开始的蜕变

2021年9月,屈圆风荷踏入西电校园,浓厚的红色基因与学术氛围让她深受感染,而跑步这项看似简单的运动,却成为她大学生活的转折点。


屈圆风荷参加学校第四十四届运动会

初入大学时,离家千里的孤独感、繁重学业的压力曾让她无所适从。但很快,跑步成了她调节情绪的方式——“跑着跑着,烦恼就随风散了”。

晨跑是一天的“开机仪式”,屈圆风荷这样定义她坚持四年的习惯。每天7点,当室友还在熟睡,她已系紧跑鞋出现在操场。这份自律带来惊人的连锁反应:在校运会女子4×400米接力中为学院夺得季军,两次完成半程马拉松,更带动身边30余名同学加入跑步协会。屈圆风荷的运动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被她带入跑步协会的学妹打破了校运会纪录,室友也在她的鼓励下完成了全程马拉松。


屈园风荷(左三)参加学校第四十四届运动会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操场上,总能看到她奔跑的身影。“晨跑让我学会自律,也让我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挑战,”她这样总结道。这份坚持不仅让她收获了良好的体魄,更培养了她永不言弃的精神。


屈圆风荷参加2024西安马拉松

不止步的攀登者

大一时观看残运会羽毛球赛的经历,点燃了屈圆风荷“用科技改变生命”的初心。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智能软件与系统新技术研究所,王涵老师为她打开了科研的大门。“难忘王老师在暑假还定期召开组会,为我们亲自补习《强化学习》基础。”这份严谨扎实的科研态度成为她的第一课。

科研路上,屈圆风荷也曾因实验屡屡失败而自我怀疑,但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同学们一直陪她身旁,为她加油打气。特别是在“大师总师进校园”座谈会上,杨孟飞院士的一句“主动面向国家需求,夯实基础专注钻研”点醒了她,让她第一次体会到了航天精神的感召,“专注坚持、协同合作、攻坚克难”,航天人的座右铭也成了她的不竭动力。带着院士的谆谆嘱托与导师的言传身教,她选择在科研的道路上前行,继续这场思维的越野跑。

于是,她开始像对待跑步训练一样对待科研:制定计划、分解目标、保持耐心。“100次摔倒,101次站起来”不仅是她的座右铭,更是她成长的真实写照。“你不知道下一个拐点在哪,但脚步不能停。”最终,这份执着让她获得直博资格,研究方向正是她梦想的脑机接口。


屈圆风荷(一排左二)参加师生座谈会

奔跑中的领航者

屈圆风荷的大学生活远不止于学习和科研。作为班长,她带领班级获评“先进班集体”;在志愿服务中,她的身影出现在秦岭环保、乡村振兴等多个公益项目,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100小时。


屈圆风荷作为学生代表发言

“每条跑道都值得尝试”,这是她的信条。即使是文体活动,她也“跑”在前列,还带动身边同学一起“奔跑”。她说:“在西电,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跑道,重要的是勇敢迈出第一步。”如今,即将攻读研究生的她,依然保持着奔跑的姿态,向着更远的目标进发。在西电,我学会了如何平衡学习与生活,”她说道,“就像跑步一样,找到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屈圆风荷用奔跑诠释着西电人的精神。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冲刺,而是一场需要耐心与毅力的马拉松。“在这条路上,每一步都算数,每一滴汗水都不会被辜负。”



学生记者 / 卢昱阳

视频 / 谭政武

编辑 / 王冠玉

责编 / 王 格

出品 / 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解锁网络空间安全领域“进阶密码”,为西电吕明远点赞!


科研武术双栖“大神”,西电李巴特好样的!


从实验室闯到全国赛场,西电梁城斌“永远相信可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