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知网·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在第四届出版融合发展创新论坛上发布了“高被引图书TOP1%(2019-2023)”榜单。该榜单基于中国国家版本馆书目数据和CNKI《中国引文库》,覆盖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690万余本图书,以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博硕士论文为引证统计源,按总被引频次衡量学术影响力。
评选涵盖17个学科领域(人文社科7类、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10类),从约5.9万种学术著作和1.1万种译著中,按学科和类型分组筛选被引频次前1%的图书,合并多版本高被引条目形成初选书目,并经出版、图书馆及学科专家多轮评审优化后最终确定。榜单突出学术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为学界和公众提供权威参考。
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七种图书入选中国知网“高被引图书TOP1%(2019—2023)”榜单。其中社会学图书排在社会学领域的“高被引图书TOP1”是童敏的《社会工作理论——历史环境下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总被引601频次。
01
社会学
No.1
社会工作理论:历史环境下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
童敏 著
2019年8月出版
· 内容简介 ·
本书力求站在一线实务工作者的角度,直接以实务工作中面临的个人心理、互动关系和社会结构三种改变导向为出发点,系统梳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不同流派的基本内涵、演变过程和历史发展脉络,突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 实用性。直接从实际服务发展的脉络和要求入手梳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不同流派的理论框架、核心概念和历史演变过程,让读者在理解社会工作理论的内涵时能够与实际的服务结合起来,感受社会工作理论所蕴藏的实务改变力量,突出社会工作理论是一种实务理论;
2. 历史性。在介绍西方社会工作不同理论流派时,结合每个理论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以及该理论流派的重要贡献者的个人经历和学术历程,帮助读者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场景中理解每个社会工作理论流派的内涵和历史演变过程,加深读者对不同理论流派内涵的把握;
3. 系统性。为了完整地呈现西方社会工作理论不同流派的内涵,在介绍每一理论流派时,除了根据该理论的讨论焦点分为个人心理导向、互动关系导向和社会结构导向三个部分分别介绍之外,同时还根据各个理论发展的内在关联来分门别类进行阐述,帮助读者了解各个理论流派前后发展的脉络,更准地理解每个理论流派的核心内涵;
4. 趣味性。为了突出社会工作理论是一种特定历史社会处境中社会服务实践者的声音和智慧,在介绍每一理论流派时,挑选出在该理论流派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贡献者,通过对他们成长经历的描述加强读者对该理论的感性认识,增添社会工作理论阅读的趣味性。
No.2
说书人与梦工厂:技术、法律与网络文学生产
储卉娟 著
2019年6月出版
· 内容简介 ·
本书关注一个“非法”的“社会事实”:在充满盗版和抄袭的环境下,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正日益成为娱乐文化生产的总源头,进而影响公共想象和意识形态的形成。如何理解这种法律视野中的“悖谬”,以及悖谬背后传统的法律想象与新技术生产之间的张力?
本书中,三段看似不相关而实际纠缠的历史被统一于以上问题意识:18世纪以来著作权制度及相应法律想象的形成;20世纪文学领域对文学商业化和资本主义化的不断反思和突破性尝试;21世纪互联网兴起之后,网络文学的发展历程、生产机制的变化和未来发展。在法律和技术的交织影响下,网络文学领域实际上构成了一次有关知识生产关系变迁的社会实验。我们看到网络小说的诞生,读者的变化,写作者的焦虑,网站的繁荣和分裂,公众对“网络文学”理解的变化,从中也可以重新理解互联网的意义,著作权之于个人自由和社会繁荣的影响,法律与社会运动背后的焦虑,以及制度讨论的社会建构性意义。
No.3
癌症患者的疾痛故事:基于一所肿瘤医院的现象学研究
涂炯 著
2020年5月出版
· 内容简介 ·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致癌行为的增加,以及环境的恶化,癌症患者日益增多。癌症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与此同时,随着医学的发展,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出现和治疗策略的优化,很多癌症患者往往能生存5年以上,癌症开始成为我国最大的慢性病之一。癌症患者的苦痛被社会广泛承认,却很少进入学术研究。癌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涉及各种治疗手段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免疫疗法等。在此过程中,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面临巨大挑战。然而,生物医学往往只关心肿瘤的大小、恶性程度、治疗进展情况等,局限于对病的治疗,忽略躯体和心理是统一的整体。如何改善癌症患者的疾病体验是当前正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书基于在一所肿瘤医院两年多的田野调查,呈现癌症患者及其家人的疾痛故事。书中展现患者从发现疾病、找寻原因、经历治疗、和追寻意义的过程,并进一步探究患者家属在照护中的体验,从而了解癌症对个体和家庭的影响,并探究现代医疗和社会体系在应对癌症中的问题和可改进之处。
No.4
中国农村教育:政策与发展(1978~2018)
邬志辉 等著
2018年12月出版
· 内容简介 ·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农村教育政策经历了由“扫盲和普及初等教育”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由“城乡教育非均衡发展”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由“农村教育人民办”到“农村教育政府办”,由“农村教育结构单一化”到“农村教育结构多元化”等的重大转变。经过40年发展,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农村教师学历层次和工资收入不断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农村教育经费投入逐步增长,农村弱势群体受教育权益得到全面保障。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要坚持城乡教育一体化思维,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发展,不断提升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积极开展农村教育现代化实验,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No.5
日本农村再生:经验与治理
[日]酒井富夫 等著
李雯雯 殷国梁 高伟 译
2019年3月出版
· 内容简介 ·
19世纪末以来,日本在振兴农业、农村方面探索积累了诸多经验。
本书介绍了日本农业、农村的以下专题:近代以来的发展历程、村落与农业政策实施、农协的作用、医疗福利、社会组织、文化传承、产业化、城乡关系、财政体制与自治机制、环境保护、农产品流通及价格机制。书中分别配以典型事例,以利于读者理解。本书有助于读者形成对日本农业农村问题的整体认识。
02
历史学
No.1
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与晚清政局
贾国静 著
2019年8月出版
· 内容简介 ·
本书对特定时空背景下黄河铜瓦厢决口发生的基本史实、由此形成改道的影响,以及晚清政局动荡的加剧,做了系统厘析,以在历史的细微之处揭示灾害与政治的错杂关系。又因该事件属于清初以降关涉甚重的河政问题,相关探讨延展至改道引发的朝野论争、体制变革以及新河道治理。本书认为,黄河在清前期被强化的政治属性,在晚清时期不仅未趋弱化,还因改道的发生以及政治局势的波诡云谲而在更深、更广的层面展现出来。
No.2
医疗与帝国:从全球史看现代医学的诞生
[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Pratik Chakrabarti) 著
李尚仁 译
2019年8月出版
· 内容简介 ·
本书在地理尺度上横跨美、亚、非三洲,并顾及澳大利亚、太平洋岛群;在时间刻度上,自17世纪以降,横跨350年;在资料取用上,参照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第一手资料,能够回应过去研究者局限于特定区域或是特定疾病的不足。从全球史的视角,详尽分析了17世纪到20世纪中叶现代医学的诞生过程。
策划:张思莹
编辑:张思莹
审校:李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