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初中成绩的好坏,除了天赋,更多的还是取决于你怎么做。
如果你总拿“天赋”当借口,觉得自己没别人聪明,那真是大错特错。聪明的人有,但更多的好学生,都是通过每天不断努力和积累,逐渐把自己打造成的。
说白了,成绩好不是天赋的“特权”,而是方法和自律的“战斗力”。如果你现在还为自己那点儿“小聪明”感到得意,那恭喜你,可能早就被学霸们甩得远远的。
所以别再说什么“我天生就不适合学数学”,其实根本问题是你没有做对事、用对方法、走对路。
我也有过那种“成绩单刷红”的激动时刻。
记得曾经看到成绩单上那几个90+的分数,我激动得差点儿跳起来,心想终于不用再当那个考场上看起来永远亮着“光明火把”的呆瓜了。
但是,直到后来我才明白,那些成绩单上看似平平无奇的学生,才是真正懂得“悄悄努力”的人。你在他们面前看到的是一张淡定自若的脸,而背后却是默默刷题、不停自我提升的影像。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从单纯依赖“天赋”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真正提升成绩呢?那就得从“方法”入手了。
咱们一起来细聊聊。
1. 摆脱“假努力”的怪圈
有没有碰到过这种人:上课看似认真,笔记写得飞快,回家做作业也积极得不行,可是一到考试,成绩却总不见长进。
你真的很努力,但为什么效果却差强人意?我敢说,这就是典型的“假努力”。
我记得班里有个同学小赵,看上去无比自律。
上课总是盯着老师,眼神专注,课后背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但他的成绩就是没有什么起色。你知道为啥吗?
有一次,我和他聊过学习方法,他说自己每天背单词背到手抽筋,做一道数学题也要复习一遍解题思路。
听到这里,我觉得他真的是个勤奋的好学生,简直不愧是学霸。
但是,直到有一天,我偷偷翻了翻他那本“错题本”,才傻眼了!错题本上竟然全是没做过的题!他自己都没意识到,在“假努力”的过程中,他根本没集中精力搞清楚解题的思路。
其实,他所谓的“努力”,只是在重复低效的行为。结果呢?什么也没学到。
从这件事你可以看出,“假努力”的最大问题,就是让你觉得自己做了很多事,实际上却没有抓住重点。你可能上课认真听了,回家也做了作业,但那些做的题,你真的是做对了吗?
做事不能只是做“表面功夫”,而是要找到真正的关键。
做题要讲究质量而非数量,如果你总是在重复自己不懂的部分,最后你会发现,“做题”的时间越长,停留的地方却越来越远。
2. 不要成为“夜猫子”一员
提到熬夜,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这是“拼搏”的象征,认为只有在深夜还在“灯火通明”时努力,才算青春不悔。
别天真了,熬夜并不能帮你提高成绩,反而是低效学习的表现。
我记得班里有个叫小李的同学,他总是晚睡,第二天上课眼皮重得像是打了五斤的棉花糖,每次被老师点名“示范一下”,他的眼睛就不自觉地“打架”。
每次他都很坚持地说:“我昨晚复习到很晚!”大家心里默默笑了笑。其实,他的努力并不在于学习,而是在证明自己“拼搏”的样子。结果怎样?成绩没什么改变,反而因为熬夜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状态,效率反而大打折扣。
你得明白,熬夜不等于努力。真正有效的学习,靠的是保持健康的作息和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不是拼命熬夜。
学习效率的提升,靠的是合理分配时间,适当休息,而不是盲目地将自己耗在深夜里。
3. 抓住“机会窗”,提前超越老师
有一个方法特别重要,那就是:永远比老师快一步!
老师讲第一课,你就可以自学第二课;老师讲到难点时,你可以提前做些小题目,保持自己的节奏。真正的学霸,他们成功的秘诀,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在学习的节奏上提前超越了别人。
我有一个学姐,她简直是“超越老师”的典范。
老师讲到哪儿,她已经提前看完了下一节课的内容。她总是在课堂上听课,同时已经在做下一课的预习。这让我简直吓傻了。
我才知道,自己差不多已经做了好几个月的题,她早就走在了前头。她的秘诀就是——预习。
学姐并不是“跟着老师走”,她做的是“抢占先机”。她通过提前了解内容,让自己在课堂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真正的学霸,做得就是提前准备,早早理解新知识。没有什么特殊能力,只有方法上的优势。
这样一来,她不知不觉中就比别人先一步抓住了机会。
因此,如果你还在为成绩不理想而焦虑,看完这篇文章你会明白,成功并非遥不可及。
学霸们其实并不神,他们不过是比你多了一点耐心和方法,少了一点“无所事事”。你不必拼天赋,但一定要拼方法;你不必拼极限,但一定要拼自律。
真正的成功,并不是一时的拼命,而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才能看到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