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凡夫
周明远站在酒店大堂,看着父母和岳父岳母为彩礼的最后数额争执不下,额头上的青筋隐隐跳动。他松了松领带,感觉那条深蓝色的丝绸仿佛变成了绞索。三个月前,他向林小满求婚时,绝没想到一场婚礼会演变成两个家族的拉锯战。
"十万八是吉利数,不能再少了!"林小满的父亲林建国拍着桌子,脸上的皱纹因为激动而更加深刻。他穿着崭新的藏青色西装,却依然保持着三十年老工人的做派。
周明远的父亲周海峰推了推金丝眼镜,镜片后的眼睛微微眯起:"老林,孩子们刚工作没几年,我们之前不是说好了六万六吗?这临时加价..."
"六万六那是三年前的行情!"林母插话道,她今天特意做了头发,烫卷的发梢随着她激烈的语气上下颤动,"现在物价涨了多少?我们小满可是985大学毕业的,单位里多少领导家孩子追她..."
周明远瞥见站在一旁的小满,她今天化了精致的妆,穿着红色的敬酒服,却低着头玩手机,仿佛这场争论与她无关。这就是他们恋爱三年后要步入的婚姻——一场被明码标价的交易。
"好了好了,"周明远打断长辈们的争论,"十万八就十万八,我给。"他咬着牙说出这句话,感觉有什么东西在胸腔里碎裂了。他和小满的积蓄加上父母的支持,刚好够这个数,但之后装修新房的钱就所剩无几了。
婚礼仪式上,当司仪高声宣布"新郎新娘向双方父母行三拜九叩大礼"时,周明远的膝盖像灌了铅。他瞥见小满熟练地跪下,额头贴地,仿佛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而当他勉强弯下腰时,听到身后有年轻同事的窃笑和手机拍照声。
"现在谁还行这么大礼啊..."他听到有人小声嘀咕。
晚宴上,按照小满家乡的习俗,新娘需要给每桌客人敬茶并收取红包。周明远看着小满穿着高跟鞋走了三十多桌,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僵硬。当一位远房亲戚借着酒劲非要小满叫他"三爷爷"并多磕一个头时,周明远终于忍不住了。
"差不多得了,"他挡在小满前面,"现代婚礼没这么多讲究。"
现场瞬间安静下来。小满狠狠拽了下他的袖子,低声说:"你干嘛?这是我们那儿的规矩!"
"什么年代了还搞这套?"周明远声音不大,但足够周围几桌人听见,"我们是结婚,不是演古装剧。"
回新房的路上两人一路无言。小满的高跟鞋拎在手里,丝袜破了个洞。周明远看着车窗反射中她疲惫的脸,想说些什么,最终只是叹了口气。
新婚第三天,按照习俗是"回门"日。周明远本想睡个懒觉,却被小满早早叫醒。
"快点,我妈说必须十一点前到,不然不吉利。"小满已经化好了妆,正在往行李箱里塞礼物。
"什么不吉利,这都是迷信。"周明远揉着太阳穴,昨晚同事闹洞房灌了他不少酒。
小满停下动作,眼睛瞪得溜圆:"周明远,你是不是觉得我们家的习俗都很可笑?"
"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小满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从婚礼前你就各种不情愿,彩礼你觉得多,磕头你觉得土,现在连回门都要抱怨?你是不是根本看不起我们家?"
周明远张了张嘴,突然觉得很累。他想起恋爱时那个和他一起看艺术展、讨论《人类简史》的小满,和眼前这个为传统习俗据理力争的女孩判若两人。
"我只是觉得,婚姻应该是我和你的事,不是两个家族的事。"他最终说道。
回门宴上,周明远被迫喝了三杯白酒,听岳父讲了半小时"女婿经"。当他婉拒第四杯时,岳父的脸色明显沉了下来。
"年轻人不懂事,"林建国对旁边亲戚说,"我们那时候,女婿第一次上门,不喝趴下不算完。"
周明远感到一阵烦躁。他看向小满,希望她能说点什么,但她正忙着给亲戚们分喜糖,脸上挂着完美的微笑,仿佛早上那场争吵从未发生。
晚上回到家,小满立刻开始拆红包记账,这是她母亲交代的"新媳妇必修课"。
"王阿姨家五百,李叔叔家八百..."她边记边嘀咕,"妈说要记清楚,以后人家办事我们要还礼的。"
周明远瘫在沙发上,看着天花板:"我们能不能...别管这些了?以后谁结婚我们统一包六百,简单点不好吗?"
小满抬起头,眼神像看一个外星人:"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礼尚往来是最基本的规矩!王阿姨女儿去年考上大学我们没表示,这次人家包五百,下次她儿子结婚我们至少得八百,这是人情世故!"
"所以我们的婚姻就是个人情往来账本?"周明远坐直身体,"小满,我们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为什么要被这些陈规陋习绑架?"
"陈规陋习?"小满的声音尖锐起来,"周明远,你以为读了几年书就高人一等了?没有这些'陈规陋习',你根本娶不到老婆!"
这句话像一把刀插进周明远心里。他站起来,走到阳台上点了支烟。夜色中的城市灯火通明,二十一世纪的摩天大楼下,人们依然在为几千年前的习俗争吵不休。
婚后第一个月,矛盾在洗碗池里发酵。周明远认为家务应该平分,小满却坚持"女人主内"的传统。
"我妈说,连个家务都做不好的媳妇会被人笑话。"小满边擦灶台边说。
"那你妈有没有说,连个家务都不做的丈夫会被人笑话?"周明远反问。
小满停下动作,抹布上的水滴在地板上:"你是不是觉得我像个老妈子?"
"我只是想要一个平等的婚姻。"周明远递给她拖把,"我做饭你洗碗,或者反过来,为什么非要按性别分工?"
小满没有接拖把,她的眼圈突然红了:"我在努力做个好妻子,你却总觉得我做得不对..."
周明远意识到他们陷入了死循环。每次他试图打破传统,小满就感到被否定;而小满越是坚持习俗,他就越感到窒息。
第二个月,更大的危机爆发了。周明远的母亲李素芬来"视察"新房,对小满的持家能力进行了一番评价。
"窗帘颜色太浅了,不聚财。"李素芬摸着面料摇头,"还有这沙发摆放,正对大门,风水上说会漏财。"
小满勉强笑着点头,转身却对周明远翻白眼。晚饭时,李素芬问起生孩子的事。
"你们年纪不小了,早点要孩子,趁我还能帮忙带。"她夹了块鱼放到小满碗里,"多吃鱼,对子宫好。"
小满的筷子停在半空:"妈,我们刚结婚,想先拼几年事业。"
"什么事业不事业的,"李素芬不以为然,"女人最重要的就是相夫教子。明远是独子,你们得赶紧生个孙子。"
当晚,小满在浴室哭了半小时。周明远敲门问她怎么了,她抽泣着说:"我不是生育机器!你妈凭什么安排我的人生?"
周明远试图调解:"妈就是老一辈思想,你别往心里去。"
"老一辈思想?"小满打开门,脸上还挂着泪痕,"所以你认同我是你家传宗接代的工具?"
"我当然不..."
"那你去跟你妈说清楚!"小满打断他,"告诉她我们有自己的人生规划!"
周明远沉默了。他知道母亲固执的性格,这话说出去必定引发家庭战争。他的犹豫让小满更加失望。
"我算是看明白了,"小满擦干眼泪,"在你心里,你妈-的传统比我的感受重要。"
那天之后,小满开始频繁回娘家。周明远每次去接她,都要面对岳母意味深长的目光和岳父的"男人要大气"的教导。他感觉自己被困在一张无形的网里,越挣扎缠得越紧。
第五个月,一场暴雨般的争吵彻底撕开了他们的伤口。小满怀孕了。
"真的?我要当爸爸了?"周明远的第一反应是惊喜,他抱住小满转了一圈。
小满却没有分享他的喜悦:"我妈说,头三个月要保密,不然对孩子不好。"
周明远放下她:"这又是哪门子迷信?"
"你能不能尊重一下我们的传统?"小满推开他,"还有,我妈说第一个孩子最好跟我姓,因为我弟还没结婚,我家也需要传宗接代。"
周明远如遭雷击:"你说什么?"
"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第二个可以跟你姓。"小满补充道,仿佛在讨论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
"不可能!"周明远斩钉截铁,"我的孩子当然跟我姓,这是原则问题!"
"你的原则就是否定我的一切?"小满的声音开始发抖,"彩礼你觉得多,习俗你觉得蠢,现在连孩子跟谁姓都要你一个人决定?周明远,婚姻是两个人的事,不是你一个人的独裁!"
"独裁?"周明远气笑了,"是谁在独裁?从婚礼到现在,哪件事不是按你家的规矩来?我稍微提出异议就被扣上'不尊重传统'的帽子!"
小满抓起沙发上的靠垫砸向他:"那你去找个不讲究的现代女性啊!何必娶我?"
靠垫软绵绵地落在地上,但周明远感觉有什么东西被彻底砸碎了。他转身出门,在小区长椅上坐了一夜。
天亮时,他收到小满的微信:「我回我妈家了,你好好想想吧。」
周明远看着初升的太阳,第一次认真思考他们的婚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他爱小满,这一点从未改变。但爱情似乎敌不过两种价值观的碰撞。或许,他们需要的不是谁战胜谁,而是找到一条中间道路。
他拨通了社区调解员张老师的电话。这位退休法官曾在婚前辅导课上给他们讲过婚姻法。
"张老师,我和小满有些矛盾..."周明远的声音沙哑,"关于传统习俗和现代观念的。"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明远啊,法律保护每个人的权利,但也尊重合理的传统习俗。关键是要找到平衡点。"
"怎么找?"周明远急切地问。
"首先,你们得承认彼此的合理性。"张老师温和地说,"小满的传统不是愚昧,你的现代也不是傲慢。然后,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协商,哪些习俗可以保留,哪些需要调整。"
挂掉电话,周明远买了早餐去岳母家接小满。开门的是岳母,脸色不善。
"妈,我想和小满谈谈。"周明远诚恳地说,"关于我们的未来。"
岳母打量了他一会儿,终于让开了门:"她在房间里。"
小满坐在床边,眼睛红肿。周明远蹲在她面前,握住她的手:"对不起,我不该一昧否定你的传统。我们可以商量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吗?"
小满的眼泪又流下来:"我只是想做个好妻子、好女儿..."
"你已经是了。"周明远轻声说,"但婚姻不该只有义务,也该有权利。我们都需要被尊重和理解。"
那天下午,他们和张老师一起坐在社区调解室里。桌上摆着《婚姻法》和一本民间习俗汇编。
"传统习俗不是法律,没有强制力。"张老师翻开法典,"但法律也规定,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有各自使用自己姓名的权利。"
小满低头玩着手指:"我妈那边..."
"我们可以理解老人的想法,"张老师温和地说,"但决定权在你们手中。或许可以这样:孩子随父姓,但名字里带一个母姓的谐音字?这样既符合法律规定,又照顾了传统情感。"
周明远和小满对视一眼,点了点头。
关于家务分工,他们决定制作一个轮值表;关于亲戚往来,设定一个统一的礼金标准;关于育儿观念,约定科学养育为主,无害的传统习俗为辅。
离开调解室时,夕阳正好。周明远牵起小满的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小满靠在他肩上:"但只要一起走,总能找到平衡点。"
他们都知道,前方的路不会一帆风顺。但至少,他们开始学会在契约与传统之间,寻找那个让彼此都舒适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