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买了个踏步机,开始尝试在家里运动。我发现,每天30分钟的锻炼,真的能让我精气神儿提升不少,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这就是运动带来的魔力吧?
之前每天两杯200ml的手冲美式,有时候还觉得脑壳壳晕乎乎的,整个人懒洋洋的。但没想到,开始运动后,一天一杯也足够我活力满满了!
为啥你会拖拉磨蹭?
一篇稿子写半天,一个工作任务到下班也搞不定。真的是不会写,不会做吗?并不是,而是拖拉磨蹭的缘故。
拖拉磨蹭的行为,和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有关。也就是你控制不住的想要走神,想要摆烂。而这些和大脑有一定关联。
比如,前额叶皮层是主要负责计划、注意力、冲动控制和决策的核心区域,该部位的发育不成熟或低活性,会导致执行功能降低,从而引发拖拉磨蹭行为。
静息态fMRI研究发现,高拖延者与自我控制相关的脑网络连接较弱,这也能说明,自我调控失败可能是拖延的主要原因。
还有,脑科学家们发现,拖拉行为可能和奖赏回路中多巴胺系统的异常活动有关。由于多巴胺系统的异常,导致个体更喜欢短期奖励,阻碍了长期目标的实现。
这点简单来说,如果给你一个5分钟以内可以完成的任务,你可以快速做完。但如果给你一个需要2小时以上时间,集中精力做的事情,你可能就没什么兴致了,拖拖拉拉,大半天才搞定,而且效果也差强人意。
运动为啥可以帮助告别拖拉磨蹭?
《自控力2:斯坦福大学掌控自我的心理学课程》(以下简称自控力2)一书中,作者写道:“运动可以逆转反奖赏机制对大脑的控制,重新唤醒奖赏机制的部分功能。”
拖拉磨蹭和大脑的奖赏回路有关,而运动可以改变“反奖赏”机制对大脑的控制。也就是说,通过运动的方式,可以帮助你告别拖拉磨蹭。
上文中提到,拖拉行为和前额前额叶皮层的活动减弱有关,而运动可以增强前额叶皮层的活动,改善神经递质平衡,达到提升执行力的效果。也就是让你整个人有更强的愿力去完成任务。
发表在《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一篇名为《运动对脑认知功能的调控作用》的论文显示,运动可以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机制,包括相关大脑结构和功能,比如海马体。
以前我觉得,运动就是为了让身体更健康,顺带减减肥,还能有啥作用?但看过《自控力2》后,我才明白,原来,运动的好处,可不只是保持机体平衡这么简单!
比如,坚持运动可以改善拖延症,摆脱抑郁症,带来快乐、身份认同感、归属感和希望,甚至重新定义自己,探索新的自我!
坚持运动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自控力2》中提到,运动可以触发“欣快感”机制,产生类似“跑步者高潮”的欣快感。
即使知道了运动可以带来诸多好处,但如果想坚持下去,好像也没那么容易。比如我之前尝试过,每天跑步30分钟,坚持了5天,周末停了两天,再到星期一,怎么也不想继续了。
针对“无法开始运动”或“半途而废”的普遍问题,《自控力2》书中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帮助你从“0到1”,科学启动运动计划。
首先,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
个体不同,喜欢的运动形式也不一样。所以,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身体状态和生活习惯,安排合适的运动。
一位年轻单身妈妈,本来觉得,自己的唯一身份就是“母亲”,但加入一个休闲无挡板篮球队后,她找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并发现了自己的新身份——运动员。
我之前外出跑步的计划搁浅后,认真复盘了一下。我发现,其实是形式不适合我。因为平时居家办公,很少出门。每次外出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更何况还要天天出去呢?
所以,改成了在办公桌前踩踏步机后,我发现,几乎每天我都可以坚持,即使是周末。
如果是职场人,可以选择公司附近的健身房,降低行动阻力;如果容易放弃,可以加入运动社群或跟同事、朋友结伴,群体监督的形式,会让你更容易坚持下去。
总之,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按照身体状态调整计划,坚持下去,也就没那么难了!
其次,跨越瓶颈期。
就像我们工作总有段时间想摆烂、辞职一样,运动也会遇到这种瓶颈期,而这个阶段,是自控力训练的关键节点,跨过去,你就可以唤醒全新的自我。
那么,到底怎么跨过去呢?《自控力2》作者认为,可以通过5种方式进行调整:
√ 进行延迟满足训练,把长目标和短期奖励相结合;
√ “10分钟法则”,帮助突破心理阈值;
√ 自我对话,转变心态;
√ 公开承诺,借用外部力量增强自控力;
√ 寻求专业指导,帮助调整训练计划。
最后,让运动成为习惯。
每天都跑步10公立,或许很难坚持,但周一到周五,保持每天运动20-30分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好像就没那么难了。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记录运动数据、情绪变化,帮助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了解运动带来的益处,也能让你更有坚持的动力。
如果完全压制自己的欲望,很容易导致反弹,所以,可以试试《自控力2》中提到的“85%原则”,85%时间严格自律,15%时间灵活调整。
你会发现,原来,坚持下去,也没那么难了!
枕边育儿寄语:
虽然大篇幅都在谈论运动,但其实,我想说的是,通过运动的形式,可以让你了解自控力的本质——不是一味压抑欲望,而是利用科学的方法,和自身需求和谐共处,在坚持和调整中,不断实现自我的超越,摆脱拖拉磨蹭的坏习惯。试试看哦!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