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农村村干部权力滥用问题,都是国家现代化进程中,难以根除的顽疾。

或许在不少人的认知里,想要解决村干部的权力滥用以及贪腐问题,只需要从人员任命上着手便可以。

然而,事实证明,对于村干部权力的滥用,不仅要从人的问题上着手,而且还要在制度层面进行改革。



因为,村干部权力的滥用,本质上还是传统的农村治理模式,与现代化社会的治理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诸如近些年来,时常有媒体曝光的涉及农村土地资源分配的灰色操作、扶贫资金的系统性侵蚀以及农村改造工程的暗箱操作等等。

这些问题绝非单纯是人的因素所导致,实际上还是制度层面给这些“土地的蠹虫”钻了空子。



那么,这些制度层面上存在的问题,究竟怎样来解决呢?

实际上,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现代化改革,正是在不断根除上述顽疾的过程,而2025年,政府推出的村干部新规,毫无疑问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那么,2025年推出的村干部新规都有哪些呢?接下来让我们逐一介绍。



首先,在2025年的村委会新规中,最为显著的一条便是增加了一个新的工作组织——乡村振兴工作队。

根据官方公布的消息来看,这支“乡村振兴工作队”的核心成员,都是村子里的年轻人,其中既有退伍军人,也有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以及留在农村的创业青年。

这支由年轻人组成的“乡村振兴工作队”,主要工作便是推动乡村振兴,尤其是在产业发展、环境治理以及文化建设领域,将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支“乡村振兴工作队”过于年轻,让不少人产生了担心,认为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能够承担起乡村振兴的重任呢?

实际上,乡村权力滥用的问题之所以难以根治,正是因为乡村干部多数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一辈。

虽然老一辈担任村干部,的确对乡村的大大小小事务都十分熟悉,而且在处理基层具体问题上也更有经验。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些“上了年纪”的村干部,思想进步速度较慢,办事风格更是偏向于人情化,也更容易滋生权力的滥用。

而对于乡村振兴这样的现代化进程,虽然离不开老干部的指导,但是更需要年轻人带头冲锋,因为年轻人不仅有干劲,更重要的是有思想,而且能够更快地适应现代化的进程。

而且,成立了由年轻人组成的“乡村振兴工作队”,并不意味着将乡村振兴这件大事全部交给年轻人,还是要经过专门的培训,并且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干部担任顾问,形成“新老搭配”的局面。



与此同时,在2025年的村干部新规中,还对村干部的退休年龄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今后新任的村书记、村主任的年龄,原则上都不会超过55岁,至于其他的村干部的年龄,则不超过60岁。

或许不少人对此感到好奇,因为延迟退休政策已经落地,为何村干部的退休年龄反而提前呢?

实际上,将村支书、村主任的退休年龄之所以提前,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更多的是为了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加速村委会的权力结构更新。



因为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无论是村书记还是村主任,似乎都离不开一个“老”字,最典型的便是“老村长”这个称呼,似乎村干部都是“老”的,也只有老干部才能胜任村干部。

实际上,这种思想还是传统农村发展模式留下来的“病根儿”,因为在传统社会的乡村中,“老村长”自然而然意味着德高望重。

而传统的农村社会,本质上还是个人情社会,这样的社会需要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村长”来主持大局,否则很容易乱成一锅粥。



然而,传统的人情社会,必然要滋生由人情往来而导致的权力滥用,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而一旦出现权力滥用,就必然导致腐败与不公。

如同赵本山、高秀敏、范围多年前表演的春晚小品《拜年》一样,小品中提到了村长可能将鱼塘承包给自己的小舅子这个问题,不仅在当时的农村较为普遍,即便是现如今,也并不少见。

正因如此,想要加快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就必须改变老百姓根深蒂固的“老村长”的观念,因此,对于村支书、村主任退休年龄的提前,是一项十分有必要的政策。



除此之外,为了治理村干部权力滥用的问题,今年的新规还着重强调了三条纪律。

这三条纪律简单来说,就是要村干部“清白做人”“清正用权”以及“清晰记账”。

所谓的“清白做人”,就是要求村干部不能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要时刻保持廉洁自律。



“清正用权”是要求村干部不能搞一言堂,更不能滥用手中的权力,要依法依规地行使职权。

“清晰记账”则是要求村干部将村委会的财务收支公开,接受村民的监督以及质询。

实际上,以上的三条都是在针对当前广大农村或多或少存在的村干部权力滥用的问题,因为权力的滥用才是农村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障碍。



只不过,任何进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无论是农村的现代化,还是基层干部的治理,尤其是前者的实现,还要依托后者来具体执行。

但是,并不能因为过程的漫长或者艰辛而因噎废食,毕竟我国有着广袤的农村,更是有着巨大的农村人口基数,农村治理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中国社会的下一步走向。

可以确定,农村问题治理的脚步只会加快,而不会放缓,虽然中国整体还是一个人情社会,但是人情也分过去式和未来式,中国社会的转型,必然是面向未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