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是闪闪发光的群体,他们以辛勤的汗水、卓越的智慧,在各自岗位上诠释着劳动的伟大意义,于平凡中创造非凡业绩。五一前夕,高邮市阳光特种水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戴大喜荣获全国劳模称号,赴京接受表彰。多年来,戴大喜锚定“一只虾”、敢为天下“鲜”,将高邮大虾养殖做成当地的支柱产业,更在国内业界声名远扬。
眼下正值高邮大虾由温棚移入外塘养殖的关键期,在龙虬镇强民村,戴大喜带领技术团队穿梭在虾塘之间,手持便携式设备对水质进行检测,为农户提供精准数据。1998年,罗氏沼虾养殖在当地刚起步时,大家都想通过养虾提高收入,苦于难寻虾苗、缺少养殖技术。年仅27岁的戴大喜放弃“铁饭碗”,一头扎进“养殖虾海”,钻研养虾技术。
经过多年摸索,戴大喜开发了高邮大虾发酵饲料,构建起“水、藻、菌”平衡的生态水环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并且形成了完整产业链经营格局。在他的带动下,当地8个乡镇的2000多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村民们表示,戴大喜在技术、资金、服务等方面给他们不少帮助,年景好的话,一亩能挣五六千,“非常感谢他”!
2023年8月,高邮被授予“中国生态大虾之都”。如今,高邮大虾已经拥有专属品牌,总产值近40亿元,从养虾能手到致富带头人,戴大喜有了新的奋斗愿景,希望未来带领广大农户,坚持科技兴农,绿色发展,走品牌化发展道路,让更多农户从品牌溢价中分享到更多收益。
戴大喜用勤劳和智慧书写了“一只虾”的传奇,这个富民产业也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在扬州广袤的农村大地上,还有许多“劳模”在奋斗追梦。仪征刘集的巾帼“新农人”、市劳模王敏就把握住发展风口,将蛋鸡养殖经营得红红火火。
在刘集镇古井村王敏的养鸡场,工作人员只需通过可视化设备,就能实现远程控温、通风换气、除尘加湿等操作,为18万只蛋鸡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王敏是土生土长的古井村人,中专毕业后,她承包了一家机关单位的养鸡场。2011年,王敏回到家乡,创办兴扬家禽养殖公司,首批4万只蛋鸡顺利入驻。几年下来,尽管收益可观,但设备老化,鸡粪处理不当,对周边环境造成影响,引发村民不满。对此,王敏投资1000多万购置全新设备,实现了养殖过程自动化。
随着自动喂料系统启动,成千上万只蛋鸡争相进食;另一边,新鲜产出的鸡蛋被送到生产线上,进行分装。过去需要人工完成的例行巡检,现在也由机器人替代了。
目前,王敏的公司日产鸡蛋近15万枚,不仅是当地的纳税大户,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此外,王敏还毫无保留地向前来学习养殖经验的村民答疑解惑,并通过网络媒体、电子商务等方式直播带货,有效解决了周边养殖户货物滞销、收入缩水的问题,成为乡村先富带动后富的典范。
古井村党总支书记李朋表示,希望未来有更多像王敏这样追求卓越、敢为人先的“新农人”逐梦“希望的田野”,实现事业梦想的同时,也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 | 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 | 彭祝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