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五一假期,是“临清市戏剧美食文化季”活动走过的第三年,也是临清连续举办以美食为核心的“戏剧美食文化季”“非遗美食文化季”“冬游临清贺年会”主题文旅活动的第三年。据不完全统计,上千万的游客通过一场场活动、一道道美食、一项项非遗、一个个景区,走进临清这座运河畔的千年古城。
4月21日,临清市政府在首都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华美食荟”2025大运河(临清)戏剧美食现场交流活动的具体情况。今年,在中国烹协全力支持和指导下,临清将“戏剧美食”IP升级为商务部“中华美食荟”系列活动品牌,并实现了全国美食资源和美食体验的联动。运河美食搭台,戏剧演艺唱戏,全域联动,美食、美景、文化、演艺都是“大菜小吃”。
在北京,临清还组织多位名厨,带着近百道临清名菜名吃,以及多位美食特产企业主,近乎以“搬家式”的决心和行动,在北京做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美食品鉴推介会。
恰逢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戏游齐鲁好食光”主题活动,在全省深耕“戏剧+美食”IP,被列入山东省《2025年提振消费工作要点》和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进一步培育新增长点繁荣文化和旅游消费的行动计划》,临清作为主要会场,意义重大。
在全省“戏剧+美食”的战略布局下,临清的独特性究竟何在?这要从千年运河赋予的基因说起。千年古县托起运河钞关、舍利宝塔、鳌头矶、宛园、东宛园,托起181处文物和260项非遗民俗,托起“中国京剧艺术之乡”“武术之乡”“曲艺之乡”等文化品牌,临清特色美食更是自成一派的运河明星。融汇南北、贯通古今、联动全域,基于全域文旅资源,“临清美食”这张王牌在2025年再一次打响——
一个县城的美食文旅活动去北京开活动的新闻发布会;
一个县城去北京开美食体验品鉴会;
一个县城三年磨一剑的文旅品牌,和全省的大规划高度同频!
不管是线上流量还是线下客流,临清文旅似乎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联播》等上百家媒体、千万网红对临清做了多次重点报道和宣传,越来越多的外地车牌出现在临清的马路上,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排队在临清的美食店前……
三年文旅征程,万众来“临”的背后更是全城的奔赴。五一假期前,中共临清市委宣传部、临清市文明办再次给全市人民发出信函。信中提议,在客似云来的假日里,倡议市民继续践行“让食”“让路”“让车”“让景”于客,让外地游客在临清的每一处风景里,都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事实上,多次活动、多年发展,临清商户、市民已经形成了自发“宠客”的城市气质。倡议书中说道:“感谢每一个平凡又闪光的你,让临清成为值得奔赴的远方,更成为永远温暖的家乡。”让人动容。
所以,山东有136个区县,为什么是临清?为何临清能将“美食+文旅”升华为省级乃至国家级文旅IP?因其坐拥运河钞关的绝版遗产,因其汇聚南北风味的包容底色,更因其用三年时间将‘宠客’刻进城市肌理……
如果答案还不够详细,临清市委副书记、市长周超的一份推介词里,或许我们可以更加明确——
各位来宾,媒体朋友,很荣幸向大家介绍千年运河畔的宝藏小城——临清。
临清是一座“因水而生、应运而兴”的城市。中国大运河纵贯三千里,跨越两千年,像母亲一样哺育着两岸千里沃土,也成就了临清这个运河边上的“璀璨明珠”。临清的码头,曾经帆樯如林、百货山积,南来北往的食材在此交融,孕育出独特的美食基因。临清美食以鲁菜为基础,融合南北大菜特色,兼具齐鲁持重与江南灵秀的独特风味,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一部流动的运河饮食文化史。明清小说《金瓶梅》中涉及的300多种菜肴、面点和小吃,均能在临清找到原型。
当京杭大运河的波光流转千年,当漕运帆影化作历史的回响,临清这座运河古城,正以烟火升腾的滋味,诉说着一段唇齿留香的故事。今天,我们相聚于此,共赴一场舌尖上的盛宴,品味临清美食里沉淀的运河记忆与人间至味。
塔岸闻晨钟,炊烟袅袅轻
临清人的清晨,是从一勺托板豆腐的卤香开始的。木托板上的豆腐,咬一口,浓郁的豆香在齿间迸裂,似有漕船号子从味蕾荡开,穿透时光的雾霭。清晨的街巷中,由小米、花椒、八角等磨糊熬煮而成的临清豆沫,搭配刚出锅的炸油条、鸡蛋荷包,油香咸香交织,堪称天作之合;香酥可口、甜而不腻的临清糖盖,配一碗热气腾腾的特色豆腐脑,浇上卤汁、麻汁,堪称碳水与糖油的味觉天堂。若想感受古城待客的豪爽,定要尝一尝临清特色清真八大碗。八大碗始于元代,八道菜、八大碗,四荤四素、碗碗分明,见证了运河文化与穆斯林文化和谐交融。而街头巷尾的清真扣碗、油泼羊汤、烧饼夹肉更是将市井的烟火气揉进了食物的肌理,成就了临清“无肉不欢”的早餐文化。
幸运的是,几十种特色早餐,穿越时空,得以完整地留存在运河临清最动人的烟火气里。有人曾说,在临清吃早餐可以90天不重样。的确,临清早餐种类之丰富,特色之明显,价格之亲民,无不让游客津津乐道、流连忘返。
匠心传承宴,巷陌烟火情
正午的阳光洒满运河畔,饭点一到,临清的街巷开始飘散诱人的香气。临清人把日子过成了诗,连吃一碗面都讲究“什香”,临清什香面,一面成席,搭配18种菜码和辅料,芝麻酱的醇厚、辣椒油的鲜香、蒜泥酱的辛辣,调和出百味人生,是我们端给客人最富仪式感的一碗面,也是“临清倍儿有面”美食品牌的代表。热气腾腾的临清烧麦最懂这座城的脾性,薄如蝉翼的面皮裹着鲜香肉馅,十八褶的匠心捏出时光的纹路,咬上一口,汤汁浸透唇齿,仿佛尝到了运河水浸润的丰饶。临清捶鸡面将面条的爽滑、鸡肉的鲜嫩以及汤头的浓郁融合在一起,是吃肉不见肉,吃面不是面,给食客独特的口感体验。此外,尹阁下凡肉、刘垓子白仁、手工空心挂面、运河黑牛火锅、桑黄金耳养生宴广受游客好评,素鹅脖、扒口条、锅烧鸡子、芝麻羊肉、徐家豆沫、窦家豆浆、武德奎肉饼等美食,也是临清百姓和外地游客青睐有加的名菜名吃。百种菜品,搭配一份济美酱园的小菜,配一碟由家喜铺的糕点,运河名吃处处演绎着人间至味。
临清美食历经百年沉淀,早已成为运河文化的重要注脚,其中的特色宴席更是一绝:文人雅趣藏在金瓶梅宴的菜名里,商业往来融在钞关宴的仪式中,民族风情凝聚在清真八大碗的碗碟间。临清宴融合南北特色、八方风味,每桌宴席都是美食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在临清,还有“无汤不成席”的传统,临清汤有上百道之多,百样选料、百种烹调,百样滋补、百种味道,皆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漕波烹岁月,诸君皆同行
暮鼓梵音响起时,灯火点亮运河古城,街头巷尾的羊肉汤已沸腾。这汤是运河畔的回民以秘法熬制:选小尾寒羊,以运河芦苇烧火,慢煨出乳白汤底。喝时必配刚烙的“一窝丝”烧饼,饼丝浸入汤中,吸饱醇厚汤汁,一口咬下,羊脂香与麦香在喉间碰撞,恰似漕工号子与船桨击水的共鸣。传说乾隆南巡至此,连饮三碗,笑称“此汤可消半生江湖漂泊”。在这里,您品尝的不只是美食,更是运河千年未断的呼吸——每一筷都是历史,每一勺都是江湖;不仅是氤氲夜色里的市井烟火,更是碗筷间的兄谊情长。运河夜晚的味道,抚慰深夜的胃肠,更抚游人心。
朋友们,运河通南北,文化越千年;广邀天下客,诚结四海缘。让我们以美食为舟,共赴这场穿越千年的味觉盛宴,在运河的桨声灯影里,品千年古韵,赏天下运河,游非凡临清!
文:资深媒体人/策划人 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