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召开公审大会,河北省人民法院遵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命令,组成临时法庭,对刘青山,张子善以公审和宣判,判处二犯死刑,立即执行,并没收其本人全部财产。

三十年后,刘青山的三个儿子走到了当年举报者李克才的门前,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个孩子要求李克才为自己的父亲翻案。

刘青山的孩子为什么要如此做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刘青山出生于1916年,是河北省安国县南章村人,出生于贫苦的农民家庭,幼年便给地主当长工,15岁时参加了革命,所以也是红小鬼。

1931 年 6 月,在徐云甫的引荐下,刘青山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 年,他投身革命浪潮,跟随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七军第一支队参与河北暴动。期间,刘青山积极参与中国工农红军冀中支队的组织工作,成为这支部队最早的一批干部成员。

后来,他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在严刑逼供下坚贞不屈,表现出了坚强的党性,1937年10月,刘青山被选送抗大学习。

1941 年 3 月,刘青山开始担任中共大城县委书记一职,仅仅 6 个月后,即当年 9 月,他又被调往任职中共任河县委书记,在1942年日军“五一大扫荡”中,刘青山依靠群众,带领县大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扫荡斗争,在人民中赢得了崇高的威信。

1944年10月后,因为工作出色,调任中共冀中八地委城工部长,组织部长,地委副书记,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刘青山放松了对自我行为约束,开始勾结奸商,从事非法经营活动,使国家损失达21亿元。

不仅如此,刘青山担任天津地委之时,将一辆从战争中缴获的美国吉普车擅自霸占,成为最早的“小车迷”,他运用手中的权力力,牟取私利,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与党的政策背道而驰。



为了享受,刘青山成天无病呻吟要吃各种补品,也不管是否对症,为了享受,他带领一帮亲随,一头钻进了天津当时未被查封的烟花柳巷,为了享受,他不顾党纪国法,一切国家命令禁止挪用的公款,都在他的侵吞之列。

1951年10月的一天,几次检举揭发不得的李克才再次向省委举报刘、张,终于揭开了新中国第一大案的盖子。

李克才1917年生于河北省行唐县九口子乡两岭口村的一个农家,“七七事变”爆发后,李克才投身革命,曾任行唐六区,八区区委书记,鸾丰县县长,冀东十五行署专员。

1949 年 7 月 26 日,李克才接到调任通知,赴天津行署担任副专员一职,此时,刘青山为专区党委书记,张子善任专员,至此,李克才成为了这两位领导的下属,开启了与他们的共事历程 。

开始,李克才对于参加过著名高蠡暴动的刘青山,为参加学生运动蹲过大狱的张子善非常敬佩,然而多次工作下来,却与李克才对他们的印象大相径庭。

最初的工作顺利,三人配合默契,转折发生在1950前后,1949 年末,《人民日报》刊文披露,天津地区违规从东北贩运木材遭扣押。



看到报道后,李克才大为震惊,急忙向张子善和刘青山询问此事。张子善却佯装毫不知情,刘青山则态度嚣张,直言这是他和众人共同商议的决定,还嘲讽李克才遇事怯懦,称 “出了事别怂,没你李克才什么事儿” 。

1950年9月,刘青山,张子善要挪用地方粮款10亿元搞机关生产,李克才不同意,刘青山,张子善一意孤行,不听规劝。

不仅如此,接替刘青山专区党委书记职务的张子善没有一丝收敛,1951年7月,他以盖房为名,让专属写证明,拟骗20亿元贷款,遭李克才拒绝后,还是利用职权,让低位开具证明骗得了贷款。

李克才对二人的错误行为做过各种各样的抵制,也进行过不同形式的斗争,然而,刘青山和张子善二人对于李克才得“劝勉” 确是无动于衷,李克才无奈之下只好借省里开会的机会,直接向省领导反映,最后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最终方式的解决,李克才选择了“公开举报”这一方式,不久后,刘青山和张子善被相继逮捕。



。最终是党中央做出了严惩的决定。1951年12月14日,中共河北省委根据调查和侦讯结果,向中共中央华北局提出了“处以死刑”的处理意见。

华北局随即向党中央作了报告,原则上同意河北省委的处理意见,但是在“死刑”之后加了一个括号“或缓期两年执行”。

收到华北局报告后,党中央专门开会研究对刘青山,张子善的处理,毛主席看到报告后沉默不语,许久之后说出两个字:“死刑”,一旁的周总理问道:“万一有人出面讲情况呢”,毛主席又说了两个字:“不准。”

历史牢牢记住了这一天:1952年2月9日,地点是河北省公安厅看守处,刘青山,张子善分别被关押在两个小房间内。

当负责人走进刘青山的小房间内,他长得高大粗壮,更多一点当时通称的工农干部的味道,这在50年代,是非常吃香的,刘青山自知自己对革命确实有功劳,因此说话办事大大咧咧,骂人训人时常有之,但他又是豪爽的,很少拐弯抹角,要拿就拿,要吃就吃。



“我拼死拼活打江山,享受点算什么”,这话他不仅表现在行动上,而且挂在嘴边,最后一旦认错,认账也就不再含糊。

“我没有求饶的必要!死还有什么价值呢?”“告诉我弟弟,把我的尸首带走,津市局有大小皮包,都是党的财产,交给党”,这是刘青山在听完死刑判决词,失声痛哭后留下的遗言……

罪大该死,死而无憾,这就是刘青山和张子善两个罪犯临刑前的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关押和教育,他们对被判极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1952年2月10日下午1时,在河北省保定市东关大小场上,“砰砰”响起了两声石破天惊的枪声,两口事先准备好的紫红色棺木做了刘,张二犯的最后归宿。

刘青山处决后,河北省上级便向刘青山的妻子范勇传达了省委电话的决定:

“经中央、华北局、省委三级领导共同研讨决定,下发联合通知:自即日起,刘青山的长子与次子由国家负责抚养,每人每月给予 15 元生活费;幼子则由其母亲范勇照料。



当时刘青山被处决时,老大刘铁骑只有7岁,老二刘铁甲4岁,老三刘铁兵刚出生几个月,妻子范勇曾说起过三个孩子的名字,范勇说道,因为当时地委大院中张子善的儿子张铁雄排行大,后来铁雄虽然死了,但是地位干部中有了儿子,就随着“铁”字走了,而刘青山当初是希望他的儿子们将来金戈铁马,驰骋疆场,报效祖国。

铁骑,铁甲,铁兵,多像一首雄壮激昂的军乐,这三个儿子长大后,各自有了各自的家庭,在面对父亲的问题时,大儿子刘铁骑笑着说道:

“的确我是个名人,严格地说是名人的后代,不过我周围的人对我很友好,我有很多朋友,我有时在工作中发脾气,大家都很理解,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也没有压抑感和自卑感,陌生人知道我的身份后,有的觉得好奇,有的则很尊重。”



到了80年代的时候,国家倡导平反冤假错案,刘青山的三个儿子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甚至找到了李克才,李克才听完三兄弟的请求后,认真地整理了当年的案件文件,然而最后定出的结论是刘青山当年定罪是公正的,不能进行平反。

刘青山曾给他的儿子们带来过光荣,但是他也给儿子们的心灵上带来了永远无法治愈的创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