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以为毛主席的画像是1949年10月1日第一次挂在天安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1949年2月12日,正好是元宵节。当时,北平和平解放仅11天,好事成双成对,政府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热闹的集会。

那天早上,大家从四面八方赶往天安门广场。虽然二月份北方冷得刺骨,但大家的热情并没有被冻住。锣鼓喧天,鞭炮声此起彼伏,秧歌剧团欢快地跳舞,军乐队大声演奏,宣传队也充满了欢乐。

当20万北京市民慢慢走进广场时,他们立刻看到了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的大幅照片。照片中毛主席的表情严肃,目光坚定。

在场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感觉,无论你站在广场的哪个地方,似乎都能感觉到毛主席在静静地看着你。



突然,有人带头大喊:“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共产党永远伟大!”紧接着,广场上的数万人也大声呼喊,这些激动人心的口号在空中久久回荡。除了挂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外,还有朱德、林彪、聂荣臻、叶剑英四大人物的画像。

这四个人都是新中国的功勋,他们为国家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全国人民都非常尊敬他们。这一次,肖像只出现了一天。元宵节结束后,五幅肖像被有关部门移走了。在此之前,天安门从未同时悬挂过如此多的人物肖像。

从那以后,天安门广场上再也没有见过这五位人物的肖像同时悬挂。1949年7月7日,毛主席的肖像再次挂在天安门广场上,纪念七七事变12周年。

回想12年前,日本侵略者轰炸北平卢沟桥,使中国人民再也不能容忍,全面抗战的帷幕由此拉开。现在,日本侵略者早已被赶走,中国开启了一个新时代。这一天对所有中国人来说都非常重要。



天安门广场又举行了一次大型集会,北平人民热切地涌向广场。大家都注意到,这次城楼上只挂着两幅主要领导人的肖像,右边是毛主席,左边是朱德,中间镶嵌着一颗闪亮的红星。说到这里,这已经是毛主席的肖像第二次登上天安门了。

与2月12日悬挂的肖像不同,这次我们选择了毛主席1945年6月在延安拍摄的照片。照片中,毛戴着一顶红军帽,面带微笑,眼睛向前看。任何看到这张照片的人都会感到内心温暖。

毛主席亲自出席了集会,走到天安门城楼的高处,向大家挥手致意。尽管那天下着倾盆大雨,但大家的热情丝毫没有减弱,数十万人对毛主席报以热烈的欢呼。

1949年9月,建国典礼的筹备工作稳步推进。这时,正忙着设计国徽的伟大画家周令钊接到了一个新任务:画一幅毛主席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广场上。这幅肖像画非常巨大,高6米,宽4.6米。由于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肖像画很容易损坏,普通画布无法承受。



经过讨论,大家决定使用坚固的铁皮作为“画布”。这样,肖像就变得特别重,需要用卡车拉,用起重机吊起。说到毛的肖像,大家又开始担心了。

什么样的照片最能代表他?周总理思考了几天,建议摄影师给毛主席拍一些正式的照片。听到这些话,毛主席大胆地挥了挥手,说:“不用那么麻烦了。就挑一张我以前的照片吧。”

肖像画得很快,但当它被拿来检查时,聂荣臻突然皱起了眉头。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毛主席衣领上的纽扣没有正确地系在肖像上。如果这是正常的,那也没关系,但在像成立仪式这样正式而严肃的场合,这似乎有点不合适。

周令钊也有同感,于是他又修改了肖像,把扣子系在衣领上。由于他高超的绘画技巧,他的毛肖像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赞扬。

经过紧张的绘制和安装,任务在奠基仪式前成功完成。周令昭只是松了一口气,但9月30日,他又收到一封紧急电报,说肖像需要更换。



领导突然要求删除肖像下的“人民的胜利”字样。周令钊瞥了一眼挂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画像,心想,如果把它拆了,改了,再挂起来,时间可能不够了。

他咬紧牙关,爬上梯子,却发现这五个字恰好在毛主席的中山装上。于是,他擦掉了字,在衣服上画了一个图案。这样,第三版毛主席的天安门画像就完成了。

1950年初,毛主席前往苏联,此事被许多国家的媒体报道。他们还将两位国家领导人的照片进行了比较,照片中斯大林穿着非常优雅,看起来特别隆重。另一方面,毛主席仍然穿着旧衣服,头上戴着八角帽,看起来并不那么引人注目。

巧合的是,这张照片就是曾经挂在天安门广场上的那张。战争期间,生活艰难,毛过着简朴的生活。即使作为一个大领袖,他也穿着简单的衣服。如今,时代变了,是时候在天安门广场挂一张毛主席和平时期的照片了。



因此,有关部门计划重新绘制毛主席的肖像。中宣部副部长胡乔木专程去看望北京人民美术馆副馆长辛莽,希望他能为毛主席画一幅新的肖像。辛莽知道这项任务并不容易,所以他从毛主席不同时期的照片中精心挑选了一张一张,最后选了一张半身侧面的照片。

照片中的毛主席穿着制服,表情严肃,头微微向一边倾斜,眼睛看着肖像的右上角。与之前的版本相比,这个版本看起来更庄严、更有尊严。

画一幅几米长的大画真的不容易,主要是因为画家在画画的时候看不清整幅画,很容易使画面不协调。经过长时间的思考,辛莽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他站在离画布几米远的地方,指挥助手布置画面的布局。经过几天的努力,大家终于按时完成了绘画。这幅肖像画在劳动节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但不幸的是,只展出了一天就很快被移走了。



起初,有些人认为肖像中的毛主席没有直接面对人群,只露出了一只耳朵,感觉不太严重。后来,毛主席自己也听说了这件事,半开玩笑地问辛莽:“你为什么只露出一只耳朵?”辛莽当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在画一幅新肖像画时,辛莽吸取了上一课的教训,把毛主席的目光从抬头看向了前方。他还对细节做了更多的调整,尤其是眉毛和眼睛之间的力量,既聪明又善良,更像他自己。

这幅肖像画是在国庆节挂在天安门广场上的,就在最后一幅肖像画展出五个月后。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这幅肖像将被悬挂在天安门广场的塔楼上。

1952年,国家从四面八方挑选了三十多位绘画大师,打算专门为毛主席画像挑选一位画家。为了展示每个人的绘画技巧,相关部门组织了一次严格的测试,要求每个人画马克思、毛主席、列宁等伟大人物的肖像。随后,这些作品被移交给中宣部进行评估。因此,张振仕被选为专门画毛肖像的人,因为他画得很好,这幅画持续了十多年。



1963年,毛主席的画像再次更新,但当新的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时,一些人仍然不满意,不得不继续调整。以前,只有在重大节日或国家大事时,毛主席的肖像才会挂在天安门城楼上。但自1966年以来,毛主席的肖像一直挂在那里。

然而,为了防止肖像因风、雨和阳光照射而变色,每年都会聘请一位专业画家来绘制一幅新的肖像。然后,在国庆假期之前,工作人员将更换新肖像并将其挂在天安门城楼上。1967年,毛主席的第八幅肖像画问世,由著名画家王国栋亲自绘制。

王国栋尤其擅长捕捉人物的面部表情。他对毛主席的肖像画特别逼真,展示了毛主席作为领导人的伟大,让人感到非常亲近。这幅肖像画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成为毛主席使用时间最长、最受欢迎的肖像画。

说起天安门城楼上的毛肖像,在制作过程中有很多努力和创新。因为这幅肖像画太大了,普通的画布根本不够,只能拼凑几幅。但这样一来,画布的接缝特别明显,看起来非常难看。



经过多次尝试,大家终于找到了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并使用了一种由亚麻制成的新型帆布。这种画布非常强大,可以织得任意大,完美地解决了问题。

北方的冬季天气极为寒冷干燥,夏季则酷热多雨。外部环境的变化往往会导致肖像的颜色在一年内褪色。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津和上海的两家颜料厂合作开发了一种名为“中国银粉”的国产新型颜料。

这种色素不易褪色,具有独特的中国风味。多年来,它一直是毛肖像画的首选颜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不仅天安门城楼上挂着毛主席的画像,老百姓也把毛主席的画张贴在自己家里,甚至街头巷尾。

但后来,中央政府发现很难管理,到处挂肖像也不太庄重,所以规定毛主席的画以后不能随意张贴或悬挂,但天安门城楼上的画必须永远保存。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全世界都在密切关注中国的一举一动。



在接受邓小平采访时,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天安门广场上的毛主席像会永远保存吗?”

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她实际上是在问中国是否不再坚持毛泽东思想,或者毛主席时代是否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面对这位直率的记者,邓小平毫不犹豫地说了七个字:“它必须永远保存!”法拉奇有点震惊。

她原以为自己会得到一个更委婉的回答,但心里不禁佩服。如此直率和真诚的国家领导人必将带领国家走向更大的繁荣。



邓小平的七个字响亮有力,代表了中国的声音。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毛主席,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走社会主义道路。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