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刘青山被执行枪决,多年后,刘青山的亲弟弟刘恒山面对镜头,直言不讳地评价毛主席当年对刘青山的严厉处罚,刘恒山是怎么看待毛主席的决定的?



新中国初建时,国家各项建设正热火朝天地推进,权力的大小,也让部分干部心生贪念,对国家和民众的利益造成不小的侵害。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共中央果断发起“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

说起刘青山和张子善,他们在革命年代都是英勇的战士,原本应是新中国建设的支柱,可权力的诱惑使他们走上歧途,深陷贪腐的泥潭。刘青山,河北出身,自小便投身于革命事业,立下赫赫战功。新中国诞生后,他出任天津地委书记,随着地位的提升逐渐迷失,沉迷于奢华享受。

张子善,同样来自河北,外表勤勉亲民,私下生活却极度奢华。在天津地委副书记的任期内,他与刘青山联手,利用职权中饱私囊,甚至挪用救灾和基建资金,还通过企业交易牟取暴利。



1951年,国家为打击建国后滋生的贪污腐败现象,对各级官员展开严密的审查。正是这场清查,揭露刘青山与张子善惊人的贪腐行径,他们涉案的金额竟高达171.6亿元(旧币),折合新人民币大约171.6万人民币,在当时的背景下,那是一笔非常巨大的款项。

刘青山和张子善利用手中的权力,花样百出地进行贪污活动,他们虚构开支、挪用公共资金、收受贿赂,甚至胆敢将国家用于救灾的款项私自挥霍。

在他们的恶劣示范下,天津地区的一些官员和商人也纷纷走上贪腐之路,形成一个腐败的链条。这种行径,严重侵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更在社会上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在河北省委的“三反”会议上,李克才揭露这两人的罪行,消息迅速传到中央,毛主席对此深感震惊,迅速下令逮捕并审判这两人。



面对证据,刘青山态度强硬,张子善则在审讯中逐渐软化,坦白自己的罪行。虽然考虑到他们过去的战功,中央内部存在分歧,但毛主席坚决主张严惩,以儆效尤。

最终,1952年2月10日,刘青山和张子善在保定被执行枪决,这标志着新中国第一宗贪污案的圆满解决。

刘恒山作为刘青山的至亲手足,亲眼目睹哥哥刘青山从英勇战士逐渐滑向贪污深渊的全过程,在一次采访中,对于毛主席当年毅然决定对刘青山执行枪决的举措,表达坚定不移的支持,直言:“毛主席当年坚持要枪毙他是对的。”

刘恒山回想起那次探访身在天津的哥哥,心中不禁感慨万分,眼中的哥哥曾是那样地节俭而低调,眼前的景象却让他瞠目结舌。哥哥如今仿佛变了一个人,置身于英国人精心打造的小洋楼中,出门必有豪车相伴,家中琐事皆有保姆料理,就连衣物也有人专门洗涤。



面对这样的巨变,刘恒山曾试图以自己的方式唤醒刘青山迷途知返,遗憾的是,刘青山已深陷腐败的泥潭,无法自拔,这份失望,让刘恒山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贪腐的严重性。

当谈及毛主席对贪腐零容忍的态度及严厉打击的决心时,刘恒山表示高度的理解与赞同,他认为,正是这样的铁腕手段,才能有效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腐败分子。

刘恒山认识到,刘青山的堕落不仅是对自己的背叛,更是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背叛,必须为此承担后果。同时,他也心怀感激,感谢党中央对刘青山家庭后代的关怀。

刘恒山清醒地看到,刘青山的罪行深深烙印在家人的心中,尽管中央给予他们特殊的关照,但在成长的道路上,刘青山的子女们不得不背负着父亲留下的沉重包袱,面对种种挑战与考验,这是腐败行为所无法回避的后果。



七十多年过去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案件仍然对我们有着深刻的警醒,它告诉我们:无论个人的地位有多高,权力有多大,都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遵守纪律,否则将会自食其果,后悔终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