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里乾坤小,汤中日月长。
对于山西人应该说北方人而言,一碗热腾腾的面条几乎承载着地域文化的全部。
王海歌就是山西人,他用面条与陈醋般的执着助力中国文化连接世界,让澳涞坞与华鼎奖走向了全球。特别是华鼎奖,一度被美国《综艺》誉为“集奥斯卡、艾美奖和格莱美与一体的奖项”。
在很多人的心中,王海歌无疑是集资深媒体人、制片人、企业家等社会身份为一体的成功人士,仅“世界杰出华人”、“国际菁英领袖”、“中美文化交流使者”、“杰出成就奖”等数十个沉甸甸的荣誉勋章就足以让普通人仰瞻。
但我们更愿意走进他每天“100碗面致敬劳动者”的故事,每天100碗面,每年就是36500碗,这36500碗面传递的不仅是饮食文化,更有一份对普通劳动者的关爱与山高水长的家国情怀。
或许,有些人会说36500碗面,每碗10块钱,也就三四十万元。关键是有多少人愿意去做?愿意用力所能及的爱去点亮别人?
出生于1973年的王海歌自幼贫寒,在他的童年和少年中,一碗碗“素面”贯穿了整个成长历程。“民以食为天”的朴素情怀下这才有了我们今天要说的每天100碗面致敬劳动者的故事。
他的“奋斗者小时光”特色面馆,坐落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4A景区红豆峡澳涞山庄内,该山庄由澳涞集团和香港泰富华鼎集团投资创建,是一座及休闲、娱乐、养生、摄影、理疗、治愈为一体的文化景区。经过投资者细心打磨与全方位的经营,该山庄如今已成为了山西省的文旅地标,还被评为2025年度中国最美山庄。
走进“奋斗者时光小面馆”,“华鼎星光长廊”上镌刻着300多位影视巨匠的心语:
张艺谋:匠心是笨功夫。
章子怡:戏比天大。
吴京:死磕到底。
或许,这就是成功的“捷径”与光环背后的真相,职业间的通融性能够让每位食客走进店就能够感悟到人生之“道”。
极致精神追求下,王海歌将山西刀削面的劲道、重庆小面的麻辣、河南烩面的醇厚以及陕西臊子面的营养等九种经典面食融合一起,推出了独具特色的“金鸡鸣春面”、“玉兰拂雪面”,“华鼎山河面”。
36歌小时才熬出的牛骨汤里,不仅沸腾着牵手世界的中国愿景,也蕴含着“以面载道”的奋斗精神……
用餐期间,食客还可以边吃面边浏览华鼎奖获奖影片桥段,让味蕾与感官共振。
极具创意性的“山水全息餐厅”里,我们能够看到玻璃墙外红豆峡谷在碗里的四季风情,春赏山花,夏观云瀑,秋歌百色,冬舞飞雪,说不尽的美好。
面馆内的古戏台上,小时光的非遗艺人每天都会表演“刀削面功夫秀”,手腕翻飞处面食工匠削出的面细可穿针,长能绕梁,行行出状元的精彩让人叹为观止。
戏台两侧的楹联:“一箸挑起山河志,半碗盛尽奋斗情”则是点睛之笔,方寸间尽显大道。
而在“深夜奋斗者食堂”星火计划中,每个周五王海歌都会化身“夜店掌柜”与华鼎奖评委、剧组主创等同事围炉夜话……因此,这方木桌也被称为“中国电影的灵感灶台”。
面馆还会定期举办“导演VS面匠”垮界论坛,届时大咖云集,对青年导演极具启悟意义。
在王海哥的愿景中,“奋斗者小时光”可不仅仅只是家小面馆,更是普通人的星光大道,起到着以氛围打通有志者“任督二脉”的功效……他希望每个影视人都能够跳出“文以载道”的狭隘,还“道”于万物。
每售出一碗面对王海歌而言都是一次公益实践,因为利润会成为山西乡村儿童的光影红利。以面为媒,他无数次让这片土地上的孩子感知到只要心怀虔诚,未来就会有希望。
他是公益人,也是普渡者,精神之舟中承载着无数渴望飞升的灵魂。
我们为什么要用千字长文叙说“面”的故事?因为我们国家如今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求渡者太多,王海歌般载道者太少!这才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踩踏与内卷。
每年36500碗面致敬普通劳动者,王海歌和他的团队,在红豆杉的年轮与太行山的褶皱里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