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明星超有钱,接个广告就有大把的钱。”
这是普通人对明星的认知。
然而,有一位已经很久没有出现在荧幕上的老演员,却从来没有接过一个广告。
他曾经出演过刘罗锅、喜来乐等经典的电视人物形象,曾凭借《凤凰琴》中余校长一角,同时获得政府奖、金鸡奖和百花奖三个奖项的最佳男主角。
2020年,他获得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终身成就电视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这位曾获得无数荣誉的老戏骨李保田,在当下的娱乐圈内,竟处于无戏可拍的状态,不得不说这是整个内娱的悲哀。
有演技有实力,却无戏可拍,说起李保田被暗中封杀的原因,让很多人感到费解,却又好像是定数。
李保田出生于1946年,父亲是国家干部,他作为家中长子,被父亲寄予厚望。
但是,李保田天生跟学习没有缘分,上学成绩很差,却喜欢看戏。
他可以跑几十里路去戏院看戏,就是没办法安心坐在教室学习。
那时候生活不易,李保田没鞋可穿,走这么远的路,脚底磨出一颗颗血泡,他感觉不到疼,坐在戏院里一脸痴迷。
戏演完了,他在里面发呆很久,准备要回家,才发现脚疼的走不了路。
李保田决定去演戏,父亲觉得他没出息,又拦不住倔强如牛的李保田,只能气得对着他大吼:“你去学戏,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儿子!就当这个儿子死了!”
李保田离家之后,在南京柳子剧团学戏,为了能演好戏,他不分白天黑夜地训练。
那一年,国家发生自然灾害,闹了饥荒,李保田没东西吃,就拿着豆腐乳冲水喝,饿得不行了,甚至出去乞讨要饭。
因为长期吃不饱,又每天高强度的训练,李保田发高烧晕倒在训练场。团里人急急忙忙把他送到医院,护士要给他输液,却发现李保田身上肿得像被雨水泡胀的树皮,连血管都找不到。
李保田回到团里之后,越发刻苦训练,终于得到了第一次上台的机会,一个只有两句台词的小角色。
李保田想着自己练习了这么久,就这两句台词,早就背得滚瓜烂熟,上台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为此他还特地把弟弟叫过来看自己演戏。
上台之后,李保田懵了,平时张口就来的台词,在嘴里转着圈,扭着花,就是说不出口。
他跟一名校尉对戏,对方看他接不上词,直接拿出刀把他“砍死”,吓得李保田弟弟在底下放声大哭。
第一次登台丢了脸,李保田知道演戏不容易,自己练了这么久,上台还是一句话说不出。这让李保田心里很难受,也激起他内心的倔强,他一定要成为大演员。
1978年,中国恢复高考,李保田又看到了自己成为大演员的希望。他反反复复去找团里领导,把领导磨得不耐烦了,才答应他去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团里人不认为他能考上,想着他撞到南墙,撞疼了,自然就死心了。李保田想的却是:“我要是考不上,这辈子就不干这行了。”
李保田小学文化,说话还有浓重的口音。为了能考上中戏,他整天泡在图书馆看书,学习文化知识,出来图书馆就对着《新华字典》和《克雷洛夫寓言》念,纠正自己的发音。
考前很长一段时间,李保田都没有休息过,他是硬挺着坚持完考试的,考完之后,他就病倒了。直到收到录取通知书,他的病才慢慢好起来。
进入中戏后,已经有多年舞台历练的李保田如鱼得水,很多演出都能看到他的身影。这时的李保田已经不是上台说不出话的新人,而是能演得惟妙惟肖,获得满堂彩的小演员。
有一次李保田演《麦克白》里的看门人,他上场前后不到五分钟,就获得了连绵不断的掌声。这让多年痴迷于演戏的李保田心里很是得意。
下台之后,班主任却严肃地对他说:“千万不要以自己能成为一个二流演员而沾沾自喜。”
这句话成了李保田的人生格言,从此之后,他除了对做演员的执着和坚持,又多了一份对演戏的敬畏和严谨。
李保田扮演《流浪汉与天鹅》中的流浪汉,去农村体验生活,淘到一件破破烂烂里边都是虱子的背心作为服装。
为了看起来像农村人,他跑去湖区划船,把自己晒到皮肤爆开,最后弄得比农村人还黑。
李保田四十岁扮演八十岁的葛老爷子,为了追求妆发自然,他用漂白剂把头发和胡须给漂了,导致自己大量脱发。
类似了例子有很多,只要进入角色,李保田就只是角色本身,不在有一点自己的影子。
这样拼命的李保田,很快凭借精湛的演技获得了飞天奖优秀男主角和金鸡奖最佳男配角,也让李保田名声大噪,有了更多的资源。
李保田做演员只为演戏,不在乎名,也不在乎利。
张艺谋筹拍电影《菊豆》,坚持要李保田演主角杨天青,但是这个角色只有十八岁,李保田觉得自己不合适,直接拒绝了张艺谋。
别人都表示不理解,“这是张艺谋啊,这样的导演找你演戏,你都不去,知不知道有多少演员主动贴上去?”
在李保田这里,先看的是角色,能够塑造好的角色,合适的角色,才是对观众的负责,其他都不重要。
为了请李保田演出电影,张艺谋最终把杨天青改成了三十多岁,李保田才答应演这个角色。
《宰相刘罗锅》中李保田饰演的“刘罗锅”刚正不阿又不失幽默机智,加上张国立扮演的乾隆,王刚扮演的和珅,三个人被称为“铁三角”。
这部剧当时爆火,大街小巷都能听到那首“天地之间有杆秤……”,张国立因为这个角色一夜翻身,王刚成了”和珅“专业户。也因为这部剧,内地掀起了戏说剧的热潮。
有人邀请“铁三角”趁热打铁,拍个续集,可以吃上第一部的红利,张国立和王刚都同意,李保田却拒绝了。
李保田说:“刘罗锅就那点事,升华不出新东西,没有必要重复。”在他看来,没有必要为了红,拍续集,他也不想在刘罗锅的角色中走不出来。
之后,李保田也没有再跟张国立和王刚合作,别人问起原因,他的回答是:“人跟人是不一样的。没成腕儿的人,比较有上进心,我更愿意跟他们合作。”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并无对错之分。张国立之后又拍摄了《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多部戏说剧,王刚又多吃扮演和珅。
李保田不能干涉别人的选择,也不愿意受别人的影响,只能约束自己坚持做一名踏踏实实演戏的纯粹的演员。
2003年,李保田出演《神医喜来乐》,李保田凭借这部剧获得金鹰节最佳表演男演员、最具人气男演员和观众最喜爱的男演员三个大奖,却在拿奖当天炮轰了制片人:
“如果他不来领奖,说明他还知道羞耻,如果他来领奖了,说明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羞耻。”
李保田这样说,是因为原本很好的电视剧,为了获取更大的商业价值,经过剪辑注水,从原来的30集变成了35集。
李保田觉得,这种注水行为,严重破坏了电视剧原有的剧情逻辑,影响了观众的观看体验。
他说:“原来这部剧可以做成近期电视剧中最好的一部,就这样给糟蹋了。”
不希望演员辛辛苦苦几个月,最终的劳动成果却因为利益而被破坏,李保田表示,以后他拍戏,必须做艺术总监,电视剧播出要征得他的同意。
李保田参演《钦差大臣》,剧组在电视上映后,不顾之前的协议,在没有通知他的情况下,把30集的电视剧延长到了33集。
李保田知道后,把剧组告上了法庭,索赔190万。
为此,李保田和剧组撕破脸,剧组的人公开表示:“李保田就是一个大戏霸”,“以后绝对不会再和李保田合作,奉劝圈里的朋友都不要再用李保田”,“李保田这么搞,就是为了钱”。
李保田的儿子李彧替父亲不值,他对媒体喊话:“父亲侠气很重,不在乎钱,从来不接广告,经他手推掉的广告就有2000万,根本不是为了钱打官司。”
是的,李保田从来不接广告,从事演艺事业几十年,再大的品牌、再高的报价,他全都拒绝了。
他在一次采访中说,“如果今天我演一个老中医,明天就出现在电视上代言感冒药,你让观众怎么信我?”
李保田不接广告,不是因为清高,而是因为对艺术的敬畏,对演员职业素养的追求。
李保田因为电视剧注水,向剧组索赔,不是因为贪财,而是秉持对观众负责,对电视剧艺术性负责的赤子之心。
李保田最终胜诉,获得了剧组的赔偿,却因为此被传“戏霸”,遭受到了影视公司的“封杀”,逐渐淡出娱乐圈。
没有戏拍的李保田,会把自己闷在家中画画和雕塑。做事严谨认真,倔强坚持的李保田,干一行爱一行,他的画画和雕塑作品也都达到了近乎专业水平。
李保田已经很久没有出过作品,他在电视金鹰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奖感言中说:“没有为大家服务的时候,我就躲在家里头一门心思画画,等有了合适的机会,我继续像以往一样充满激情地为大家服务。"”
有网友留言说:“这才叫艺术家。我从没见过哪个演员把演戏,称作‘为观众们服务’的。”
也有人评价他:“一生敬业,干净做人。”
这应该是对当前无戏可拍的李保田老师,最高的赞誉吧。
这就是李保田,在这个事事追求效率的年代,能够始终坚持自我,不妥协、不低头,不向财富看齐,只为艺术献身的“最后一位演员”。#李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