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广东一位女护士被中央接到北京任职,她究竟有何特殊身份?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蔡畅女士便带着主席所托,来到了广东韶关的一家医院里,寻找一位叫曾碧漪的女护士去北京任职。医院领导十分震惊,赶忙通知了正在给病人打针的曾碧漪,可没曾想,曾碧漪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淡定,见到蔡畅女士后,更像是见到了多年未见老友,亲切地交谈了起来。众人十分纳闷,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位护士究竟有何特殊,竟会惊动毛主席?直到曾碧漪的事迹曝光后,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位名叫曾碧漪的护士,居然是一位老革命,还曾和毛主席关系密切。
1907年,曾碧漪出生于广东韶关市南雄县的一个普通家庭。虽然家境一般,又是女儿身,但父母却十分开明,因此,曾碧漪得以进入学堂读书,获得了良好的教育。在校期间,曾碧漪学习十分努力,常常名列前茅,就连许多男生都自愧不如,而她也于1923年成功考入了广东甲种工业学校。
在这里,她接受了更为先进的思想,并参加了多次学生爱国运动,革命的种子开始在心中悄悄萌芽。没多久,五卅运动爆发,毛主席和周总理亲自来到曾碧漪的家乡宣传革命思想。在主席的演讲中,曾碧漪彻底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决定投身于解放妇女和农民运动。
当时,人们的观念还普遍落后,妇女的地位并不高。一次,曾碧漪放假回到家乡,看见了一位同龄的女孩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曾碧漪心中思绪万千,当即决定要改变这一现状,将妇女从旧思想和旧观念中解放出来,为此她加入了人当时的广东妇女解放会,在家乡掀起了一波解放妇女的浪潮。由于表现出色,曾碧漪如愿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就连宋庆龄女士也对于她的工作,予以了肯定。
不久后,她被调往江西寻乌地区,担任妇女部长。对于曾碧漪来说,在江西地区开展工作要比在广东难得多。首先遇到的问题便是语言不通的问题,自幼在广东长大的曾碧漪听不懂江西话,而江西的妇女也听不懂她说什么,因此在宣传工作刚开始的时候,台上的曾碧漪和台下的妇女们常常是大眼瞪小眼,谁也不知道对方说什么。
等到好不容易解决了沟通问题后,又遇到了更大的麻烦。原来,当时农村信息闭塞,农村的封建思想更为根深蒂固,因此当得知曾碧漪等人宣传妇女解放后,村里的男人们第一个站出来不同意,并对她极为排斥,甚至还常常赶她走,而妇女们也不敢参与解放运动。
主席亲自邀请女护士进京任职,二人有何渊源?
可越是这样,就越需要将妇女们解放出来,为此曾碧漪常常顶着谩骂声,宣传着先进思想,号召男女平等,希望能将大家从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中解放出来。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地妇女们终于明白了她的良苦用心,纷纷诉说着自己的婚姻不幸,有的人是被父母强行嫁给了自己不喜欢的人,有的人是常常受丈夫毒打。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妇女了解到了先进的思想,并加入到了妇女解放运动中,而当地妇女的地位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里曾碧漪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与当时的寻乌县委书记古柏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二人早在几年前广州的一次爱国运动中便相识,随后,又一起被调到了江西工作。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古柏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坚韧不拔的女孩儿,而曾碧漪也对年轻有为的古柏产生了好感。一来二去,志同道合的两人便走到了一起,并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当时,正好毛主席前来当地视察,对二人的工作予以了极大的肯定。当得知二人准备结婚时,主席更是一改我党节俭的作风,破天荒的决定让二人大办一场。一来是为了奖励古柏和曾碧漪在工作上的出色表现,二来也是想借着这场婚姻,正好宣传一下自由婚姻,一夫一妻的思想,好好的改一改当地包办婚姻的不良风气。就这样,二人在毛主席的祝福下举办了婚礼,不少当地的村民们都被请来参加,在婚礼的宣誓环节,二人还趁机宣传了一波先进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了当地人的封建观念。
1930年,毛主席和朱德司令带领着红四军再次来到了寻乌,并准备在这里建立根据地。为了深入了解当地情况,主席决定亲自进行社会调查,而古柏对当地较为熟悉,便毛遂自荐作为陪同负责协助主席。在这次调查中,古柏总是能及时回答主席的问题,就连主席没考虑到的也能作出详细记录,这让主席十分满意,决定将他调到身边,而曾碧漪作为古柏的妻子,也被一同调到了红四方面军工作。
比起地方上的工作,军队里更为艰苦,而且曾碧漪还要面对他人的指指点点,不少人都认为她是靠着丈夫的关系才得以调到主席身边工作。可曾碧漪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主席交代的任务,而她也因此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并成了主席的机要文书。
作为女性,曾碧漪在工作上更加体贴入微。主席喜欢晚上休息下的时候看书,她便拿着东西去百姓家挨家挨户的换灯油;主席的毛笔坏了,写字很不方便,她便上山抓兔子,用兔毛给主席做了一支笔。渐渐地,主席也越来越离不开这个秘书了,一次,主席去参加群众活动,曾碧漪却偷懒没有去,本以为偶尔一次主席不会发现,可没曾想主席却亲自派人去叫她,从此以后曾碧漪工作热情愈发高涨。
医院护士突然被中央接去北京任职,她究竟是何身份?
1933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长征,而古柏同志则留守中央苏区,在赣粤边境展开了游击工作,曾碧漪不得不和丈夫分离,殊不知,这次分别成了永别。
随着长征的红军部队越来越多,中央苏区兵力越发空虚,而老蒋趁机对苏区展开了围剿。为了遏制国民党反动派,古柏不得不带领游击队转战各地,可没想到在龙川作战时,遭人出卖,最后被敌人包围。为了掩护大家突围,古柏主动吸引敌军火力,牺牲的时候只有29岁。
得知这一消息后,主席悲痛万分地写下“吾友古柏,英俊奋发,为国捐躯,殊堪悲悼。愿古氏同胞,继其遗志,共达自由解放之目的。“而曾碧漪也倍受打击。可祸不单行,在一次敌人的围剿中,她也不幸被捕。作为主席身边的秘书,曾碧漪知道不少我党的机密,可不论敌人怎样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都不曾透露半个字。在不见天日的牢房中,曾碧漪曾经不止一次地想追随丈夫而去,可一想到革命事业尚未成功,以及自己年幼的儿子,她又咬牙坚持了下来,直到1937年国共展开第二次合作时,包括曾碧漪在内的共产党人才得以被释放。
出狱后的曾碧漪,依然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她在组织的安排下进入了广东韶关的一家医院工作。明面上,她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护士,实际上,她是我党的一位地下工作者。医院里鱼龙混杂,稍不注意就有可能暴露身份,可曾碧漪硬是凭着过人的能力,为我党获取了不少情报,就连医院领导都不知道她的真实身份。
1949年,经过14年的艰苦抗战和四年的解放战争,新中国正式成立,而曾碧漪也因出色的工作被上级关注到。毛主席对曾碧漪的能力早就十分了解,在得知她后来的表现后,更是当即决定把她调到北京任职,并亲自嘱托派蔡畅女士将这一消息告诉曾碧漪。
曾碧漪在当年在妇女解放会工作时,就与蔡畅相识,因此二人一见面便有说不完的话。当得知主席亲自下令调自己去北京工作后,曾碧漪更是受宠若惊,她不敢相信主席居然还记得自己,随后便立即收拾行李前往北京。
到达北京后,主席亲自接见了她,二人向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谈论了许久。对于古柏的牺牲,主席对曾碧漪进行了安慰,并鼓励她留在北京工作。之后,曾碧漪先后担任了新中国第一任红十字会会长、中央纪检委员等职,直到1997年病逝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