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北平和谈前,蒋介石在下野后,已经部署好了一切,他任命亲信掌握了国名党政权的所有重要岗位。李宗仁 这个代总统实在是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去“代”了,除了桂系所掌控的地盘和军队外,东南、西南半壁江山的大部分都被蒋介石的亲信所掌控。至于在经济方面,蒋介石派蒋经国赴上海 秘密联系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 ,让其将中央银行的现金移存台湾 ,以策安全。



当时,无论是蛰居溪口幕后指挥的蒋介石,还是在台前操办和谈的南京的李宗仁、汉口的白崇禧,对此次国共和谈均无把握,也都是各有打算,他们通过和谈所想达到的目的,只是为了实现“划江而治”的格局,而最终还是妄图利用江南丰厚的民力、财力资源卷土重来,再与解放军逐鹿中原。所以,在这一点上,李宗仁和蒋介石在本质上并无区别。

张治中到南京后,发现和他预料的毫无区别,蒋介石看起来是下野了,事实上还在溪口指挥一切,和各方面联络,特别是各地的中央军高级将领络绎不绝来到溪口。而李宗仁发出的指令,形同白纸。



眼见情形不对,时局艰难,张治中便动了劝蒋介石出国的念头,以便让李宗仁放手去做,促进和平。于是,张治中便和吴忠信去溪口见蒋介石。不出屈武所料,张治中到了溪口后,虽然蒋介石表现得很热情,还陪着他到处去逛,但是一到主题蒋介石就不表态了。这次溪口之行,张治中和蒋介石足足谈了5天,之后又盘桓了3天,最后还是一无所获地回到了南京。



万般无奈之下,1949年4月8日,张治中代表国民政府,来北平进行了和平谈判。毛主席劝说张治中留在北平,他说:“文白先生,你来北平一趟不容易,要我说就别回去了。”张治中虽然内心有这个念头,但他认为自己是受党国委派来北平的,如果留下来不回去,就成了背信弃义之人。毛主席赞美张治中的文武双全和对抗日有功,但指出他跟随老蒋鱼肉百姓,压迫人民,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为叛徒。如果张治中能够背弃过去,用行动来赎回自己的过失,他将成为和平英雄。张治中茅塞顿开,几天后,他做出了留在北平的重大决定。



留在北平对张治中来说,是人生中最重大的决定之一。他的选择激起了国民党内部的震惊和批评。反动报纸公开指责他为叛徒,但张治中毫不退缩,坚定地回应道:“真正的叛徒是那些背叛人民的反动派。”这一番言论表达了他的坚定立场和重塑形象的决心。他在历史中留下了宝贵的一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