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呼和浩特5月1日电(记者哈丽娜)暮春五月,绿意盎然。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前旗平地泉镇南村村民李巨宝的蔬菜大棚里,一垄垄翠绿的植株整齐排列,枝干间垂挂着串串青绿色的西红柿,透着一股青涩的生机。
“咱种的蔬菜都是纯天然的!”李巨宝凭借多年扎根田间积累的丰富经验,探索出纯天然种植方式,不仅让蔬菜保留了最原始的风味,更凭借绝佳的品质声名远扬,吸引了各地游客,客户订单不断增多,回头客也越来越多。
图为村民李巨宝在蔬菜大棚里。新华社记者 哈丽娜 摄
平地泉镇南村是一个处在全国冷凉蔬菜种植区的城郊村。近年来,当地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通过壮大设施农业,逐步实现乡村美、村民富。
南村党总支书记杨小军介绍,如今,蔬菜种植已成为南村的支柱产业。全村种植面积每年稳定在1400亩左右,拥有512座冷暖大棚。南村还培育出了“右见南村”果蔬品牌,建成蔬菜交易市场,吸引各地产销商纷至沓来。
图为南村彩绘墙。新华社记者 哈丽娜 摄
为突破单一农业发展局限,实现产业多元升级,南村积极探索农旅教融合发展路径,将丰富的农业资源与旅游、教育等领域有机结合,开辟出全新发展天地。
研学是南村农旅教融合发展的一大特色。南村打造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知识与实践盛宴。
在这里,孩子们可以亲自参与农作物的播种、浇水、施肥等农事活动,沉浸式体验农耕文化的魅力,还可以走进现代农业展示区,了解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智能农业设备的奥秘。
据了解,每逢周末、节假日,这里便热闹非凡,众多市民举家前来游玩。游客们在智慧大棚间,近距离观察无土栽培、物联网监测等现代农业技术如何助力蔬果茁壮成长;参与采摘活动,亲手摘下新鲜的西红柿、草莓,品尝甜蜜……
如今的南村,一头连接着繁华都市的现代生活,一头系着田园牧歌的乡村风情,在城乡互动与产研交融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