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下午,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 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解读《关于实施区域联动战略 整体提升支点区域协同力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目前,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一主两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汉襄宜“金三角”协同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县域城乡加快融合发展。然而,对标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更高定位、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还存在城市能级不够强、城乡区域发展不够均衡、省际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行动方案》坚持问题导向,将区域联动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抓手,并从四个方面推出12条举措。

汉襄宜协同发展态势初步形成

湖北省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毛明天表示,要做强三个中心,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支持武汉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推动武汉都市圈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支持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

聚焦三个增长,打造互动共进的“汉襄宜”金三角。推动流域共治,强化长江、汉江两大水系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打造以长江黄金水道为核心的绿色高效集疏运体系。强化科创共兴,加快建设汉襄宜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进民生共享,打造汉襄宜半小时低空经济圈、1小时高铁圈、3小时高速圈,推进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跨市通办”。

构建三个体系,推动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培育100个左右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构建统筹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县域义务教育水平达到所在市州平均水平。每个县至少建成1家三级医院,每个乡镇建好1所具有急救、转诊、康复理疗等功能的卫生院,每个行政村建好1所村卫生室,提高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建设标准。

做实三个圈层,服务和融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加强鄂湘赣“中三角”联动发展,加强中部六省协同融通,深度对接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和成渝,进一步密切沿长江省市合作。

三大“群主”重任在肩

汉襄宜“金三角”之于湖北,在地理、经济、战略上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昌平介绍,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武汉将从做强市域融合、引领圈域发展、促进区域共赢三方面发力,大力实施区域协同发展行动,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努力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襄阳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孟艳清介绍,襄阳工业基础厚实、产业门类齐全,规上企业总数超过2000家,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前50强,获评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城市,是全省唯一、全国7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之一。下一步将加力实施“立项争资、招商引资,达产释能、技改提能、强链聚能”“两资三能”行动,加快汽车、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性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磷化工、煤化工产业,全力推动“汉孝随襄十”万亿级汽车走廊做大做强,与荆门、荆州、宜昌共建“国家级磷化工产业集群”,助力我省加快构建体现湖北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宜昌市委常委、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徐伟营表示,宜昌将坚决扛牢宜荆荆恩城市群“群主”责任,加快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筑牢“金三角”重要支撑。推动产业共链。加快建设“当枝松宜东”百强聚集区,做大做强“宜荆荆”磷化工产业集群。共同编制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加强宣传互推、线路互连,推进百万游客互送。推动交通互联。加快推进沿江高铁武宜段、郑万高铁联络线、当枝松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打通毗邻地区“断头路”,构建“对外同辐射、对内成一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推动生态共治。落实长江、清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常态化开展跨区域、跨流域生态环境执法,统筹推进流域综合治理。推动民生共享。巩固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等成果,谋划推动更多政务服务高频事项跨域通办。力争到2027年,城市群经济总量达到1.7万亿元。

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三农”工作是支点建设的基础,基础越厚实,支点越稳固。湖北正锚定建设农业强省、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总目标,着力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农业产业化发展先导区、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区,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中奋发有为,助力整体提升支点的区域协同力,为建成支点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蔡党明介绍,湖北正加快建设国家优质农产品生产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助力整体提升支点的战略支撑力。

一是强化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落实“长牙”“带电”硬措施,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推行耕地用途管控“一张图”。统筹推进大中型灌区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沟渠修复改造,逐步将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二是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深入实施主要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快建成江汉平原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让荆楚粮仓更丰盈。提升露地蔬菜、高山蔬菜、水生蔬菜等生产能力。持续稳生猪、促牛羊、提禽蛋、兴奶业,稳固淡水渔业第一大省地位。加快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

三是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合理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发展节能宜机现代设施种植业、集约高效现代设施畜牧业、绿色生态现代设施渔业。培育发展农业微生物、合成生物产业,有效拓展食物来源。

同时,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先导区。坚持强龙头、延链条、树品牌、兴业态,将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助力整体提升支点的产业竞争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每个县重点打造1个以第一产业为基础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做大做强10大重点农业产业链,推进现代农产品加工业整体跃升。

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引领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能。统筹重大农业科技平台、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领军企业等创新资源,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洪山实验室等重大科创平台,培育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促进数智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强智慧农业前沿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加快培育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打造链条完整的智慧农业集群。

编辑丨胡馨月

编审丨刘定文


新浪微博|@支点财经

地址|湖北·武汉·楚天传媒大厦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