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的聚光灯下,上汽集团以两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向全球展示了其从“中国制造”向“全球标准”跨越的雄心。在这场以“平权驱动进阶 共创美好出行”为理念的展示中,上汽不仅通过品牌焕新和Glocal战略重新定义了自身的发展路径,更向外界传递了一个清晰信号,那就是中国车企已从技术“跟随者”,转变为行业规则的“定义者”。
品牌焕新:多维布局抢占市场心智
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浪潮下,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早已从单一产品力的比拼,升级为品牌价值体系的全面较量。上汽集团深谙此道,通过旗下品牌矩阵的差异化定位,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品类、全场景的“上汽全家桶”。
高端智能电动的领军者智己,无疑是上汽品牌向上的尖刀。作为行业“黑科技”的先行者,智己L6(参数丨图片)以“瞬感天幕”、“贝果座椅”等创新技术,直击用户的痛点。与此同时,还通过灵蜥数字底盘、IM AD3.0智能辅助驾驶等技术,重新定义了高阶智能汽车的标准。智己在产品层面的优势,得益于其“全栈自研”的战略布局——从线控底盘到AI座舱生态,智己正在构建一个技术闭环,试图在智能电动车领域形成对同类品牌的降维打击。
荣威品牌则锚定“国民车”定位,以“体面、超值、信赖”为核心价值,回应中国家庭对美好出行的想象。荣威D6凭借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在安全与续航上树立了新标杆;而约瑟夫·卡班操刀的“明珠”概念车,则以东方美学融合全球设计语言,展现出中国品牌的文化自信。这种“in China for China”的策略,既是对本土需求的精准捕捉,也是对抗合资品牌价格下探的关键防线。
MG品牌的定位更为激进——它不仅是“年轻人的Dream Car”,更是上汽全球化战略的排头兵。通过“Glocal战略”,MG以“全球化思维、本地化行动”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与OPPO合作打造全场景智趣体验、推出方盒子CyberX等个性化车型,甚至将固态电池等颠覆性技术纳入规划。这种“年轻无界”的品牌主张,不仅契合全球Z世代的消费趋势,更打破了传统车企在海外市场“低价换销量”的路径依赖。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的合资板块也在悄然蜕变。上汽大众ID.ERA概念车、上汽通用别克“至境”架构、凯迪拉克LYRIQ-V纯电性能车等产品,均展现出合资品牌从“技术输入”到“反向赋能”的转变。尤其是上汽奥迪E5 Sportback搭载华为乾崑智驾技术,标志着中国车企首次在燃油车领域实现技术输出。这种“合资2.0”模式,不仅重塑了中外合作的权重结构,更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自信写下注脚。
品牌焕新的本质,是上汽对市场分层的精准把控。从高端到国民、从本土到全球,上汽通过差异化的品牌矩阵,构建了一个覆盖全价格带、全技术路线的生态体系。这种“多维占位”策略,既避免了内耗,又为未来技术迭代预留了充足空间,而这不仅为上汽自身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能量,更为其它车企乃至整个汽车行业,提供了一个值得参照的范本。
Glocal战略:从“走出去”到“扎下根”
如果说品牌焕新是上汽的内功修炼,那么其海外战略3.0——Glocal战略,则是其外扩的利剑。这一“全球+本土”的组合战略,标志着上汽的国际化进程,从单纯的产品出口,升级为技术标准与生态体系的全球输出。
深入解读Glocal战略,会发现技术标准输出是Glocal战略的核心支柱。上汽计划在未来三年推出17款海外车型,覆盖SUV、轿车、MPV和皮卡全品类,并依托HEV混动系统、800V半固态电池等技术优势,抢占全球主流市场。例如,上汽大通“新途远界”混动轻客以“油电同补”重构商用车出行体验,而MG Cyberster则凭借个性化设计站稳欧洲跑车市场。这些产品不仅承载着中国智造的技术实力,更试图通过“标准输出”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的游戏规则——从被动适应欧美标准,到主动定义新赛道。
值得一提的是,本地化生态的构建,更成为Glocal战略的底层逻辑。上汽在海外已建成研发、制造、销售、金融的全产业链布局:伦敦等三大创新中心,负责技术前沿突破;泰国、印尼的四大制造基地,则实现了区域化生产;而超过3000家经销商网络,确保市场渗透深度的延伸。这种“扎下根”的本地化运营,不仅降低了贸易壁垒风险,更通过“一国一策”的生态娱乐和智驾方案,实现了与当地文化的深度融合。例如,MG品牌在英国提出“Get More”,在泰国主打“Passion Drives”,正是对本土化需求的精准回应。
在这方面,百年品牌MG的重生,堪称Glocal战略的典范案例。自收购MG以来,上汽通过技术重塑与品牌焕新,让这一英伦品牌在全球市场重获生机。2024年MG4 EV成为“中国首款全球车”,在20多个国家跻身销量TOP10;而CyberX等新车型的推出,则进一步巩固了MG“年轻化、科技化”的全球形象。MG的成功证明,中国车企不仅能输出产品,更能通过文化融合与品牌运营,在全球市场建立持久的影响力。
应该说,Glocal战略的深远意义,就在于对中国汽车出海模式的颠覆。过去,中国车企的国际化多以低价和规模取胜,而上汽则通过技术、品牌、生态的三位一体,开辟了一条高附加值路径。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中国汽车的全球话语权,更对其它外国车企固有的传统优势形成挑战,并有望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突破。
SAIC尚界:跨界融合定义智能出行新范式
本届上海车展上,有则消息引发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那就是上汽与华为联合打造的“SAIC尚界”品牌正式发布。该品牌是华为与上汽深度融合的产物,以“风格至尚、科技至尚、信赖至尚、人人至尚”为核心理念,华为注入鸿蒙智行生态、乾崑智驾系统等“智慧基因”,上汽则提供高端制造能力与CTB电池技术等“硬实力”。双方通过“代码与匠心”的闭环协作,首款车型瞄准20万级主流市场,搭载L2+级智能驾驶与800V高压平台,兼顾智能化体验与高安全可靠性,重塑主流市场的价值标准。
在《汽车很听话》看来,SAIC尚界之于上汽意义重大。其一,作为技术试验田,它将加速智能驾驶与软件定义汽车的落地验证;其二,该品牌将成为生态开放范本,为未来跨界合作提供全新路径;其三,则是填补了中端市场空白,完善“高端智己-国民荣威-科技尚界”的全价格带布局。更重要的是,这一合作标志着中国车企从“单打独斗”转向“生态竞合”,通过产业链优势整合,挑战全球智能汽车标准的话语权。
可以预期的是,上汽与华为若协同得当,SAIC尚界短期内将有望迅速跻身主流市场前端,并推动鸿蒙生态成为智能出行“基础设施”。而从长远的视角来看,这一品牌不仅是中国汽车“制造红利”向“生态红利”跃迁的缩影,上汽也会借此率先卡位,将“中国标准”推向全球舞台。
结语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三大趋势的交织,让传统巨头与新兴势力站在同一起跑线。在这一背景下,上汽通过品牌焕新与Glocal战略,不仅完成了自身从“规模扩张”到“价值创造”的转型,更为中国汽车工业提供了一条可复制的升级路径——即以技术自信为根基,以生态融合为杠杆,在全球市场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而在这场变革中,上汽的“野心”早已超越销量数字的比拼。它要做的,是重新定义汽车的价值坐标,以“标准制定者”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让“中国标准”成为全球出行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