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我们大胆分析了下,比亚迪的年出口量,在2025年有望超过100万台。
一旦这一销量目标达成,比亚迪品牌将会成为中国品牌中,出口量最大的头牌,当然我说的是品牌印记。
按照集团出口量,奇瑞大概率还是TOP1,但从单一品牌属性来看,比亚迪汽车的出口量主要集中在比亚迪品牌上。
单一品牌集中出口量超过100万,这将会是第一个。
24年,比亚迪出口量43万余,今年第一季度,比亚迪出口量超过21万台,增幅达到117%,我们假设剩下三个季度,比亚迪的出口量即便不增长了,今年也会有84万的出口量。
但事实是,比亚迪每一季度的出口量都会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即便按照环比30%的涨幅来推测,今年也会达到129万台。
比亚迪出口量的增长速度,非常快。
24年第一季度的出口量大约是10万,但一年之后的今天已经达到了20万量级,数据是翻倍的,这种恐怖的数据增长,来源于海外市场知名度的提升。
全球乘用车市场的每年销量是8000万量级,国产车的出口才刚刚开始,也就是过去几十年,国产车更多只在国内销售,海外市场的拓展能力非常弱。
抛开国内2000万量级乘用车份额来看,海外还有6000万量级的空间可以发挥。
客观来说,即便是比亚迪在今年完成了100万+的出口量,其实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占比也不足2%,份额占比并不大。
新能源出口是一个新的事业,凭借着新的技术形态,带来了和传统乘用车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感。
可以纯电行驶,亏电之后的油耗非常低,而且智能化体验也会更好,这在海外市场都是没有的,所以出口这样的产品,非常受欢迎。
哪些海外市场更容易接受电车?笼统来说就是越发达的地区,越容易接受比亚迪。
比如说第一季度,比亚迪出口量最大的几个地区,分别是:中国香港、新加坡、泰国、澳洲、南美、欧洲。
尤其是欧洲市场,对比亚迪的接受度非常高。
主要原因是,成熟的汽车市场对新产品的接受度较高,这些地区消费者更愿意选择超前的产品,新能源车能带来更好的体验感。
国内市场,比亚迪的受众群体已经不能用单一形态来描述。
从北上广深这种顶尖城市,到二线省会、三线地级市,比亚迪的多款车型销量都非常好,选择比亚迪的人群多样化明显。
一部分人因为经济性能选择比亚迪,一部分因为比亚迪的技术而选择,总之比亚迪的用户群体相当丰富,丰富的人群画像注定了比亚迪的市场非常大。
丰富车型数量,提供给用户更多的选择,这是国内市场选择比亚迪的原因。
从6万的海鸥(参数丨图片)到30万的汉、唐,比亚迪的车型多,国内消费者的选择就多,这也是海外市场接受度较高的原因之一,出口到海外的车型数量也非常多,满足不同地区的消费需求。
总归一句话,比亚迪的优势是建立在产品丰富、技术稳定的基础上,只要持续加码海外市场的运营,未来两年的出口量还会非常恐怖。
而海外出口量的暴涨,意味着比亚迪推动全球绿色出行转型迈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关数据来源:第一电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