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迎来建团65周年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刚刚在河北、山东、河南三地完成第一轮优秀剧目展演后,于近日敞开大门,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生们走进剧团,拆盲盒、学身段,通过“游戏化”“场景化”的创新设计,感受古老剧种的年轻活力。
作为北京演艺集团五月演出季活动之一,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公众开放日活动于2018年首次举办,今年剧团以“全员戏中人:河北梆子就要 FUN 肆玩”为主题,为青年学生定制了一场融合戏曲欣赏、互动戏剧等方式的特殊开放日。进入小剧场前,学生们抽取了“资深评论员”或“最佳参与者”身份盲盒,前者手持评分卡,对舞台挑战犀利点评;后者化身“戏中角色”,在《王宝钏》《金玉奴》《密云十姐妹》三大主题环节中闯关。与往年不同,活动有了“00后”血液注入更添新鲜活力,一位同学跟闺蜜体验完“豆汁配音”后直呼“上头”:“原以为戏曲是‘老古董’,没想到能这么玩!那个‘喝豆汁’的身段像在演哑剧,太有节奏感了!”
舞台上,同样是青年演员挑大梁:曾在《金玉奴》中展现扎实唱功、精彩表演的青年演员康佳乐、董志伟,此次化身“戏曲导师”,指导学生们学习经典片段。与学生们进行深入交流后,两位演员不禁感慨:“以前总觉得年轻观众难懂’老腔老调’,但今天看到他们模仿身段时突然明白传统戏曲需要的不是’迎合’,而是用他们的方式’打开’。”
“王宝钏进寒窑先学弯腰?”学生们在演员的指导下练习着“半蹲、踮步、侧身、折腰”等戏曲身段,还原“相府千金进寒窑”的经典场景。“戏曲身段”遇上“即兴台词”,在体验《豆汁记》中喂“渣男”莫稽喝豆汁的配音配像时,传统桥段碰撞出新生代的幽默火花,现场笑声不断。
在《密云十姐妹》环节中,本剧领衔主演、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洪玲带领青年演员现场演绎《密云十姐妹》经典选段,扎实的唱功、灵动的台步让观众近距离领略戏曲本体的艺术感染力。参与者在“姐妹团”演员的帮助下学习“推车舞”片段,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助力大坝建设”的舞台叙事。表演结束后,同学们聆听了剧目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着劳动号子与现代节拍的共振。
活动尾声,学生们争相试穿戏服、学习水袖功法,与演员围坐交流戏曲妆造、板式唱腔等戏曲知识,现场化作一场文化沙龙。“原来戏曲动作是从日常观察中延伸而来,每个角度都有讲究!”学生们意犹未尽。
据悉,5月,剧团还将在京津冀三地举办多场庆祝建团65周年演出。五一期间将有3部近年来新创作的小剧场剧目《台城柳》《喜荣归》《西川图》亮相鼓楼西剧场;5月中旬,《王宝钏》(上下部)《密云十姐妹》《金玉奴》3部大戏将亮相北京演艺集团五月演出季的舞台,分别在长安大戏院和京演民族宫大剧院上演;5月中下旬还将携《王宝钏》《白罗衫》两部经典剧目赴唐山、天津、承德等地展演。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倪家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