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糖尿病这件事上,黄芪可是关键中的关键!两位老中医的经验,真是太值得琢磨了。



祝谌予教授有个降糖方,方子是这样的:用30克生黄芪、30克生地、15克苍术、30克元参、15克葛根、30克丹参,每天煮一剂,分两次喝。

不过有人用这个方治好了糖尿病,有人却没用,这是为啥呢?其实,黄芪在这个方子里特别重要,用多用量少,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李可老中医对黄芪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觉得黄芪就像“诸气之总司令”,不管是心气、肾气、肺气、肝气还是脾气,只要是虚了,都能用黄芪补。他说自己看病时,只要遇到气虚下陷的病人,就重用黄芪,效果都很不错。

李可老中医还解释过黄芪为啥这么厉害:黄芪长在北方,根能扎好几尺深,根很疏松、孔洞大,能吸收地下的水分滋养枝叶。它外皮紫黑色,紫色入心能补心气,黑色入肾能补肾气,温性和肝气合得来,所以能补肝气;黄芪肉是黄色的,味道甘甜,入脾经,能大补脾气,还能生肺金之气。而肺主管一身之气,所以说黄芪能补全身的气。

李可老中医还强调,光把症状辨清楚、熟悉药材、选对药方还不够,有时候药量给足了,才能真正见效。

他分享过两个真实病例。有个40岁的糖尿病患者,瘦得皮包骨头,一点力气都没有,走快几步就喘得不行,连脉搏都摸不太到,这明显是大气下陷。李可老中医让他每天吃30克黄芪,吃了两个多月,这人精气神好了,体重也增加了,血糖、尿糖都正常了。不过吃了黄芪后他觉得口干口苦,这是有内热了,于是又加了30克知母一起吃,又吃了一个月,一年后回访,病情一直很稳定。

还有个37岁的男性糖尿病患者,在医院住了20多天,吃降糖药、打胰岛素,也喝了滋阴养津的中药,口渴是止住了,但还是特别消瘦、没力气,血糖也不稳定,小便次数比正常人多很多。李可老中医诊断他是气虚下陷,津液不能上升,开了药方,结果吃了4剂药一点效果都没有。仔细一琢磨才明白,这人脾气太虚,管不住体内的糖分,之前又吃了太多滋阴的药,脾胃被水湿困住了,气血不通,津液上不来。于是重新开方,把生黄芪加到90克,还加了活血化瘀、固肾的药。吃了两剂,血糖和尿量就开始减少。之后每次复诊都加30克黄芪,加到240克的时候,小便基本正常了,尿里也没怪味了,血糖、尿糖都恢复正常。后来慢慢减少黄芪用量巩固疗效,减到90克时停药观察,一年都没复发,前前后后吃了5000多克黄芪才治好病。这也说明,治急危重症,有时候就得用大剂量的药。

另外,张锡纯老中医还有个经验,黄芪配知母特别好。黄芪能补气升阳,知母能滋阴润燥,两味药搭配,就像下雨前阳气上升、阴云四合一样,特别巧妙,他在玉液汤里就用了这两味药。

总结下来,治糖尿病,可以用祝谌予教授的降糖方打底,但关键要根据病人情况调整黄芪的用量。不过这些经验可不能自己随便用,一定要找专业的中医看过,根据实际情况开方才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